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憲青
大豆是我國主要的糧食作物以及油料作物,在我國農業經濟增長方面占據重要位置。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增長,人們對糧食作物的需求不再局限于吃飽,而是對糧食作物的品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大豆的發源地,我國經過多年的實踐積累,總結出較為先進完善的大豆種植技術以及田間管理技術。本文將針對這一問題進行研究。
1、大豆種植技術研究
(1)大豆精細選種
大豆種植技術優化的主要措施就是加強良種選擇,種子的質量將會直接影響大豆品質,如果種子選的不好,即使在肥沃的土地上進行種植,也無法有效提高大豆的質量和產量。所以,精細選種在大豆種植技術當中占據重要位置。在進行精細選種時,需要嚴格遵守因地制宜原則,通過結合種植區域的氣候特點、土壤特點、雨水特點等關鍵因素進行種子的選擇,使種植品種能夠更好的適應生長環境,保證大豆質量和產量。同時,在進行大豆精細選種時,應盡量考慮高蛋白的大豆品種,這是由于在大豆的應有價值方面,大豆蛋白占據非常高的比例,只有保證豐富的大豆蛋白含量,才能證明大豆質量上乘。例如“黑農”大豆種子,大豆蛋白含量高,同時也可以結合不同的種植環境選擇二積溫帶或三積溫帶大豆品種,為農民科學種植提供技術保障。良好的品種選擇,還會對大豆的出芽率產生直接影響,從而在產量方面提供有效保證。
(2)大豆精量播種
播種技術在大豆種植技術當中也非常重要,通過精量播種,才能有效節省種植成本,同時提高大豆的質量和產量,保證每一顆大豆都能得到充足的養分和水分。為了保證較好的播種效果,需要在播種前確定好相應的時間,選擇科學的播種方式,最大限度保證精量播種技術的實施。
(3)種植地塊選擇
大豆在生產種植過程中不適宜進行連作,所以在進行重迎茬種植時,很可能引發病蟲害等問題,
并且大豆根系產生的分泌物對下茬大豆有一定的毒害作用,通常情況下,進行迎茬種植時,大豆的產量都會有7%~10%左右的下降,如果直接進行重茬種植,產量則會有38%左右的減產,因此必須重視這一問題,才能保證大豆產量。由于大豆種植時對上茬作物要求不高,可以在玉米、甜菜收割結束后進行大豆的種植,既可以減少病蟲害問題保證大豆產量,同時也能充分利用土地,有利于農民增產增收。大豆對土壤的要求是是沙壤土或黏壤土。不適宜的土壤環境是黏土或者通風不良的土壤環境。
2、大豆種植的田間管理技術研究
(1)翻整地技術
在進行整地時,可以采用耙茬、壟作、平翻等方式進行,整地效果將會直接影響大豆生長,良好的整地方式能為大豆提供更加適宜的土壤環境,所以需要結合土地情況進行科學整地。平翻整地適宜春季大豆種植,可以提高土壤熱化,減少病蟲卵。壟作是最為常見的大豆耕作方法,通過先耕翻后起壟的耕作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土壤溫度,同時還能起到抗干旱的作用。耙茬則是一種淺耕的耕作方法,應有這種耕作方式的有點是成本較低。采用深松耕作只是需要對土壤進行耕松,無需翻轉土壤層,在進行深松時還能同時完成除草工作和培土工作,這項工作適宜使用機械完成。
(2)科學施肥技術
由于并非所有土壤環境都能包含大豆在生長過程中所需的全部元素,所有在進行大豆種植時,為更好的促進大豆生長,需要結合土壤情況進行科學施肥。施肥效果將會對大豆的營養價值產生直接影響,對提高大豆品質具有較好作用。施肥也要結合因地制宜原則,在不同的土壤環境中選擇相適應的肥料進行使用。大豆通常需要進行三次施肥,首次施加底肥、提高土壤的肥沃程度,提升土地的養分含量。第二次施加的叫做種肥,能夠為大豆日后生長提供基礎養分。最后一次施加的肥料被稱為追肥,能夠有效初級大豆開花和結莢,保證大豆落種質量,提高大豆品質。
(3)科學使用農藥技術
在進行大豆田間管理過程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病蟲害的防治。通過科學的使用除草劑,能夠起到減少蟲害與雜草的作用,從而有效減少對大豆果實質量的損害。在大豆生長到初花階段,病蟲害問題通常較為嚴重,例如大豆蚜蟲通常在這一階段出現,大豆蚜蟲通常在大豆種植栽培過程中產生,如果不能進行及時有效的處理,伴隨大豆成長,會在大豆生長后期大范圍爆發,繁衍數量也將會越來越多,對大豆品質造成不良影響。因此,需要在種植全過程對大豆的生長狀況,病蟲害問題進行全面監控,通過定期檢查,及時發現和處理病蟲害問題。大豆蚜蟲防治措施主要是通過使用濃度為3%的啶蟲脒乳油,用量為20ml/667m2進行噴灑防治。或者使用濃度為10%的濕粉劑以1500倍倍液進行夜間噴灑防治。
綜上所述,大豆種植技術和田間管理技術的提高,對提高我國農業經濟可以起到巨大的促進作用,對提高農民收入,提高食品安全和食品質量具有重要意義。當前,大豆產業在我國農業產業中占有重要位置,因此更應加強大豆的田間管理工作,通過精細選種、精量播種,結合科學的耕作、施肥技術,加強每個種植環節的科學化管理,進而提升大豆品質和產量。同時,加強大豆種植的田間管理工作,也是保證大豆栽培技術得到有效應用的關鍵,兩者應相輔相成、互相協調,才能全面提高我國大豆的種植水平。
(作者單位:151700黑龍江省明水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