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協會
截至2019年6月30日,中國內地累計有37個城市投運城軌交通線路6126.82公里。2019年上半年新增溫州、濟南兩個城軌交通運營城市;另有武漢、沈陽、哈爾濱、鄭州、長沙、寧波、南昌、蘭州、福州、南寧、石家莊、烏魯木齊12市也均有新線、延伸段或后通段開通運營,其中,蘭州為首次開通地鐵運營線路城市。2019年上半年共計新增運營線路長度365.32公里,新增運營線路12條,新開延伸段或后通段5段。截至2019年6月30日,中國內地各城市城軌交通運營線路情況見圖1。
按照系統制式來看,6126.82公里的城軌交通線路中,地鐵4656.83公里,占比76.00%;輕軌255.40公里,占比4.17%;單軌98.50公里,占比1.61%;市域快軌691.27公里,占比11.28%;現代有軌電車356.72公里,占比5.82%;磁浮交通57.90公里,占比0.95%;APM10.20公里,占比0.17%。在新增365.32公里的城軌交通運營線路涉及3種制式,其中,地鐵302.53公里,市域快軌34.77公里,有軌電車28.02公里。截至2019年6月30日中國內地城軌交通運營線路制式結構情況見圖2。

圖1 統計期末各城市城軌交通運營線路長度情況
2019年上半年新增城軌交通線路匯總見表1。截至2019年6月30日,中國內地已開通城軌交通線路長度統計見附表2、3。
預計2019年下半年還將新增城軌交通運營城市2-3個,新增運營線路長度600公里左右。

圖2 統計期末中國內地城軌交通運營線路制式結構情況

表1:2019年上半年中國內地新增城軌交通線路匯總表

表2:2019年中國內地已開通城軌交通線路統計表(累計)

表3:2019年中國內地已開通城軌交通線路統計表(新增)

圖:調研雄安新區交通規劃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重點圍繞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關于建設“交通強國”的重要指示精神,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協會結合工作實際,于6月25日赴雄安新區就綜合交通規劃開展調研。
本次調研工作由協會常務副會長周曉勤帶隊,老會長包敘定,副會長兼秘書長宋敏華,副會長崔學忠、王漢軍,專家學術委執行副主任仲建華、李中浩,副秘書長王雁平、黃建偉、王飚、李成新、秦國棟,專家學術委秘書長韓寶明等參加調研。河北省委常委、副省長,雄安新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陳剛與包敘定一行座談,雙方就智慧城市建設、打造綠色智能交通體系和快捷高效交通網建設等方面進行深入交流;雄安新區黨工委副書記、田金昌,雄安新區管委會主任特別顧問趙鵬林等陪同調研。
包敘定表示,作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載地,雄安新區肩負著幫助解決北京“大城市病”、探索人口經濟密集地區優化開發新模式、建設高水平社會主義現代化城市的歷史使命,對于調整優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間結構、加快構建京津冀世界級城市群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協會將全力支持和主動服務雄安新區規劃建設,積極參與新區綜合交通規劃,助力新區完善區域綜合交通網絡、構建便捷交通體系、打造綠色智能交通系統,完善快捷高效交通網。
陳剛表示,按照新區的規劃要求,未來新區將根據城市建設時序、人口規模和出行需求,綜合布局各類城市交通設施,并加快建立連接雄安新區與京津及周邊其他城市、大興國際機場之間的交通網絡。希望協會與新區深入合作,積極發揮自身優勢,帶動更多高端人才參與新區規劃建設,在行業標準制定、行業人才培養等多方面支持新區加快構建便捷高效交通網,助力新區打造便捷、安全、綠色、智能的交通體系。
6月22日,協會專家和學術委員會組織的《城市軌道交通裝配式減振軌道成套技術研究》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協會科技成果評價會在北京召開。中國工程院副院長何華武院士,孫永福院士、施仲衡院士、楊秀敏院士、肖緒文院士、岳清瑞院士、張建民院士,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協會專家和學術委員會執行副主任仲建華,中國國家鐵路集團副總工程師趙國堂,石家莊鐵道大學副校長陳進杰,深圳市地鐵集團副總工程師吳永芳等11名專家組成評價委員會。成果評價會由何華武主持。成果完成單位北京城建設計發展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安徽興宇軌道裝備有限公司、北京交通大學、浙江天鐵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的代表參加了會議。
評價委員會聽取了項目負責人北京城建設計發展集團總工程師楊秀仁對研究成果的匯報、審查了相關資料、并與項目組進行了深入討論,委員會專家對該項目的研究成果予以高度評價,一致認為該成果技術系統性強、創新性突出,整體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對推動我國城市軌道交通綠色建造技術發展和技術進步意義重大。
《城市軌道交通裝配式減振軌道成套技術研究》首次提出“裝配式減振軌道”建造理念,并通過創新減振軌道結構型式、工廠化預制復合、簡化軌道施工工藝、研制全系列軌道施工裝備等手段,形成了城市軌道交通裝配式減振軌道成套技術體系,實現了軌道結構的裝配化建造、高精度鋪軌、高等級減振和高效率施工,并有利于避免目前常見的軌道結構病害、提升線路平順度、減少環境噪聲振動污染、降低運營維護難度、提高軌道結構施工機械化和自動化水平。該項目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具有很好的推廣應用前景。
7月2日,在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宋敏華、專家學術委執行副主任仲建華帶領下,協會創始會長包敘定特邀出席,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協會專家和學術委員會組織十余名專家委員前往北京城建智控科技有限公司開展委員調研活動。協會專家委副主任李中浩、李國勇、李鴻春,協會副秘書長王雁平,協會技術裝備委常務副主任徐洪春,邢智明、劉培棟、劉志剛、朱東飛、韓寶明等專家委員參加調研。北京城建設計發展集團總經理王漢軍、副總經理于松偉,北京城建智控科技公司經理張輝等同志出席并陪同參加調研活動。
專家委員首先參觀考察了智控公司生產檢驗檢測中心,調研了其自主研發的“軌道交通基于云平臺的綜合自動化系統”(又稱“金龍云”系統)。據介紹,“金龍云”系統是由北京城建設計發展集團聯合智控公司設計研發,目前正在昆明軌道交通4號線上調試。張輝在現場對中心的質量檢測區、樣機研制區、裝備測試區和系統調試區的運轉情況分別進行了介紹;演示了從原材料選型檢驗到板卡的制造、再組裝成裝備和系統的全過程。專家現場詢問了核心硬件產品“智能一體機”的技術特性和設備構成,以及其對數據收集并在車站建立云的情況。
專家委員對設計發展集團科技產業化發展情況及對智控公司取得的成績進行了充分肯定,對“金龍云”系統在城市軌道交通領域的推廣提出了寶貴的意見,并對設計發展集團的工作定位和今后應當關注的方向性問題提出了很多建設性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