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倩 房 華 (南京林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 210037)
現今人類對于建筑規模的無盡追求,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地球的生態環境,以及社會保障。針對此類現實問題,人們轉而對建筑展開了“微型化”“模塊化”的探索。此類建筑的誕生不僅豐富了建筑的類型,還改善了城市空間,是探索未來城市發展中新型建筑可行性的積極嘗試,具有良好的實踐價值。
“模塊化建筑”就是將建筑分解為各個獨立的標準模塊,統一規范各模塊接口條件,使各模塊能夠組成新的建筑形式。模塊可以重復多次使用,在建筑建造過程中就能節省資源和材料。其中,可移動性是模塊化建筑的必備特性,體現了模塊化建筑的可持續發展?!拔⒔ㄖ敝傅氖敲阅阈徒ㄖ窃谛】臻g中提供單一用途或多種功能的建筑形式,具有高效精致和便攜性等特點,它能夠以不大的體量、自然的材質與周邊環境共融,實現建筑空間與環境的優化。
模塊化建筑與微建筑自身所具有的特點注定了這兩者的結合會帶來十分有意義的結果。模塊化微建筑適用于公共建筑的實踐與探索,能夠讓建筑與環境相互融合,靈活便利的為人們提供公共休憩、大眾娛樂、小型商業等功能場所,具有經濟環保、施工高效、便攜可移動、多定義空間、可持續的特點。
“露天唱吧”顧名思義,就是在戶外環境中的公共休閑空間。它是由長寬各3米、高2.5米的基礎木構模塊組成的微建筑系列,兼具舞臺表演、酒吧休閑以及小食售賣的功能。
“露天唱吧”設計針對常規酒吧消費高昂、消費群體主要由年輕人構成較單一的問題將酒吧文化大眾化。在“唱吧”環境里,人們不必考慮社會年齡和身份的差異互相溝通,在這里可以培育出一種開放性的社交形式,為促進公園內人們良好互動、豐富人們休閑生活提供空間場所。在公園中給更多的人搭建一個不僅能休息,能放松,還能聯絡情感,結交新朋友的平臺。并且在這樣一個開放式的公共微建筑群中,人們能夠直接和自然對話,呼吸到自然空氣、享受陽光(月光)、風、江景,這樣的設計加強了人與自然之間的聯系(圖1)。

圖1 濱江生態公園共享唱吧設計效果圖
“資源”共享,包括唱吧空間、休憩空間的共享以及物資的共享(包括桌椅、食物、娛樂器具等),旨在為公園的游客或附近居民營造一個開放自由的公共互動空間,并為大家提供便利。
唱吧空間(圖2),共享的是表演舞臺,為有表演需求的人們提供一個展現自我的舞臺。唱吧內部還配備有小型排練室和化妝間。在不表演時,旋轉門關閉,內部封閉空間成為排練室;在舞臺表演時,旋轉門開啟一定角度成為舞臺背景,同時內部空間就充當儲備、候場間、化妝間。唱吧除了給業余音樂愛好者提供舞臺,也為專業表演團隊提供舞臺,以此來豐富公園的娛樂生活。

圖2 唱吧空間

圖3 休憩空間
休憩共享空間總共有兩大類(圖3)。第一類是半開放式帶頂的“亭子”,具有私密性。這類休憩空間一共有兩種座椅形式,一種是日式矮幾茶桌;一種是四格靠座。第二類是固定在建筑單元體上的公共長椅。除此之外還有拼插式桌椅設計可以靈活的在場地中擺放使用。多類型的休憩共享設計可以在園地中為人們提供多樣化的選擇,適應不同人群的具體需求。
物資的共享體現在人們來到這個空間,可以通過租用或直接購買的方式獲得他們需要的帳篷、吊床、桌椅、酒水、食物等物品,同時也可以自行攜帶他們的用品來使用這里的空間,或者進行物品交換,這樣一來既能提供給大家便利,又可以減少大家物資的浪費,進行廢舊物品的二次利用(圖4)。

圖4 物資共享吧臺設計
首先“共享唱吧”的主體材料主要采用防腐木,為“唱吧”設計的拼插式桌椅采用環保PE塑膠。這些材料對環境友好并可循環利用。其次,建筑單元體體量較小,作為模塊化設計,結構單元都能夠被拆卸下來,搬運和組裝十分便捷,在建筑的建造過程中也節省了許多材料、資源、人力和時間,并控制其對環境的破壞。由于“唱吧”建筑的靈活性可以適用于不同大小的室外空間場所。
“共享唱吧”——模塊化可移動唱吧空間,是一個在公園環境中的共享娛樂空間,能夠解決人與空間環境的相互需要。它繼承了模塊化建筑和微建筑可拆卸、可移動、安全省時、節能環保、適應性強等特點,促進了人與人、人與環境之間的進一步聯系,是對模塊化微建筑的一次有意義的設計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