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元波
明英宗天順年間,豐慶任河南布政使,按照慣例要巡察各縣。有個縣令是個貪官,聽說豐慶要來了,十分害怕。為了保住官位,他就把銀子熔鑄成蠟燭的樣子,送給豐慶。
豐慶先前并不知情,后來才知道這是銀子。晚上,侍者來拿蠟燭,豐慶故意說:“把蠟燭點燃。”侍者說:“怪了,這蠟燭怎么點不著呢?”豐慶說:“點不著怎么能當蠟燭呢?”于是就把它裝在先前的筐中。第二天,豐慶從容地對縣令說:“你送來的蠟燭點不著,換成能點著的吧,從今以后千萬別再這樣了。”縣令出來后,更加害怕了,就辭官走了。蠟燭點不著,豐慶實話實說,就達到了一切盡在不言中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