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鵬
中圖分類號:F272.92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9)5-144-01
摘 要 受員工行為的獨立性和監管方式的復雜性影響,“八小時以外”經常成為監管的“空白區域”、違法的“黃金時間”,直接危害企業的穩定和發展。因此,積極探索“八小時以外”監督措施,建立“全天候”的監管機制,對遏制員工違法犯罪行為、提升企業形象和效益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 企業員工 八小時以外 監督管理
一、強化員工“八小時以外”監督管理的目的
(一)筑牢遵紀守法的高墻
工作時間以外,外部監管力度顯著下降,個體興趣成為了行為的主要動因,社會上一些不良風氣能夠輕而易舉的突破外部“防護”,直接敲打自身道德修養和品行操守這一最終防線。而一些“有害細菌”隱藏在“健康食品”之中,對員工的“健康”產生極大的威脅。因此,建立行之有效的“八小時以外”監督管理體系,是為員工增添一堵遵紀守法的高墻。
(二)消除滋生腐敗的溫床
員工下班后暫時脫離工作崗位,但依然延續著工作崗位所給予的地位和權力,特別是員工中負有管理職責的人員,經常自覺或不自覺的用這些地位和權力為私生活提供便利、獲得“特殊照顧”,形成了違法違紀行為的前期表現。因此,不斷強化這一時段的監督,能夠有力的消除腐敗行為的滋生和蔓延,實現保護企業和員工的雙重作用。
(三)維護企業在公眾中的形象
在資訊發達的今天,不良行為的傳播速度、廣度和危害程度是前所未有的。違法亂紀行為在傳播過程中,如果在行為主體前被加上了“某某企業員工”的稱號,極易產生一定的輿論風潮,甚至直接影響到企業在公眾中的良好形象。千里之堤潰于蟻穴。加強員工“八小時以外”的監管,應該作為維護企業良好形象的重要組成部分加以重視。
二、員工“八小時以外”監督管理弱化產生的原因
(一)監督體系松散。黨員干部“八小時以外”的監督方式以群眾監督、社會監督、家庭監督、輿論監督等方式為主,監督實施者各不相同,與被監督者的關系及以影響力度各有差異,且隨著被監督者生活場景變換,監督主體也在隨時切換,各監督方式之間相互銜接難度較大,形成“各自為戰”的現象,使被監督人經常處于監督“盲區”。
(二)被監督者的復雜性。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特別是網絡時代的到來,代際劃分頻次加快,思維和行為的多樣性更加顯著,個體獨立精神被重視和認可,以自我為主體的意識增強,尋求自我獨立和行為獨特成為普遍現象。這些現象是社會發展的必然,也為社會發展提供了積極作用,不應被否定,但卻為員工的監管,特別是青年員工的監管,帶來了新的難題,那就是什么樣監督方式才能有效應對更加類型多樣,且在不斷“推陳出新”的監管對象。
(三)監督手段的局限性。企業對“八小時以外”的監管主要依靠個人主動匯報和被動接受不良后果反饋,監督效果受到個人自覺性和信息暢通程度的影響,具有嚴重的滯后性和應急性。作為監管主體,技術能力和投入成本是實施監督前必要的考量因素,而道德的底線和法律的界線也是監管延伸不可逾越的邊界。因此,監管面臨著技術、投入、尺度的復雜性與監管疏密程度之間的矛盾。
三、破解“八小時以外”監管難題的途徑
要破解員工“八小時以外”的監管難題,就必須要承認員工聘用、培養、監管之間的統一性,內、外部監管的互補性和監管工作的長期性。任何將“八小時以內、外”割裂開,“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畢其功于一役”的思維都是錯誤或不負責任的。
(一)打破“監管”思維
去除思想桎梏,提升自覺意識的基本點在于在監管主體和被監管者中打破“監管”思維,用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形成統一的目標導向,要讓雙方都充分認識到,一切監管行為都是以保護員工、保護企業為出發點,其動因和目標是一致的。在監管實施過程中,要在嚴肅執行制度的基礎上,運用靈活的具體操作方式,時刻保持雙方在統一的目標下實施和接受監管。
(二)做好員工選聘工作
當員工暴露在復雜環境中,任何外在的監管手段都應被視作外部防護措施或防護輔助措施,真正的核心應該是自身“抵抗力”,而一個缺乏自我約束力不足的個體無論有多么嚴肅的外部監管保護,都難以做到“百毒不侵”。這就必須從員工選聘這個從源頭入手,把好用人關,在招聘員工過程中,要將道德品質和行為操守擺在前面,注意觀察他們的舉止、修養、愛好、言談、品行和追求,要在不同的位置、不同的角度觀察和識別人才,將道德高尚、品行優良的人選拔出來,決不可唯指標、數量、名額選人用人,讓監管在優化后的員工群體中運行,保證各項監管措施能夠順利實施。
(三)統一八小時內外監管
努力強化企業與社會、企業與家庭的監管聯系,主動適應社會大環境的監管方向,引導家庭積極參與監管工作,做到口徑一致,規則統一,方式互補,避免某一環節的疏漏,影響監督體系的運轉。要充分利用電話、微信群、朋友圈等溝通方式,全面掌握員工“八小時之外”的動向,編織企業、公安機關、員工家庭和朋友互相聯動、監督、提醒的“互聯網”,及時做到警示和提醒,確保員工24小時受控。
(四)明確監督管理責任
拓寬崗位保責任制成果運用,探索建立預防員工違法犯罪包保責任,明確各級管理人員與下屬部門、員工的責任,要求各級管理者重點加強易發案人群、易發案時段、易發案場所的監管。發現員工靠近“雷區”,及時戒勉制止。同時,進一步完善考核體系,把違法違紀案件管控納入業績合同,對任何形式的違紀違法行為發現一起,查處一起,嚴肅考核,絕不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