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君
一、玉米常見病害防治要點
1、玉米大斑病
大斑病是一種玉米極易感染的常見病,又名玉米條斑病、玉米煤紋病等,冬天時病毒通過菌絲或是分生孢子的形式附著在病變組織上,以此來保存元氣,蓄勢待發(fā),等到來年春暖花開,溫度、濕度等客觀條件具備之后卷土重來。玉米大斑病主要發(fā)病在玉米的葉片部位,尤其是在苞葉處的癥狀相對更為明顯一些。在發(fā)病伊始,一些小斑點會出現(xiàn)在玉米的葉片上,隨著病情的加劇,這些斑點便擴散到了玉米的其他部位,這時葉片的邊緣開始變成暗褐色,漸漸地這些斑點開始融合成大斑,導致葉片最終脫落。
由于玉米大斑病的高發(fā)期是在春季,故而應該對玉米種子進行篩選,挑出那些抗病性能良好的種子,把病害扼殺在根源之中。為了殺死殘留在種子中的細菌,還要對種子進行藥品浸泡處理。僅僅殺滅種子中的細菌病毒是不夠的,土地中殘留的細菌同樣需要清除來降低對幼苗的傷害,可以通過輪茬深翻種技術達到這個目的。一旦發(fā)現(xiàn)玉米葉片上出現(xiàn)病害,絕不能掉以輕心,應迅速作出反應,選擇森鋅可濕性粉劑進行勾兌,根據(jù)種植面積進行噴灑。
2、玉米黑粉病
玉米黑粉病又名瘤黑粉病,罪魁禍首是玉米黑粉菌。玉米黑粉菌隱藏在土壤、糞肥、病株中躲過冬天的惡劣環(huán)境,等春季氣溫回升,氣溫達到適宜生長、活動的條件便隨著風雨、昆蟲等媒介進行傳播。一旦玉米黑粉菌侵入到玉米植株中,玉米根莖、葉鞘等部位會遭受損害。病變產生的瘤體多發(fā)生在莖節(jié)、穗這兩種部位。發(fā)生在這兩種部位的瘤體很大、危害性相較來說也更強一些,而發(fā)生在葉鞘和葉片兩種部位的瘤體則比較小,危害性相對較弱,且不會出現(xiàn)黑粉。為了預防玉米黑粉病,在種植之初,應和預防玉米大斑病相同,選擇高抗性的種子來進行培育,這樣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玉米黑粉病的發(fā)生,同時應該對現(xiàn)有的栽培、管理技術進行創(chuàng)新,通過輪作的方式,不斷培育新種,在新種中進行挑選,篩選出更具抗性的良種,以此來不斷提高玉米植株的抗性。如果發(fā)現(xiàn)玉米出現(xiàn)瘤體,應及時去除瘤體,嚴加把控,集中對病變植株進行處理,防治玉米黑粉病的大規(guī)模擴散,可采用福美雙可濕粉劑進行噴灑,殺滅玉米黑粉菌。
二、玉米常見蟲害防治要點
1、玉米紅蜘蛛蟲害
紅蜘蛛是最常見的玉米害蟲之一,在玉米葉臘發(fā)生期的時候發(fā)生頻率很高,一旦發(fā)生就是爆發(fā)性的,單單一株玉米上就可能有成百上千甚至上萬只,造成大量玉米植株死亡,產量下降嚴重,并且可能引發(fā)巨大的經濟損失。消滅紅蜘蛛蟲害有效的方法有以下幾點:
一是采用殺蟲藥劑對玉米種子進行充分攪拌,通過攪拌使玉米種子表面粘帶殺蟲藥劑,殺滅土壤之中企圖啃食種子的病蟲,提高玉米種子的抗蟲性;
二是對準備栽種玉米的土地進行深翻,深翻可以把部分玉米葉螨壓入到深層土壤當中,防治它們進行破壞。另外,需要注意一點,因為玉米蟲螨會把自己的蟲卵排放到土地上的雜草中,所以在進行深翻的過程中也要連帶對玉米田地里的雜草進行清除。此外,在早春和秋后階段,可以通過往地壟灌水的方式消滅來土中害蟲;
