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蕊 (星海音樂學院附中 510500)
豎琴作為世界上最古老的樂器之一,擁有源遠流長的歷史也經歷了坎坷漫長的演變發展過程。17世紀,豎琴開始在宮廷和貴族圈里興盛起來,它被視為貴族樂器,學會豎琴彷佛就是一張能進入上流社會的通行證,受到眾多貴族們的追捧。盡管如此,在過去的一段時間里,豎琴演變發展還未成熟,所能演奏的調性非常有限,再加上當時為豎琴譜寫的曲目寥寥無幾,各種局限性導致了豎琴當時的地位——不被重視的小眾樂器。
十九世紀末,一位天才女性豎琴家——亨利耶特·荷妮耶(Henriette Renié)的出現,徹底改變了豎琴在當時人們心中的地位。年僅11歲的荷妮耶憑借過人的天賦、精湛的技藝把豎琴音樂表現得淋漓盡致,贏得了當時法國音樂學院最高榮譽一等獎。數年后,她親自詮釋了自己創作的c小調協奏曲,又刷新了人們對豎琴的印象,奠定了豎琴在交響樂中的地位。自那起,豎琴被眾多19世紀及印象派作曲家所青睞,他們發現了豎琴在音樂中的重要性,紛紛開始譜寫豎琴作品,豎琴也由此成為了交響樂隊中不可或缺的樂器。
本文主要進行研究探討的獨奏作品《傳奇》(Légende)是荷妮耶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這部作品無論是在技巧或是音樂表現上,都是極具挑戰性的,是豎琴曲目中的經典之作,常被國際豎琴大賽作為指定曲目之一。因此,筆者希望從專業角度對作品進行深度解析,為豎琴教學與演奏提供一個有參考價值的分析研究案例。
亨利耶特·荷妮耶(Henriette Renié)出生于音樂世家,從小就顯示出驚人的豎琴天賦,她不僅具備卓越的演奏能力,還在作曲方面有很高的造詣,她創作了許多新穎的豎琴作品,更為豎琴改編了許多獨奏、重奏作品,擴大了豎琴的曲目量。與此同時,荷妮耶在教育方面成就斐然,培育了許多二十世紀著名的豎琴家,并于晚年編著了《豎琴全面彈奏指南》,此書為后人學習豎琴提供了較高的學習參考價值。荷妮耶全方位地在演奏、作曲、教育三個領域做出了一生的貢獻,對豎琴音樂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傳奇》創作于1901年,是荷妮耶的第一首大規模豎琴創新獨奏作品,不同于當時其他豎琴作品,《傳奇》的創作手段大膽、新穎,主要體現在兩大方面:1.這部作品屬于標題性音樂,荷妮耶的靈感、題材來自于法國著名詩人勒康特得萊爾(Leconte de Lisle)詩集中的《精靈》(Les Elfes)。2.荷妮耶打破了豎琴傳統技法與和聲調性模式,運用了新技法把豎琴的共鳴與色彩性發揮出來,生動地詮釋了《精靈》這首詩歌描述的故事情節與發展。
《傳奇》的題材,取自于勒康特得萊爾的《精靈》。詩中敘述了一位騎士為了見他的未婚妻,騎著馬穿越陰暗的森林。在途中被精靈所包圍,精靈女王嘗試用法力去誘惑騎士,但騎士忠于他與未婚妻的堅貞愛情而堅定拒絕了精靈女王,因此女王為了報復而對騎士的未婚妻下了詛咒。騎士騎著馬瘋狂疾馳地逃離出精靈的包圍,穿越出陰暗的森林。但一切都太晚了,他見到了自己的未婚妻,但她已死去。最后騎士傷心欲絕,懷著悲痛和憤怒跳崖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傳奇》主要由十個樂段,兩個動機構成。音樂的展開與推進主要是圍繞著這兩個動機,它們交錯出現,貫穿全曲。動機一表現旋律性,奠定了整曲的情緒、色彩與基調,同時它也代表著一個隱藏角色——騎士的未婚妻(譜例1),動機二體現節奏性,它主要代表著騎士(譜例2),那么故事的另一重要角色——精靈,則是在動機二的基礎上進行轉調、變化節奏型來體現。
譜例1.第1-3小節 動機一

