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西茜
摘 要:十九大報告指出,應將教育事業置于突出位置,大力推動教育現代化,不斷提升教育整體質量和水平,持續優化職業教育及培訓體系,開展多層次、多維度的校企合作。中等職業教育是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機構,需要持續加強專業建設,使專業設置真正與人才需求相符,并不斷凸顯專業教學特色,這樣才能適應當地經濟發展需求。需要注意的是,地方及國家層面都為中等職業教育的發展給予了相應的政策支持和資源傾斜,然而在政策落地過程中面臨諸多阻礙,給中等職業教育的可持續發展增加諸多困難。所以,聚焦現階段中等職業教育發展現狀,并基于此采取相應的應對策略,這樣才能更好地實現產教融合,有助于培養綜合素質過硬的高技能型人才。
關鍵詞:中職學生;育人;班主任管理
對中職學生而言,他們大多智力水平正常,身體發育良好,處事坦然,人際關系良好,多才多藝,富有競爭力和創造精神,品質勇敢堅強。但是中職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中,他們常常表現出以下幾方面的消極行為和心理特點。針對問題,筆者總結出了相對應的方法。
1 我國中等職業教育的現狀
1.1中職生源學習能力不強
長期以來,國家給予高中及高等教育更多的資源及政策傾斜,中等職業教育在政策上往往會受到影響,甚至會被忽略。現階段,我國在推動中等職業教育發展過程中給予了一定優惠和鼓勵政策,如減免學雜費及生活補助等,使得部分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可以升入高中繼續學習,而中考失利、家庭經濟條件不理想及學習能力不強的學生則進入中職學校。由此可見,中職生源的學習能力不強,學習過程中也面臨諸多學習障礙,部分學生還出現了自卑心理,甚至嚴重影響整個中等職業教育的發展。
1.2中職教師教學理念需要提高
受到中職生源質量的影響,中職教育需要加強引導學生學習文化基礎知識,并通過實踐課程來檢驗學習成效。然而,當前部分教師的教學理念仍然較為落后,甚至出現功利性思想,僅僅將中職教育作為日常性工作,每日完成相應課時即可,并未注重與學生進行多層次溝通和交流。此外,部分教師對中職學生存在偏見,認為其學習基礎不牢不愿意教也教不好。因此,部分教師存在教學敷衍、教學形式化問題,給中職職業教育的發展帶來不利影響。
2 創建良好的班級文化,開啟核心素養培育的有效途徑
2.1樹立良好的班級風貌,鑄就班級精神
精神是班級文化的靈魂,是班級朝向健康發展的核心力量,良好的班風班貌,是全體師生共同努力營造的,具有積極向上、正能量滿滿,能引領學生思想的一種精神力量,處在集體中學生會產生一種心理上的自豪、自律和制約作用。因此,在班級建設中,我們要注重班級精神的引領作用,以學生發展為本,關注學生思想教育,加強班級精神文明建設,形成良好的班風班貌,助力于學生養成良好的精神素養。
2.2注重班級環境建設,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
學生良好的思想、性格、行為、品德的養成離不開良好的班級環境。一方面,我們充分調動學生主人翁積極性,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到班級文化建設中來,創設具有創新型、教育性、生動性的班級生活環境,讓教室的每一個角落、每一面墻都發揮教育作用。如:制作成長樹、設置綠化角、圖書角、宣傳欄、衛生角、勵志貼等等;另一方面,結合傳統文化瑰寶,制定學生不同階段培育實施措施。
3 注重中職學生人文素養的培育,引領學生健康成長
人文素質是形成和諧完美人的核心素質,作用于人一生的學習、工作和生活的各個方面,是贏得職業生涯及人生成功的精神支柱,而在我們的中職教育觀念中不同程度存在輕視人文素質教育而側重技能培養的傾向,認為學好技術就可以的錯誤想法。職業教育目標不僅要針對職業崗位,更要著眼于學生的整個職業生涯,中職學生正處于人生觀、價值觀、理想信念等尚未定型的關鍵成長階段,加強人文素養的培育,不僅有助于學生培養和諧完美的人格和創新精神,而且能幫助其樹立正確的職業觀、擇業觀和創業觀,做好適應社會,融入社會的準備。因此,充分發揮教育主陣地的作用,把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融入到教育的方方面面,如:我們圍繞“人”的成長需要,以“做最好的自己”作為育人使命,引導學生在學習、生活、對職業的認知、職業素養的養成、和諧人際等多方面的進行了解,讓學生從外在的紀律束縛走向內化的精神需求。
4 結語
總之,中職學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些地方也值得我們班主任學習,某些地方也需要我們班主任去幫助糾正。學生正在成長,不能給學生貼標簽,而是用正面管教的方式去管理學生,溫和而堅定的態度,給與學生正能量。學生在學校習得知識,在班主任身上習得做人做事的態度,為社會的建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1]楊嵩,秦程現,任永波.中職教育納入義務教育范疇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J].北華航天工業學院學報,2019,29(06):42-4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