李秀云
【摘要】閱讀是幼兒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項重要內容,但在孩子們享受閱讀過程中,書籍損壞與消耗問題無法避免,一旦書籍出現破損,應第一時間進行修復,這也是“圖書醫院”活動的由來。
【關鍵詞】幼兒園大班 閱讀區 圖書醫院
我國教育部門對幼兒園閱讀教育提出了高度重視,在出臺的《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就對幼兒圖書和幼兒閱讀進行了明確規定“在培養他們良好閱讀習慣同時,激發幼兒的閱讀興趣”。我們園是一所書香幼兒園,有幼兒園圖書館、閱覽室、閱讀吧,每個樓層有公共閱讀角,各班還有別具一格的閱讀區角。孩子們在幼兒園享受閱讀的同時,書籍的消耗與損壞問題也隨之出現,為后續閱讀活動開展產生一定的影響。為此,教師通過開設圖書醫院來吸引幼兒的目光,降低書籍的損壞率,培養幼兒愛書、愛閱讀的良好習慣。
1.圖書的內容
首先,幼兒園閱讀區圖書應具備一定的代表性,將中外優秀兒童讀物匯集在一起,如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國內外經典的圖畫書等閱讀材料與視聽材料,內容可包括健康、社會、藝術、科學等領域。其次,在這些材料提供上,應該與大班幼兒的心理特點和理解水平相符,只有這樣,才能激發他們閱讀的興趣。還要確保其中內容有益幼兒心理成長和發育,不得涉及暴力、恐怖等內容,避免“小學化”傾向的書籍摻雜其中。
2.圖書的紙張和質地
首先,在閱讀材料選擇上,應確保畫面清晰度較高,色彩柔和,與大自然相貼近,如淡黃色等,紙張表面光澤適度,對比度不能太強,否則很容易傷害幼兒的眼睛。在紙張本身材質上,不能太厚也不能太薄,邊緣要確保經過裁剪,避免劃傷幼兒。
3.圖書的種類和數量
幼兒園大班閱讀區圖書配置,圖書種類應齊全,如故事類、童謠類、兒童科普類、漫畫類以及智力開發等,可以童話類為主。除了圖書之外,還可以投放一些卡片、雜志、電子光盤等,實現書籍損壞率的有效降低。站在圖書數量角度來說,還要確保圖書的重組性,尤其是在大班,幼兒有了一定的閱讀經驗,閱讀量也逐漸增加,閱讀區圖書數量在人均15本左右較為合適,有條件的還可以投放更多圖書,可定期或不定期進行更換。
1.創設游戲氛圍
圖書醫院是修補班級書籍的主要場所之一,而游戲是幼兒的天性,在班級圖書醫院的開展中,教師擬創設圖書醫院的游戲環境,構建一個濃縮型的“圖書醫院”,讓幼兒積極參與其中,為書籍進行“看病診斷”。游戲開展前,教師以調查員的身份“采訪”幼兒:“醫院應該是什么樣子的?”“安靜的、整整齊齊的、干凈的”“圖書醫院需要有什么?”“透明膠、雙面膠、剪刀、膠水、彩色紙……”“還要有損壞的圖書、放圖書的架子或籃子、桌子……”“如何使用這些工具”幼兒給出各種各樣的答案。教師與幼兒探討梳理,共同籌備布置出“圖書醫院”初步的樣子,再根據書籍科目與損壞程度的不同,分成若干個“診室”,如“門診室”“手術室”等,讓孩子們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診室”去修補書籍。在圖書醫院顯眼位置處,還張貼圖文結合的修補工具圖、“就診”(圖書修補)說明以及一些表示安靜的標語,營造圖書醫院的氛圍,讓幼兒安靜的同時,專心、有序的修補圖書。通過師幼進行圖書醫院的環境創設,幼兒參與圖書醫院圖書修補“工作”的主動性、積極性很強,這樣一來,整個閱讀區活動將會變得更有意義。
2.細化游戲角色
