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乃聲音的季節,有雨打,有雷聲、蛙聲、鳥鳴及蟬唱。蟬聲足以代表夏,故夏天像一首絕句。
蟬是大自然的一隊合唱團;以優美的音色,明朗的節律,吟誦著一首絕句,這絕句不在唐詩選,不在宋詩集,不是王維的也不是李白的,是蟬對季節的感觸,是它們對仲夏有共同的情感,而寫成的一首抒情詩。
詩中自有其生命情調,有點近乎自然派的樸質,又有些曠遠飄逸,更多的時候,尤其當它們不約而同地收住聲音時,我覺得它們胸臆之中,似乎有許多豪情悲壯的故事要講。也許,是一首抒情的邊塞詩。
——三毛《夏》
“海風,蟬鳴,六月的太陽?!弊≡趨卿恋挠讶?,來信說著這些誘人的字眼,我們便開始了夏天第一次的旅行。
在堤上當風走著是愜意的,就是把一雙足醬在泥灰寸積的村道中,也很愉快的,因為人在但見屋瓦墻磚的環境里面脫逃出來,便好像得了莫大的解放似的。
坐在一家賣汽水的茅草店內,望見了海面天空和田野,人便覺得是做了大自然的兒子,躺在它的懷中一樣。海風作聲地吹著,依著藤椅就想呼呼地睡去,雖然我們的唇間,都在不時地流出使人不易倦怠的孩子氣那樣的話語。
——艾蕪《夏天的旅行》
夏天喝酸梅湯,冬天吃糖葫蘆,在北平是人人都能享受的事。不過東西也有精粗之別。琉璃廠信遠齋的酸梅湯,特別考究,與其他各處或街頭小販所供應者大有不同。
信遠齋鋪面很小,只有兩間小門面,臨街是一塊黑漆金字匾額,鋪內清潔簡單,地道北平式的裝修,進門右手方有黑漆大木桶一,里面有一大白瓷罐,罐外全是碎冰,罐里是酸梅湯,所以名為冰鎮。因為桶大罐小冰多,喝起來冰沁脾胃。他的酸梅湯的成功秘訣,是冰糖多、梅汁稠、水少,所以味濃而釅,舍不得下咽。很少有人能站在那里喝一小碗而不再喝一碗的。
——梁實秋《雅舍談吃》
空氣很涼爽,草上還掛著露水(蜘蛛網上也掛著露水),寫大字一張,讀古文一篇。夏天的早晨真舒服。
凡花大都是五瓣,梔子花卻是六瓣。山歌云:“梔子花開六瓣頭?!睏d子花粗粗大大,色白,近蒂處微綠,極香,香氣簡直有點叫人受不了,我的家鄉人說是“碰鼻子香”。梔子花粗粗大大,又香得撣都撣不開,于是為文雅人不取,以為品格不高。梔子花說:“我就是要這樣香,香得痛痛快快,你們管得著嗎?”
——汪曾祺《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