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嬋佳
摘 要:眾所周知,音樂是一項藝術性較強的學科,在中職教學中占據著至關重要的地位,合理開展音樂教學,能實現陶冶學生的情操,緩解學生的心情。除此之外,在中職音樂教學的過程中,合理開展體驗式教學,不僅能促使學生對音樂有一個更加深入的理解,而且也能為音樂教學質量提供可靠的保障。
關鍵詞:體驗式教學;中職音樂;音樂素養
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發展,中職教育理念也發生了相應的改變,在中職教育中對音樂教育有了越來越高的重視,但值得注意的是,部分中職院校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再加上音樂教師在實際開展教學階段,并沒有充分了解學生的心理特點,從而導致音樂教育水平不高,與現階段中職教育發展需求不相符。為了更加妥善的解決上述問題,還需要音樂教師將體驗式教學有效的融入在音樂教育活動中,鼓勵學生積極融入到課堂交流中,倡導學生之間相互分享學習經驗,深刻體會到音樂世界的獨特魅力。
1 情境創設,結合真實情感
通過創設教學情境,不僅能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程度,而且也能激發學生對音樂學習的熱情。創設教學情境作為開展情境教學的基礎,具體來講,教學情境創設方式可大致分為生活展現、音樂渲染等情境,當然,要結合實際教學內容,科學合理的選擇教學情境。值得注意的是,在創設教學情境的過程中,應遵循真實性、合作性等原則。針對真實性原則來講,不僅要確保和真實生活息息相關,而且也要滿足學生的音樂能力。針對合作性原則來講,主要是在面對情景中存在的問題情況下,要求學生之間保持精誠合作,協同處理問題。
例如在《海濱路》音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結合實際情況,充分利用實物與視聽情景教學方式,使得學生對《海濱路》的內容、以及演唱技巧有一個更加深入的了解,從而順利完成《海濱路》的演唱。在音樂教學中最初的發聲訓練階段,部分學生并不會通過共鳴腔體全身進行發聲,針對此類現象,教師應結合實物教學情境,將一張A4紙卷成一個喇叭套在嘴上之后在進行發聲,讓學生深刻感受發聲過程紙喇叭的震動,從而全面了解共鳴發聲的原理,將其有效的融入在發聲訓練當中。
2 不斷豐富課堂活動,提升學生的音樂體驗
站在多元智能教育理論的層面上來講,在藝術教育的過程中應與藝術活動進行有機結合,簡而言之,在音樂教學中適當的增加音樂活動,促使學生能夠有更多接觸音樂的機會。課堂活動作為教學階段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可結合課堂活動的真實情況,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促使學生零距離接觸音樂,這樣才能讓學生深刻感受到音樂作品的美好。
例如在《老同學》這一歌曲的發聲訓練階段,教師可從以下兩個階段入手:首先訓練學生的a、e、o、u、i等基本口型。其次,開展相應的哼鳴練習,哼鳴聯系可分為二度、三度、五度、六度四個練習階段。通過這種教學方式,不僅能逐漸提升學生現有知識水平,而且也能幫助學生循序漸進的完成難度不斷增加的發聲訓練。
例如在《我來自潮汕》的教學活動中,教師普遍是強調學生要通過激昂的情緒完成《我來自潮汕》的演唱,但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學生并不了解如何把控激昂程度,從而降低演唱質量。若想改善此類問題,音樂教師應帶領學生觀看課件,讓學生掌握歌詞含義,在此基礎上進行演唱,則能夠提升學生情感,充分調動學生的情緒。
3 教師應增加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互相分享經驗
在教學活動開展階段,音樂教師應增加與學生之間的交流,相互分享經驗,加深學生對音樂作品的理解,縮短老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具體來講,目前部分音樂課堂教學的分享方式普遍為集體討論,也就是由老師為學生擬定話題,讓學生之間,或者由某個學生面向班級進行分享。
例如在《我愛潮汕小吃》歌曲訓練階段,音樂教師可邀請學生單獨進行演唱,并要求其他學生認真聆聽,學生在完成演唱之后,要由其他學生對演唱者進行評價。眾所周知,有的學生音樂基礎扎實,而有的學生則較為薄弱。針對音樂基礎扎實的學生來講,其評價主要呈現在演唱的音樂技巧和氣息等方面,而針對音樂基礎薄弱的學生來講,則主要注重于演唱者吐字是否清晰等方面。當然,無論哪一種評價,都是學生認真聆聽的結果。
4 結語
綜上所述,在中職音樂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有效的結合體驗式教學,能夠促使學生更加積極的參加到音樂課堂中,同時,這種教學方式也滿足中職音樂課程特點,與廣大學生心理特點相符。此外,中職音樂教師應結合實際情況,不斷的完善與優化體驗式教學方式,縮短學生與音樂之間的距離,從而進一步提升中職音樂課堂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包麗楨. 體驗式教學在中職音樂教育中的應用研究[J]. 成才之路,2019(35):50-51.
[2]胡珊. 體驗式教學在中等職業音樂教育中的應用[J]. 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8(12):136.
[3]何玲. 體驗式教學法在中職音樂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 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9(01):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