譜例2.第23-26小節 動機二

第一樂段,由f小調引子(Introduction)作為開頭,猶如故事的序言一樣。開頭的八度和弦C,它在豎琴的最低音區鋼弦上,共鳴低沉、色彩暗淡,持續的振動烘托渲染著由動機一構成的抒情樂句,創造出一種淡然悲傷的音樂意境,彷佛像在宣告著這將是個悲劇故事(譜例3)。在此,特別一提的是豎琴的滑音刮奏,眾所周知,它在樂隊演奏中具有畫龍點睛的作用,為樂隊演奏注入靈魂。那么在《傳奇》中,每一次的刮奏都代表著音樂表現力和感染力的增強,故事情節的進一步推進。例如本段的兩個刮奏:第一次出現,帶出了一個快速分解和弦下行小高潮;第二次出現是緊跟在一串由慢到快,氣勢層層推進的十度音程下行后面,充滿戲劇性地揭開了故事的序幕。
譜例3.第1-6小節

第二樂段,f小調,行進曲風的小快板(All.mod.alla marcia)。主要描述騎士騎著一匹駿馬穿梭在黑暗的森林小路上,趕著去與未婚妻相見。樂段一開始便采用了動機二,運用輕巧的附點節奏音型和半音和弦走向代表了騎士的騎行。23-32小節,荷妮耶巧妙地運用了三種音樂材料來體現駿馬奔馳、環境特征和主人公的迫切心情:右手彈奏的附點節奏如同駿馬奔跑的韻律,左手負責的中聲部二度音程變化音勾勒出森林小徑陰暗、詭異的氣氛,同時左手的持續低音F 則透露出騎士急切的心情1(譜例4)。隨后的六小節琶音緊湊快速,連著一個刮奏推波助瀾地進入高潮39小節,在動機二節奏型的基礎上,左手加入和弦及八度音程,音響效果增強,彷佛像是騎士更加快馬加鞭馳騁起來。突然,(51-52小節)騎士意識到周圍環境不對勁,逐漸慢下來,警覺地環視周圍。速度突然變慢,音量也從之前的很強(ff)一下轉入很弱(pp),音樂術語(Legg.)更是要求此段的琶音和刮奏要以輕巧的音色演奏2。
譜例4.第23-32小節

第三樂段調性為f小調(Agitato),音樂一下子激動起來,在動機二的基礎上加入三連音和左手八度音程跳進,緊張的音樂色彩表現出騎士當時因為周遭的陌生環境和靈異氣氛而產生的不安情緒。隨著樂句不斷在做漸強,騎士不安的情緒愈來愈劇烈,和聲音量一直在很強(ff)上保持,直到64小節的八度和弦下行,緊張的氣氛逐漸緩和下來。隨后輕盈、飄渺的和弦琶音、六連音下行營造出神秘的氣氛,為精靈的出現做鋪墊,樂句結尾的“弱起”八分音符附點節奏,表示騎士的緊張感并沒完全消失,這里需要運用捂弦的方法彈奏,突出音的顆粒性和短促性,(譜例5)。
譜例5.第64-75小節

第四樂段,急板(Vivo)是精靈的舞蹈。由動機二發展開來,調性轉變為降b小調,輕巧的三十二分音符,由兩手一二指快速交替彈奏,隱藏的旋律音落在右手大指上。快速的律動、輕盈的音色栩栩如生地描繪出精靈跳躍的模樣。突然,它們仿佛收到了指令一樣(105小節第一拍,以突強(sf)力度彈奏的大琶音),小精靈們窸窸窣窣地陸續離開騎士,退了下去(105小節第二拍,一串以極弱(ppp)力量彈奏的快速琶音下行),這時,精靈女王出現了(111-112弱起八分音符小節,每個被強調的單音旋律宣告著女王的到來)(譜例6)。
譜例6.第105-114小節

第五樂段,降B大調,溫柔抒情的行板段落(Andante)。精靈女王使出渾身解數去引誘、挽留騎士。樂句通過動機二的變形,主要由音時值的延長、節奏型的改變、二度旋律單音以及半音和弦這些素材構成。為了更貼切地營造出精靈女王引誘的氛圍,演奏者的速度控制可自由、彈性一些,但要注意樂句的起伏、右手大拇指旋律音的控制——圓滑且綿長連貫。
第六樂段,f小調,充滿活力的急速(Molto Vivo)。開頭短促明亮的和弦伴隨著動機二的快速音型,描繪出騎士在精靈女王的誘惑氛圍中突然覺醒。隨后的8小節“不那么活躍”(Meno Vivo)為過渡段,右手進行1-4-3-2的快速輪指,左手用泛音把動機一再現,騎士的情緒有了轉變,因為他想起了自己未婚妻(譜例7)。
譜例7.第165-167小節

