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吉利
生豬養殖階段,及時準確的了解全部同豬常見疾病的預防與治療相關知識成為生豬養殖的重要內容。位于農村地區,因為經濟發展相對較為落后,人們對養豬的專業技能知識僅停留于表面,對大部分專業生豬養殖的技能與知識了解較為缺乏。農村地區生豬養殖是養殖戶的主要經濟來源之一,其在養豬階段無法及時準確的預防與治療可能存在的各類常見疾病,容易導致豬疾病出現傳染與擴散,從而造成一定的經濟損失。鑒于此,為改變此種情況,務必對各類常見豬疾病做出了解,并定期開展全面檢查,從而更好地對常見豬疾病做出全面預防與治療。
1、農村養殖常見豬疾病
(1)傳染性疾病
對于傳染性豬疾病而言,存在較強的傳染性,且傳播速度性對較快,覆蓋范圍性對較廣,病死率相對較高,豬若是感染此類疾病,且養殖人員并未及時做出相應的治療與處理,情況較輕可能會導致少部分豬發生死亡,而情況嚴重的則會導致出現“空欄”情況,對養殖戶造成非常嚴重的影響。傳染性疾病的出現主要是由于混合、交叉與繼發感染等,當前較為普遍的傳染性豬疾病主要有豬藍耳病、豬丹毒以及豬瘟等。例如豬丹毒疾病,患病豬位于豬頸部以及背部皮膚會產生大片淤血情況,潛伏期通常介于17d之間,豬肚桿菌通常寄生于豬內臟的肝與脾之中,毒性極強,對鹽漬以及日光等傳統處理方法具有極強的防御抵抗能力。
(2)呼吸系統疾病
呼吸系統疾病作為豬疾病較為常見的類型,同注射環境因素具有較大的聯系,發病率普遍較高,當前所了解的豬呼吸系統疾病能夠劃分成病毒性以及寄生蟲性與混合型和細菌性四種類型。比如,豬支原體肺炎,亦被稱之為豬氣喘病,該病雖然為呼吸系統疾病,不過同時也一種傳染性疾病,存在很長的潛伏期,發病率相對其他疾病普遍較高,傳播速度非常迅速,該病對豬呼吸道造成嚴重影響,導致豬呼吸出現問題產生氣喘和咳嗽,發病較為嚴重的位置位于胸腔,對豬生長造成較為嚴重影響的則是豬肺部器官,導致豬不能正常呼吸,嚴重情況可能導致出現死亡。如果養殖人員未能于豬發病之后采取及時科學的治療,則會導致產生更加嚴重的病理變化。
(3)繁殖障礙疾病
對于養殖戶的整體經濟效益而言,其較為關鍵的影響因素則是豬的生育繁殖情況,如果位于養殖階段,豬感染發生繁殖障礙疾病,則會導致豬的繁殖與生育能力受到非常嚴重的影響,對養殖戶增產增收造成十分不利的直接影響,與此同時對生豬養殖的穩定發展同樣產生一定的影響。比如,近幾年,豬偽狂犬病的出現,其整體發病率不斷增加,母豬患有偽狂犬病,且病毒帶毒情況十分普遍,是對繁殖障礙產生嚴重影響的重要疾病,若是妊娠母豬感染發生此類疾病,則會導致產生流產以及死胎等嚴重問題,即使順利產下仔豬,仔豬通常由于體弱也會在產后2-3d發生死亡情況,流產率能夠達到。
2、豬常見疾病預防及治療
(1)重視豬舍日常管理
豬舍作為豬活動的重要場所,若管理不善則容易滋生大量病毒以及細菌,所以養殖人員若想減少豬出現疾病的幾率,務必重視對豬舍的日常管理工作,運用科學合理的飼養方法。首先,對豬舍位置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設置,考慮到安全因素,養殖區域需盡量遠離人群密集區以及工業區等區域,且需保持良好的通風與光照情況,豬舍施工建設階段,應對消毒、排水以及通風設施等進行科學合理的設置;其次,定期對豬舍采取全面徹底的消毒處理,嚴格禁止非養殖人員隨意進出豬舍,養殖人員應重視消毒操作,進出豬舍應采取嚴格消毒,避免將致病細菌傳染至豬舍,每日應對豬舍各種垃圾雜物與糞便等進行全面清理,并定期開展全面清掃,從而對疾病做出有效預防,或及時準確發現豬疾病并作出有效治療對策;再次,對養殖飼料采取嚴格管理,對每日需要使用的飼料做出合理配比,確保營養成分相對均衡,避免過期或是發生霉變等飼料進入豬舍,若飼料儲藏區域出現少數飼料發生污染情況,此部門飼料需全部采取更換,防治污染飼料混入喂食飼料;最后,條件允許的養殖戶,應采取凈污道分離,設置專門的糞污清除異己運輸通道,盡可能同飼料運輸等重要通道進行分離,設置專門的出欄通道,避免車輛進入養殖區域,且通常使用前后需采取嚴格清掃與消毒處理。
(2)定期接種防疫疫苗
重視豬舍日常管理的同時,養殖人員還需對豬進行定期防疫疫苗的接種,選取質量可靠、效果顯著的防疫疫苗,根據豬的生長時間接種對應的防疫疫苗。為增強疫苗預防疾病的效果,養殖人員需使用優質疫苗,仔豬較易被感染疾病,新出生乳豬,應設置豬偽狂犬病弱毒疫苗;出生25-30d仔豬,應注射豬瘟弱毒疫苗以及豬鏈球菌疫苗等;出生60-65d仔豬,需注射豬肺疫弱毒疫苗以及豬丹毒防御疫苗等;每年3-4月份,還需全部接種乙型腦炎弱毒疫苗,當前大部分地區動物疫控空心均能夠讀強制免疫疫苗做出抗體檢測,養殖戶需重視同疫控部門之間的合作,使疫苗免疫效果得到可靠保障。
(3)重視分欄管理
對于保育仔豬而言,其生長發育速度相對較快,較易感染各類疾病,養豬人員應將其進行詳細劃分成,包括病弱豬以及肥豬與可售種豬以及待選后備。首先對公豬與母豬進行隔離飼養,根據重量不同對做出分欄處理,每欄數量應嚴格控制保持在0.33頭/m2;其次,對各不相同的主群位置做出合理安排,一般情況下,病弱豬養殖區域需確保通風效果;再次,養殖人員在對轉豬入欄時,需事先安排兩個欄位當作備用欄,從而對病弱豬進行存放,便于后期采取合理的分欄調整;最后,定期對各個欄豬生長情況做出仔細觀察,特別是病弱豬,如果正常欄中豬發生疾病,需將其存放至病弱豬欄,從而便于進行治療與管理。
(作者單位:251514山東省德州市臨邑縣德平鎮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