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石 彥

周廣飛(前一)
周廣飛在生態環境部生態環境執法局任調查一處的處長,乍一聽這個崗位、這個職務,都給人一種在辦公桌后正襟危坐、不茍言笑的感覺,但其實上班時間里,周廣飛和同事們都很少能夠安靜地坐下來,大多是行走在環境執法最前線,聞“味”辯“色”尋“跡”,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既要斗智斗勇,更要勞心勞力,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辛勤付出著。
7月1日,作為環境執法一線的優秀代表,周廣飛在生態環境部召開的慶祝建黨98周年暨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兩優一先”表彰大會上,被表彰為優秀共產黨員。
周廣飛所在的生態環境執法局黨支部,承擔著多個專項工作,擔子比較重,他作為其中一員,在黨支部的團結帶領下,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切實增強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精神的政治自覺、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
2019年,生態環境部聚焦污染防治攻堅戰重點任務,組織開展第一階段統籌強化監督工作。這項工作時間緊、壓力大,各方都十分關注。周廣飛奉命和9名同志一起組成保障組,堅持立足基層、服務一線的導向,全力配合各現場組,加強黨組織建設,規范臨時黨小組活動,精心制作黨建微視頻,認真做好電話回訪,堅持紀律作風每日提醒、每日報告,把全面從嚴治黨要求貫穿于統籌強化監督工作的全過程。在他們的組織下,25位省工作組組長率先垂范,充分發揮模范帶頭作用和臨時黨小組的戰斗堡壘作用,累計開展黨員宣誓、學習活動300余次,做到了攻堅戰打到哪里,黨組織和組織活動就覆蓋到哪里,為圓滿完成監督任務、切實為地方減負提供了堅強的政治和組織保障。
思路一開天地寬。周廣飛和同事們在環境執法中,常會遇到一些工作書本上找不到答案、實踐中也沒有先例的現象,他們只能在實踐中摸索、創新。
長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受到部黨組高度重視,李干杰部長更是把它視為打好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的“當頭炮”“牛鼻子”。這項工作包括長江干流、9條主要支流以及太湖,岸線總長約2.4萬公里,橫跨11省市,從巴山蜀水到江南水鄉,從橘子洲頭到揚子江畔,地形復雜多樣,期間還要經歷梅雨季節、暴雨洪峰、高溫酷暑。
如何才能看得清查得準?周廣飛和同事們深知“破解難題,需要創新思路,需要一步一個腳印”。他們摸索建立了三級排查工作模式,第一級無人機航測疑似排污口,第二級人工徒步排查,第三級疑難問題重點攻堅,形成了“天地”結合、“人機”互補的排查格局,并在重慶和泰州試點排查中得到充分驗證,幫助地方建立起一份明明白白的入河排污口“底賬”。同時,為確保排查質量和推廣經驗,他們還組織專家一起攻關,相繼制定了航測技術指南、質控管理要求、現場排查要點等一系列技術文件和工作規程,初步構建了一整套的排查管理體系。
現場排查工作的人員來自五湖四海,把大家攏到一起,如何高質量地完成任務,是一大考驗。為此,周廣飛他們堅持從大處著眼、從小處著手,將復雜的工作要求“口訣化”“口語化”,方便大家記憶。同時,還制作現場教學視頻、安全教育動畫,使大家能夠清晰明了地了解要求,規范安全地開展工作,為如期完成任務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作為一名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者,能參與到這樣一項偉大事業中,感到無比光榮和驕傲。”周廣飛自豪地說。但同時他也深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曙光在前、勝利可望,但絕非風平浪靜、一馬平川,還有許多險峰需要翻越,還有許多險灘需要跨越,必須要始終保持那么一股子不自滿、不服輸、不放松的精氣神。

在第一階段統籌強化監督工作中,共整合了7個專項的內容,涉及25個省、251個地市和3800多個點位,時間很緊。周廣飛和同事一起連續工作兩晝夜,統籌考慮區域特點以及監督人員的專業特長、政治面貌、年齡結構、監督經驗等多種因素,科學合理地將1000多名監督人員及時協調到位、保障到位。周廣飛他們雖然都感覺到了非常疲憊,但是想到能為污染防治攻堅戰做點具體工作,他們都一掃疲憊,充滿了成就感。
周廣飛說,他能夠保持良好的狀態,也是受到團隊精神的感染和鼓舞。他感到,在生態環境部黨組的堅強領導下,在污染防治攻堅戰的實踐錘煉中,生態環境執法局的黨員干部愛崗敬業、恪盡職守、吃苦耐勞,顧大局、守規矩、講奉獻,很多同志加班加點已經成為常態。周廣飛特別提到大氣強化監督辦公室,他們每天晚上都要對各地的工作組進行調度,審核各地問題,并安排新一天的檢查清單,晚上十一二點走算是早的,生態環境部“雙微”報道了他們的事跡,還將他們的1201辦公室稱為“永不熄燈的1201”,得到很多網友點贊加油。
“工作沒有終點,只有開始;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周廣飛表示,他決心按照李干杰部長在主題教育動員會上所強調的那樣:要堅守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的初心和使命,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