第七樂段,中板(Moderato)轉入了一個溫暖、舒展但同時隱隱蘊含一絲悲傷的調性——F大調。這是全曲最抒情的歌唱樂段,作者采用了豎琴最具特色、如同行云流水般的分解琶音來展現了騎士柔情的一面以及他對未婚妻的想念。動機一夾在連綿起伏的樂句中,以主音fa作為持續低音,進行四次和聲轉變后,以一個強有力的刮奏把情感推向高潮,最后緊跟著一段急板過門(Vivo),這里體現出騎士堅定的拒絕態度。
第八樂段,f小調,更加激動的快板(Allegro molto agitato)。代表駿馬奔馳的動機一再次出現,緊湊的三連音加上忽強忽弱的張力感描述了騎士當時策馬奔騰,瘋狂地想要逃離出去,可是,精靈女王因為挽留不住他便氣憤地對他的未婚妻下了詛咒。第229-231小節,三個特殊音色的和弦(用指甲并靠近直板彈奏)(譜例8),暗示著騎士的未婚妻受到了詛咒,隨后色彩暗淡的六小節適度地慢下來(Assez Lent),預示著騎士的未婚妻已慢慢地死去。
譜例8.第227-231小節

第九樂段,f小調,急速的快板(Allegro Vivo),作為全曲最激動的高潮樂段,作者采用連續變化節奏來加大力度推進故事情節發展。先是短促的、每組占半拍的三連音型,后是雙手交替的十六分音符和弦跳進,在推動音樂情緒發展而持續漸強的模式下,演奏者要盡量做到一氣呵成,維持飽滿的力量,最后以極強(fff)的力度在254小節的第一拍,帶無限延長記號的和弦上釋放開來。到此,作者似乎還覺得不夠滿足,便加入兩小節的急速華彩(Presto,Cadenza)——三十二分音符的分解和弦反向上行,節奏與速度,音域與力度充分展現了豎琴技巧和熱烈的情感。
第十樂段,f小調,主題再現(Tempo,Introduction)。相同的旋律,但作者在結尾卻采用了變調處理,改變了和聲的色彩。如果說開頭的低音C是在昭示著這是個悲劇故事,那么結尾這段開頭的低音D則是宣告著悲慘的結局(譜例9)。騎士最終只見到了未婚妻的魂靈。他悲痛欲絕地選擇跳崖,跟未婚妻同歸于盡,炫技的大琶音、輝煌的刮奏,故事在狂風驟雨般的高潮中結束。
譜例9.第255-156小節

“When one thinks of the harp,one thinks of Henriette Renié.”3
一想到豎琴,就會想起亨利耶特·荷妮耶。她是個傳奇人物,代表著前沿,代表著時代的要求,更代表著豎琴的輝煌。
《傳奇》這部作品充滿了豐富的表現力,有著交響樂的織體和細節,它不僅展示了豎琴音樂的各種可能性,更為日后其他豎琴作曲家提供了范例,激勵他們大膽、不受傳統限制地創作更多豎琴作品,為后續諸多現代優秀作品的誕生鋪墊了一條路。
《傳奇》是20世紀豎琴經典作品之一,其中涉及了很多豎琴演奏技巧,音樂細節,方方面面對演奏者來說,既是考驗又是提高。筆者的分析研究,更多是從豎琴專業角度出發,結合個人的演奏經驗和理論知識,希望本篇文章能給豎琴教學與演奏提供有價值的參考和借鑒,幫助演繹者深入了解此作品,理解其內涵,進而演繹出更加生動、完美的《傳奇》。
注釋:
1.引自 吳亭儀.荷妮耶《傳奇》之樂曲分析與詮釋報告[D].臺灣:臺南應用科技大學,2015:40.
2.引自 吳亭儀.荷妮耶《傳奇》之樂曲分析與詮釋報告[D].臺灣:臺南應用科技大學,2015:42.
3.Fran?oise des Varennes.Henriette Renié,The American Harp Journal 5 (Winter 19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