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道清
小麥作為我國重要的糧食作物,具有較高的種植效益。但小麥對于生長環境要求相對較高,因此小麥種植戶能否為小麥創造良好的生長環境,這對于保證小麥的產量具有重要的意義。基于此情況下,本文主要對小麥高產栽培技術進行了重點分析,同時針對其病蟲害提出了具體防治措施,旨在促進小麥健康的生長,進而提高小麥的總體產量。
一、小麥高產栽培技術
1、做好播種前期準備工作
(1)選種:在小麥種植之前,相關種植戶需要做好選種工作。在實際的選種過程中,要堅持因地制宜的原則。根據當地的自然條件、氣候類型、土壤類型等,科學進行選種,確保選擇的種子符合小麥生長環境。此外,小麥種植戶要盡可能的選擇抗病能力較強的種子,以便于科學的預防病蟲害。
(2)選地施肥:在進行小麥播種之前,在進行選地的過程中,盡可能的選擇土層深厚、排灌方便、有機質含量較高的壤土為宜。當完成選地環節后,種植戶需要做好整地施肥工作。在實際的整地過程中,要保證整地深度為25cm左右,同時要保證地面的平整度,土壤疏松多孔,為小麥生長提供重要的保障基礎。對于小麥田間土壤層深度較淺、土壤板結嚴重的地塊,此時可選用深松機對其進行深松,在實際的深松過程中,要將其深度控制在25cm-30cm之間。而后在根據整地的結果,做好小麥施肥工作。由于小麥生長其相對較長,對于肥力需求量相對較高,為了保證小麥高產增收,種植戶需要保證小麥生長有足夠的肥力支持。在進行施肥時,要根據測土配方結果,制定科學的施肥方案。通常情況下,保證每畝施加農家肥3000kg,氮磷鉀復合肥30kg,然后將肥料進行均勻攪拌,隨地儀器施入。
二、適時播種
在小麥播種前期,小麥種植戶要做好播種前種子處理工作,根據當地病蟲害發生的實際情況,可選擇甲基托布津、或者五氯硝基苯,根據小麥種子用量的3%進行拌種,然后將拌和后的種子堆悶3小時。在小麥播種過程中,選擇機械化精量播種。但此處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在使用機械化播種之前,需要根據具體技術要點,預先對播種深度、播種量進行調整,同時要做好試播作業。在機械播種過程中,要保證播種機械勻速前進,下籽速度均勻。嚴格控制好播種操作,避免出現漏播、或者重復播種的情況。此外,通常情況下,使用機械播種時,行距需要控制在13cm左右,而播種深度為3cm-5cm之間。
三、加強田間管理
1、越冬前田間管理工作:①查苗補苗:種植戶要根據小麥種植技術要點,做好查苗補苗工作。對于斷壟區域而言,盡可能的選擇同一批小麥苗進行補種,以此來保證出苗率。②適時冬灌:具體的冬灌時間要根據外界氣溫而定,當其平均氣溫在3-5℃的條件下,在夜間水分結凍、白天融化,此時便可對田間進行冬灌。一般情況下,冬灌的開始時間為11月中旬左右,結束時間為土壤結凍之前。小麥種植戶必須給予冬灌環節足夠的重視,只有做好當前這一環節的工作,才能夠確保幼苗安全越冬,同時還有于次年小麥返青分蘗。
2、小麥返青到抽穗期田間管理:①根據小麥此階段對于肥料的需求,種植戶需要及時追施返青肥。當小麥進入返青期后,即2月下旬-3月初,此時土壤結凍后,該階段需要運用機械進行追施尿素,同時要保證尿素的使用量為20kg/畝,追肥深度控制在5-6cm。基于3月下旬,此時按照追肥標準,需要施加200g二氫鉀。在田間管理過程中,如若麥苗葉子出現發黃的情況下,此時需要施用尿素,并且保證其用量為500g/畝,兌水進行噴霧。②科學灌溉:當3月下旬-4月初,種植戶需要結合實際情況,做好相應的準備工作,然后對小麥田進行墑情,并根據田間墑情,種植戶需要對小麥進行灌溉,為小麥生長提供重要的水分,灌溉量為60m3/畝,在此過程中,必須嚴格控制好灌溉量。間隔15d左右在進行第二次灌溉,其中灌溉量為80m3/畝。
四、小麥病蟲害防治方案
在小麥生長的中后階段,是防治病蟲害的有效時期,要根據值保部門的病蟲害情況,采取有效的防治策略。在小麥種植過程中,小麥病蟲害嚴重影響著小麥的健康生長。因此,小麥種植戶要想提高小麥種植產量,就需要加強對小麥病蟲害防治管理。在病蟲害的防治過程中,必須始終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策略,必須加大力度,嚴格控制小麥病蟲害。尤其近些年來,小麥銹病成為威脅小麥的重點病害,同時也是防病對象。因此,在預防此病的過程中,種植戶需要做好選種工作,盡可能的選擇抗病性較強的小麥種子。在小麥播種前期,種植戶要選擇1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然后以1:1的比例進行拌種。除此之外,還可選用3%苯醚甲環唑懸浮劑,根據10:3的比例進行拌種,而以上兩種方式,不但可以降低小麥感染病蟲害的幾率,而且還有助于小麥生長。在保證上述基礎上,還需要采用“一噴三防”技術,該技術在具體的應用過程中,不但可以降低農藥的使用量,而且還有助于降低農民的經濟負擔。并且在治療病蟲害方面具有明顯的效果。與此同時,加強對田間管理,選擇科學的施肥方式,及時為小麥補充生長所需養分,提高小麥的免疫力,對于增強植株的抗病性具有重要的意義。
綜上所述,隨著我國小麥種植業不斷規模化發展,同時小麥病蟲害呈現高發趨勢。尤其近些年來,我國部分地區由于小麥病蟲害影響,致使該部分區域小麥總體產量下降,這對于實現小麥的可持續發展極為不利。因此情況下,為了提高小麥的總體產量,降低病蟲害的影響。小麥種植戶要根據各地區實際情況,做好病蟲害的防治工作,確保小麥健康生長。此外,在病蟲害防治的基礎上,小麥種植戶還需要注重小麥高產栽培技術的推廣,采取科學合理的種植方式,做好各個時期的管理,例如選種、整地、播種、田間管理等等環節工作,為小麥種植創造良好的生長環境,進而全面提高小麥的種植產量。
(作者單位:251514山東省德州市臨邑縣德平鎮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