三是紅蜘蛛等害蟲不僅僅對玉米作物情有獨鐘,部分豆類作用也是它們下手的對象,因此,盡可能避免將玉米和豆類作物同時耕種,消除可能因為交叉耕種帶來的病蟲隱患;
四是紅蜘蛛活躍時間較長,覆蓋了玉米成長的整個過程,那么在玉米生長過程中,要做到持續(xù)給玉米植株噴灑掃螨液等化學藥劑,以便對紅蜘蛛進行滅殺。
2、玉米螟蟲害
玉米螟屬于鱗翅目,螟蛾科,波及范圍廣,全國各地都有爆發(fā)的案例,危害甚廣。玉米螟是螟蟲中的一種,它的近親三化螟、二化螟等被稱為歷史性大害蟲,由此可見玉米螟的危害性也不容小覷。玉米螟通常是在幼蟲時期造成危害,常在玉米大喇叭期爆發(fā),啃食玉米心葉。玉米螟蟲害的防治與上面紅蜘蛛的防治措施大體相同,都是通過常規(guī)的農業(yè)防治和化學防治進行蟲害防治工作。在農業(yè)防治方面,玉米作物采收之后應盡快清除玉米秸稈,并采用機械滅茬的方式殺滅土地中殘存的蟲卵,為來年玉米螟病害防治奠定基礎。化學防治則可以選用氯蟲苯甲酰、阿維菌素等化學藥劑噴灑殺蟲。與紅蜘蛛防治措施略有不同的是,防治玉米螟可以采用生物措施的方式,比如玉米螟的天敵赤眼蜂,赤眼蜂在繁衍后代之時,通常將卵寄生在玉米螟的卵內,通過掠奪的形式吸收玉米螟卵的養(yǎng)分供自己生長,等到赤眼蜂卵孵化出赤眼蜂之后,玉米螟卵因自身遭到破壞,養(yǎng)分大量流失而死亡。防治過程中可以利用這一特性,在玉米螟化蛹率達到一定程度時,釋放赤眼蜂,首次放蜂5d后再次放蜂,這種生物防治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減少化學污染,有利于構建綠色生態(tài)種植,加以掌控的同時可以進行推廣。還可以利用玉米螟趨光性的自然特性,在田間放置殺蟲燈吸引玉米螟成蟲,對玉米螟成蟲就行誘殺,同樣不會造成化學。
3、玉米地下害蟲蟲害
地下害蟲包括螻蛄、地老虎等,他們一般晝伏夜出,會咬斷植物的幼苗、根莖等部位,導致玉米植株幼苗期枯萎死亡。一般情況下秋季多雨是地老虎大規(guī)模爆發(fā)的前兆,需加以警惕,及時預防。預防這些地下害蟲,首先需要徹底清除田間、地頭的雜草,絕大多數(shù)地下害蟲生活習性都是在雜草中產卵,這樣可以從源頭上殺滅這些害蟲。其次播種之前,用藥劑充分攪拌那些篩選出來的良種,原理和預防紅蜘蛛相同,以此提高種子抗蟲能力,對于那些未曾經過藥劑攪拌的種子來說,可以在播種之后用敵百蟲等化學藥劑沿著地壟,對玉米根苗進行灌溉,也能起到殺滅害蟲的作用。當玉米田間發(fā)現(xiàn)有地下害蟲蟲害的時候,應迅速使用敵百草等化學藥劑進行殺蟲處理,避免病蟲害的大規(guī)模傳播。部分地區(qū)的工作人員通過將敵百草和辛硫酸用水按照一定比例稀釋后與麥麩或者是碎油餅進行攪拌,制作成毒餌,利用地下害蟲的生活特性,在傍晚時分,放置在玉米苗附近對地下害蟲進行毒殺,取得了良好的殺蟲效果,可以進行大規(guī)模推廣使用。
(作者單位:150040黑龍江省農業(yè)宣教與農產品品牌推廣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