游戲角色的細化,主要目的是讓每一位幼兒都能在“圖書醫院”活動中找到自己的“工作”,承擔起相應的圖書修復責任。提到醫院,孩子們的第一反應就是醫生和護士的形象。于是,在“圖書醫院”中,教師還投放了醫生(護士)帽、白大褂等游戲服飾,幼兒帶上帽子、穿上白大褂,在活動中成為名副其實的“醫生”和“護士”,深入各個“科室”中忙碌起來,體會修補圖書的樂趣和成就感。隨著游戲活動的深入開展,有些游戲角色不可或缺。如在圖書修復率提升上,需要將修補的圖書發放到各個“診室”中,“導醫”的作用便被突顯出來。隨著圖書修補數量越來越多,“藥房”和“藥師”等也相應開設,為各個“診室”提供圖書修復過程中所需要的材料,這樣一來,“醫生”和“護士”將會更加專注于修補“工作”。隨著各個角色加入,圖書醫院顯得更加完善,角色分工越來越明確,在強化“工作人員”責任意識的同時,圖書醫院的服務質量也越來越好。
3.游戲情節的創新
幼兒園大班閱讀區活動內容不能過于單調,隨著圖書醫院的深入開展,需要加入一些新的情節來激發幼兒的參與興趣。“圖書醫院”的職責不能只注重于圖書的修補,否則幼兒的參與興趣也會進一步降低。如根據“醫院”中“病人”預約、“外出急診”等經營模式,我們閱讀區的“圖書醫院”也開設了相應“業務”,實施圖書修補預約,如找尋幼兒園公共閱讀角、閱讀吧、圖書館等需“急救”修補的圖書。在此活動開始前,教師需要和幼兒一起到這些公共閱讀區域之中尋找破損的圖書,并張貼好相應的標記,轉送到“圖書醫院”中。活動中,“院長”可以邀請“導師”對圖書預約情況進行介紹,如圖書來自哪里、哪一科目與修補需求等。“醫護人員”也行動起來,將收集來的破損圖書按破損程度或緊急與否進行分類,將緊急的書籍先修補,如圖書館的書,否則會影響全園小朋友每周的借閱等,以此來提升“圖書醫院”活動的趣味性,也讓幼兒想象力、動手能力和計劃性更強。
4.游戲常規的突破
游戲常規的突破,主要是擺脫游戲的傳統習慣和操作限制,引導幼兒找到一條自主學習的路徑。在圖書修補過程中,幼兒需要根據圖書破損情況,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追求美觀和效果。此時,幼兒應具備獨立的判斷和審美能力,但站在實際情況角度來說,大班幼兒們在動手能力方面依然存在很大欠缺,剛開始時孩子們只能想到使用雙面膠和膠帶,美觀程度較差。對于此類問題,教師可以開展“圖書的故事”觀看活動,讓幼兒了解圖書是怎樣制作的,并與自身修復圖書過程對比,從中發現自己的問題。經過長時間探索,幼兒會理解到不同破損處應使用不同的修復材料。當遇到難以處理的問題時,幼兒還要學會相互協作,相互幫助。也正是由于長時間的自主學習過程,能夠幫助幼兒體驗到閱讀活動中的真正快樂,降低圖書破損率。
5.游戲意義的強化
圖書的修補屬于一種愛的傳遞方式,在活動中,教師引導幼兒了解圖書的破損原因,此時,幼兒也會在心底反思自己平時行為,引導其在后續閱讀中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真正做到愛護圖書。也可以讓幼兒和圖書成為伙伴,當伙伴生病的時候,他們會互相關心,感受生病的難受,從而知道要愛惜身體的形式來激發幼兒愛護圖書的自覺性、主動性。站在另一個角度來說,通過對圖書的不斷修補,孩子們也能知道之前在閱讀時自己的不良習慣,如折書、卷書、拉扯書等等,知道如何去愛護圖書,對身邊的同伴也能產生積極影響。除此之外,教師還請幼兒制作愛書海報,張貼在班級、幼兒園的各個角落,引導幼兒園中的每一位小朋友都來愛護圖書,成為“圖書醫院”中的一份子。
綜上所述,為了提升幼兒園大班的閱讀教育質量,除了做好圖書內容的配置工作,還可通過“圖書醫院”活動,讓幼兒了解保護圖書的重要性,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培養積極主動、認真專注等良好的學習品質,將“圖書醫院”的價值彰顯出來,引導幼兒健康、快樂成長。
參考文獻:
[1]王秀蓮.幼兒園圖書漂流活動的意義與開展策略研究[J].學周刊,2018,(21):175.
[2]暴聰琦.淺談幼兒園圖書閱讀區的問題與改善對策[J].中國校外教育,2018,(01):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