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銳杰

新時代,習主席對軍隊人才培養提出了面向未來、部隊、戰場的三個面對,在總的人才培養方向上進行了概括。這是新時代、新形勢下進行軍事人才培養必須把握的方向。而三個絕對、四個過硬、三個自覺的四有軍人是習主席對新時代軍事人才的具體要求。因此,在進行軍事人才的培養理念上要建立在習主席確立的總的方向上,并且要滿足習主席對軍事人才的具體要求。
必然性。軍民融合可謂是當前軍隊人才培養的重要理念,在由非軍事院校的培養的軍官的比例上日、美、英分別占到了 45%、60%、100%。除此之外,美、德、法等軍事強國的軍隊中仍有大量畢業于非軍事院校的文職人員。由此可見,單一的軍事院校的軍事人才培養模式已不能滿足現代國防的需要,軍民融合已成國際趨勢。另外,現代戰爭的關鍵是信息化,信息化戰爭需要信息化軍隊,信息化軍隊需要信息化人才。而信息技術發展快、涉及廣、更新快,單純依靠軍隊、軍事院校是不足以培養足夠多、足夠優秀的軍事信息人才。并且,盡管我國軍隊人才培養較之英、美各國時間較短,但是目前已經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軍隊、軍魂、軍事人才體系。但是單一的、封閉的軍事人才培養已不能滿足新時代對軍事人才的需求。而地方院校專業齊、科研強、人才密集、培養體系成熟等優勢能極好的解決軍事人才供給問題。
現存問題。首先,軍民融合在地方、軍隊中固然具有很高的認可度,但是對于軍民融合的理解過于狹窄。其次,軍民融合相關制度不健全,現行的《教育法》《國防法》《現役軍官法》中對軍民融合都有涉及,但是規定粗略、可操作性弱、缺乏良好銜接等問題比較突出。再次,模式單一,當前軍民融合在人才培養上主要是直招入伍、國防生、強軍計劃等,信息不暢、條塊分割的問題困擾著軍民融合在人才培養上作用的發揮。最后,地方培養效益不高。當前非軍事院校所培養的國防生由于在高校之中的訓練強度遠不如軍隊,故而導致國防生畢業后到軍隊“水土不服”。再加之當前國防生中本科占絕大多數,與當前部隊所需的高端技術人才需求并不完全對稱。
軍民融合的落實。首先,需求主導。軍民融合中進行人才培養要堅持需求主導,既要統一規劃,進行全國范圍內人才培養的數量、質量、方式的頂層設計,在總體上做到軍、地培養軍事人才的協調。進而在軍隊、地方的軍事人才培養上統籌分配,軍隊培養、聯合培養、地方培養的人才數量、方向根據頂層設計合理落實。其次,資源共享。地方、軍隊一貫是我國科研、人才培養的兩大陣地,各有優缺。對此一方面進行軍、地人才雙向流動,當前主要是軍方的人才向地方流動,但是出于激發軍民融合在軍事人才培養中的作用可以進行地方院校、科研單位的人才向軍事院校、軍隊流轉,更貼近的進行軍事人才培養。另一方面,硬件共享、資源共用。無論是科研、抑或是人才培養都對實驗室、科研設備、信息資源有很高的要求。原來地方、軍隊都有各自優秀的方向,進行軍、地硬件共享、資源共用可以極大的提高軍隊、地方的雙方科研、人才培養水平。
包括軍事人才培養在內的一切國防建設的唯一目的就是在實戰中戰勝敵人,簡言之,實戰是軍事人才培養的目的。但是,我國一以貫之的堅持和平發展,所以除極少數軍人參與國際維和可以體會實戰之外絕大多數軍人并無實戰經驗。因此,當前的軍事人才隊伍建設實戰理念尤為重要。
缺乏實戰化理念的問題。首先,核心軍事能力不足,所有的軍事人才培養措施的最終目的就是增強實戰能力。盡管當前軍事戰爭從機械化向信息化轉變,更多地依賴科技水平。但是軍人的實戰能力在信息化戰爭之中亦極為重要。2013年習主席在國防大學就強調了“水土不服”的問題,“水土不服”的本質就是實戰化培養的缺乏。其次,缺乏現代化戰爭“兩個能力”。1977年時小平同志就針對我國軍隊先對現代化戰爭的短板進行了兩個能力不夠的總結,而新時代,習主席在強調兩個不夠之外更加強調了兩個差距、兩個不足。
實戰化理念的落實。一方面,貫徹三位一體。軍隊院校教育、部隊訓練實踐、軍事職業教育三位一體的培養理念、體系是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最新成果。對此,第一要加強軍事院校改革,做好軍事院校的頂層設計,軍事人才專業、數量、方向都要圍繞實戰進行優化。第二,加強部隊實訓,不僅在軍隊之中加強實戰訓練強度,更要在軍校對學校進行高強度的實戰化訓練,避免軍校學院到部隊的“水土不服”。另一方面,面向部隊、面向實戰的教學機制。無論是軍事院校,還是培養國防生的院校在進行軍事人才培養時就要面向部隊、面向實戰。首先,在軍事人才培養的教學內容中針對部隊、實戰、崗位的需求進行動態設置、動態調整,以確保學院所學習內容具有充分的實戰性、新穎性。其次,聯訓、聯考培養。在日常的軍事人才培養、最終考核上都與部隊進行充分的對接,在平時培養中可以借用部隊場所、器材甚至是訓練,讓學員與部隊同訓練增強實戰性。在最終考核上院校、部隊雙方協定,使考核內容均是在實戰之中需要的。
必要性。互聯網+可謂是近年最熱的關鍵詞,各行各業都在尋求互聯網+時代的新發展。而互聯網+在軍事人才培養上亦有很大發揮。首先,整合軍隊、院校資源。由于軍事的涉密信息過多,因此對軍人的行為保密性要求很高,故而不便于針對各地方院校優勢學科進行資源利用、學習。而在互聯網+的時代就可以構建各軍事院校、地方院校的優勢資源共享平臺建設,使軍人、學院可以在營區學習地方高校的優勢學科。另一方面,當今是互聯網時代,軍隊中大部分要面對轉業、復員到地方的選擇,如果不進行互聯網+的培養會使其不適應地方生活。
落實軍事人才培養的互聯網+理念。第一,整合資源、建設平臺。各部隊、軍事院校、軍事科研機構以及地方院校都具有其優勢專業、學科。由中央出面對各方的優勢資源進行整合建設一個信息平臺,通過遠程課程、mooc、微課等形式在軍事人才培養上利用最優秀的師資、資源。第二,信息資源服務。部隊中官兵的升職、調動通常需要進行崗位培訓,但是基層訓練任務重、時間緊,進行統一、集中的任職培訓代價過高,通過整合信息資源有士兵在工作地點在線接受任職培訓極大的節省成本、時間。第三,職業教育。大多數的軍人都需要面對轉業、復員的話題,但是其由于長期在軍隊之中突然到地方工作會有不適應的情形,或者不具備謀生的手段。可以借助互聯網+軍人進行職業技能培訓,一方面其在部隊之中有一技之長可以提高部隊整體素質,另一方面轉業、復員之后可以依靠此謀生。針對此,部隊可以組織集體的職業技能培訓線上課程,也可以給軍人空余時間由其自行利用互聯網進行職業教育。
新時代,我國面臨的國際局勢更加復雜、多變。我國國防建設也面臨著很大挑戰,尤其是在軍事人才隊伍建設上存在部分理念落后的問題,故本文針對新時代的戰爭特點、技術特點、時代特點對軍事人才隊伍建設的理念進行了探討。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解放軍63729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