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冰
飼養烏骨雞的目的,是使其盡快達到商品雞的重量并投放市場。因此,雞的飼養管理質量與培養出育種價值的高質量結果息息相關,商品雞能否做到有序、按期、高效地生產將提到了新高度。通過烏骨雞具有藥用和營養價值,黑皮、黑肉和黑骨,肉嫩、味美、營養豐富等優勢深受國內外消費者的青睞。為了將這一珍貴品種的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必須發展商品雞生產。本文以烏骨雞的育種時間和后期飼養為原則進行分析,將商品烏骨雞的飼養管理質量直接影響商品雞生產的經濟效益。
1、育雛設施
(1)加熱設備管理
加熱設備包含電、煤、天然氣、木柴、木炭等為育雛所需的熱源。苗圃保溫設備常用電傘、紅外線燈、煤爐或炭爐。育雛開始時,為了防止雞遠離熱源,在孵化器周圍設置擋板,使雞遠離熱源。擋板與熱源的距離冬季約為75厘米,夏季約為90厘米。
(2)照明管理
在育雛房和育雛傘下安裝燈具,使雛鳥靠近熱源,方便吃喝。一周后可以關門。
(3)飲水管理
目前針對家禽——雞的飲水機種類繁多,如掛式飲水機、鐘型真空飲水機、乳頭式飲水機、V型或U型長槽飲水機等,因此,養雞戶可以用罐裝瓶和平板制作飲水容器。還可以根據地域的資源優勢材料再利用,用“竹子”來制作飲用水容器。此外,還有其他設備可以靈活運用,但是前提所有育雛雞的用都應做好消毒和沖洗。
2、育種雛雞的時間規劃
育雛烏骨雞季節與育種技術效果密切相關,因此育苗應選擇適宜的季節,并應根據不同的地區和環境條件。在自然環境條件下,春季是繁殖雛雞的最佳時機,其次是初夏、秋季和冬季,而仲夏是最糟糕的季節。
(1)春雞:指3~5月孵出的雞,特別是3月孵出的早春烏骨雞。春季氣溫適中,空氣干燥,日照時間長,烏骨雞動起來很方便。雞體好,生長快,成活率高。春季烏骨的雛雞開始早,第一個生物產蛋年長,產蛋多,蛋大,養殖價值高。
(2)夏雛:指六月至八月從殼中出來的雛鳥。在夏季,養雞容易長時間保持溫暖和輕盈,但溫度高,雨水充足,濕度高,飼養易生病,存活率低。例如,飼養和管理條件差,妨礙了雛雞的生長發育,體質差,產蛋少。
(3)秋雞:指9月至11月出現的雛雞。外部條件好于夏季,發育順利,性成熟早,產期早,但成蟲體重和卵重下降,產卵時間短。
(4)冬雞:指十二月至次年二月出欄的雞。長期的保溫、室內活動,缺乏足夠的日照和鍛煉,對發展會有一定的影響。然而,疾病較少,育兒率較高。與此同時,由于繁殖時間長,飼養成本較高。烏骨雞所用的育雛房主要是開放式和半開放式的,所以春季育雛比較合適。
3、雛雞的育種技術規劃
生長中的雞是幼雞,是60到150天的雞。烏骨雞的雛雞進入繁殖期后,其生理特性開始發生性成熟。現階段雞羽毛豐滿,消化功能健全,攝入量增加,生長發育活躍,生長發育迅速,骨骼、肌肉和器官生長發育旺盛。
(1)基于不同環境烏骨雞飼養的方法
按照烏骨雞飼養環境的方法可分為:地面飼養、網養和籠養三種。
①地面平整:是中小型養雞場常見的一種飼養方式。地面鋪有墊層,給水箱和飲水機均勻分布在室內。該方法設備簡單,成本低,活性大,但衛生條件嚴格,否則容易引起球蟲病和寄生蟲病。
②拉網平整:距地50-60cm。該方法可適當提高飼養密度,防止雞直接接觸糞便,有效預防球蟲病的發生,提高成活率。這種喂入方法需要比地面更高的溫度,因為在夜間,網的溫度低于地墊的溫度。
③籠養:籠養烏骨雞可大大提高飼養密度,使雞發育均衡,管理方便,提高勞動效率和飼料利用率,也可減少腸道疾病的發生,提高成活率,但設備投資成本高。
(2)基于不同時間段烏骨雞飼養的方法
按照時間差異,烏骨雞飼養的方法可分為:常規飼養、自由飼養和限制飼養三種。
定期喂養是指每天定時喂養3至4次,每次間隔4小時。這種方法更適用于濕料的投料。每次進食后,特別是在夏季,清理飼料槽,防止飼料腐化。自由喂養通常是以干粉的形式,放在飼料槽中,讓其自由進食。這種方法可以使雞吃得均勻,雞群生長整齊。限制性喂養是對養雞日糧的定量或定性限制。該方法能保持雞的適當體重,將性成熟期推遲5~10天,增加開始產卵的重量,使產卵整齊。與自由飼喂相比,可節省6-10%的飼料量,繁殖公雞能保持適當的體重,提高繁殖能力。
以上方法可根據情況選擇。一般適合烏骨雞的自由采食,但應提供適當的營養。生長中的雞生長迅速,但如果日糧蛋白水平過高,雞的生長發育就會過快,導致產蛋初期產蛋量小,產蛋量低;而較低的蛋白水平會減緩雞的生長發育,但它們的身體和器官發展迅速。應注意飼喂含鈣量少的飼養母雞,以提高母雞的保鈣能力。產卵時,母雞的飼料中含有高鈣,可以用來產卵,能繼續保持鈣的保留能力,以保證產卵所需的鈣。膳食中粗纖維含量不得超過5%。綠色飼料消費量占糧食總消費量的20-30%。一般一天喂三次,早晚一天一次,限飼、低能量、低蛋白谷物和麩皮飼料可用于母雞的飼養,但應在20周齡內提高營養水平為產蛋奠定基礎。
(作者單位:164299黑龍江省孫吳縣畜牧獸醫局奮斗鄉畜牧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