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超
由于大豆本身的特性,也存在著許多問題,尤其是病蟲害,對大豆的生長與我國農業的整體發展有著較大的制約,為了減緩病蟲害對大豆的威脅,農業管理部門采取了多種方法,本文就北方大豆病蟲害發生與防治對策進行簡單闡述,僅供參考。
1、北方大豆病蟲害防治中的問題
在過去,大豆病蟲害主要是靠噴灑農藥進行治理,此類方法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被使用,效果也較好,但也存在較大的弊端,如病蟲害問題依然存在,只是在原有的基礎上減少較多病蟲數量,還是存在著少部分的病蟲危害著大豆的生長。而且,農藥一般均具有較強的毒性,長期噴灑農藥會使大豆本身具有一定的農藥殘留物,并形成殘留物積累,目前,傳統農藥噴灑方式致使大豆有著較大的毒性,已經不符合國家標準,所以,亟需引進新技術進行改進。
①選藥方面存在的問題
在大豆病蟲害防治過程中,出現了個別問題,其中,選藥問題是阻礙農藥治蟲的主要因素。雖然當前處于信息化的時代,高新科技層出不窮,在進行農藥噴灑之前,需要根據病蟲害的種類進行選藥。如多效唑,在大豆生長過程中,為了控制其植株高度與防治倒伏,會使用該藥劑,一般每畝使用15%的多效唑可濕性粉劑50g~100g左右,且需要使用50kg的水進行藥劑稀釋。大豆種植者,思想觀念較為落后,在進行病蟲害的防治時,過于依賴本身的經驗,導致在進行選藥時,并不會根據大豆的實際情況及病蟲的種類進行選藥,導致在農藥噴灑后,效果并不顯著。而且,種植者根據本身經驗選擇的農藥大多是時間較為久遠的農藥,此類藥物對大豆的傷害較為嚴重,不符合當前國家標準。另外,由于農藥種類的單一,在多次對大豆使用同一藥物后,病蟲已經對農藥有了一定的抗藥性,使得農藥效果不斷下降,并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且大豆苗經過農藥的摧殘后,會出現葉子枯黃或植株枯萎的現象。
②整體政策存在的問題
大豆是重要的糧食、經濟作物,對我國農業發展的推動有著重要作用,在大豆的成長初期直至收貨期,長時間經歷著病蟲害的困擾,為此,國家也頒布過相應的病蟲害防治政策,雖然對病蟲害的防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整體上并沒有太多的改善,相反,還阻礙了病蟲害問題的防治。大豆種植者在進行病蟲害的防治時,其農藥噴灑過于重視表面,而且并沒有詳細的病蟲害防治計劃,使得治理效果止步不前。
2、大豆病蟲害防治的主要對策
①理念方面的調整
首先就需要大豆種植者在理念方面做出調整,樹立正確的防治意識。首先,當地大豆種植者應當將工作重心由“治”轉變到“防”,加強大豆病蟲害的防治理念培養,在病蟲害問題出現之前就對其進行防治,防患于未然。大豆種植者治理病蟲害問題的主要手段依然是農藥,但是要更換時間較為久遠的農藥類型,采用當前較為先進的農藥。過去的農藥已經不符合國家標準,對大豆本身也具有較大的傷害,當前農業倡導綠色、有機,而且當前農藥已經大大降低了對農作物的傷害性,變得更加環保。如藥劑防治可以使用多菌靈、福美雙等對大豆進行包衣;其次,在拌種時要根據實際情況操作,每100kg的大豆種,可以使用50%的多菌靈與福美雙對其進行拌種,讓大豆種有效提高病蟲害防治能力。另外,當地農業管理部門應當定期對大豆種植者進行意識與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轉變其病蟲害治理思想,讓當地的大豆種植更綠色、更環保、更健康,推動我國大豆病蟲害防治理念的轉變。
②綜合性手段的采用
首先,病蟲害的防治應到從選種及種植階段開始,大豆選種時,應當選用自留的并沒有遭受蟲害的種子,但只適用于小范圍。還可以到市場中去選購種子,由于市場中種子商家較多,所以,在選種時應當注重貨比三家,盡量選擇顆粒較大、飽滿以及無蟲害的種子,另外,還要詳細了解種子的抗藥性。在栽種之前,為了確保種子在生長過程中減少病蟲害的威脅,還要對種子進行藥劑浸泡等處理方式,該方式不僅能夠有效的防止病蟲害的威脅,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大豆根腐病的出現。最后,要加強對土壤的處理,如果大豆經歷過病蟲害的威脅,那么在土壤中可能會存在較多的病菌,所以,在栽種之前,要對土壤進行全面的修整,減少病菌的存在;在大豆苗生長到一定程度后,需要對病株及出現病蟲的植株進行處理,如果不對其進行處理,蟲害的面積會逐漸的擴大。另外,大豆在種植之前,需要進行整地,如果使用平播,那么需要對土壤進行伏翻、秋翻、耙茬等,要將深度保持在18cm~20cm之間,不宜太深;其次,在壟播中,需要將壟整平、整齊,保證其壟高在20cm左右,確保光照面積充足,有利于殺死土壤中的病菌。
3、提升整體防治水平的主要手段
①整體手段的采用
為了防治病蟲害的出現,首先需要進行優質選種,其次,對種植的土壤藥劑處理、耕地、撒肥等,在播種時,要合理的選擇種植密度,減少植株之間的聯系;定期對大豆植株進行檢查,出現蟲害、病株等現象應當及時處理。
加大對病蟲害技術的研發力度,另外,要定期開展病蟲害防治培訓班,讓大豆種植者在思想意識上提高對病蟲害的重視度,為提高大豆產量,避免病蟲害威脅提供幫助。
②對于不同種類病蟲害的防治
當前,在對大豆的病蟲害防治過程中,不能再與傳統治理方式一樣盲目,要轉變思想理念,對不同種類的病蟲害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常見的大豆病蟲主要有大豆食心蟲、大豆蚜蟲等[4]。大豆食心蟲主要出現在豆苗時期,其幼蟲會對豆莢造成破壞,然后從破壞的縫隙中深入豆莢中,對發育初期的大豆進行蠶食,造成大豆粒殘破。在大豆苗時期出現大豆食心蟲,種植者應當采用氯氰菊酯乳油兌水進行噴霧式的噴灑,該藥劑可以有效殺死大豆食心蟲。大豆蚜蟲如大豆食心蟲出現的時期相同,均是在大豆苗期,其危害性比大豆食心蟲高,不僅會蠶食豆莢,還會對豆苗的嫩葉、嫩莖進行咬食,并向大豆苗傳播一定的毒性,造成枯萎,甚至是整株死亡,出現此類害蟲需要使用辛硫磷乳油兌水噴灑。
總之,在進行大豆病蟲害的治理時,應當根據當前實際情況進行針對性的處理,調整理念、采取綜合性手段等措施,加強大豆病蟲害的防治,促進我國農業健康發展。
(作者單位:163000黑龍江省大慶市扶貧開發工作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