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菊春 劉芝蓮
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提高,無公害馬鈴薯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其培育的要求較嚴格,需要符合多方面的規定與標準,如產地環境、所用肥料數量與種類以及農藥的使用等,這樣才能將培育出來的馬鈴薯符合無公害要求,其中最大影響因素便是培育期間藥物使用問題。本文主要采用農業、物理以及化學等方法對馬鈴薯進行無公害培育,以此為養殖者提供技術指導。
隨著中國人民經濟條件不斷改善,開始關注飲食健康問題,追求品質,越來越崇尚無公害食物,其中馬鈴薯就是其中的代表,馬鈴薯營養豐富,深受人們喜愛,無公害的馬鈴薯市場需求更大,因此,種植規模也在逐年增加,在種植無公害馬鈴薯時遇到的一大難題便是會遭受病蟲害的侵擾,嚴重影響產量以及種植者的經濟效益,因此,本文研究的重點是對無公害馬鈴薯病蟲害的防控方法與技術。
1、無公害馬鈴薯病蟲害防控原則
無公害馬鈴薯病蟲害防控措施主要是以事前預防為主,采取綜合治理的原則,治理過程中應當采取無公害的方式進行,防治的方法一般是以生物、物理以及農業的方法,最好不要用化學方式進行治理,除非迫不得已。
2、常見無公害馬鈴薯病蟲害
筆者總共介紹了四類馬鈴薯病蟲害,主要有真菌性、細菌性、病毒性病害以及蟲害:
①有經驗的馬鈴薯種植戶都知道,種植馬鈴薯過程中最常見的病害便是真菌,真菌的主要來源于有機肥、種植地周圍植物的感染等,真菌病害主要包括早、晚疫病等,早疫病發生在塊莖增長期,這時馬鈴薯生長較迅速,需要大量的營養物質與水份,一旦這些物質得不到滿足,就會降低馬鈴薯抵抗力,加快和加重疫病發生,而晚疫病發病較晚,一般是在塊莖形成時候,這時候如果忽略病情而不采取措施便會使馬鈴薯減變,種植者需要特別關注。
②最常見的細菌病有青枯、環腐與瘡痂病等,實踐經驗發現,一旦馬鈴薯感染此類細菌病雖然不會嚴重影響馬鈴薯產量,但會嚴重影響馬鈴薯產量,影響種植者的經濟效益。然而細菌引起的病蟲害防范措施不能起到很大作用,所以在平時應當盡量減少感染此類細菌源。
③導致馬鈴薯減產的病毒主要包括卷葉病以及花葉病等,病毒由于其獨有的特點,傳染能力較強,當發現有一株感染病毒的馬鈴薯,種植者如果不及時處理,則會很快使整個植株都感染病毒,所以病毒危害極大,種植者應當不斷積累經驗,學習防范措施。
④影響馬鈴薯生長的蟲害主要有潛葉蒼蠅、蠐螬、粉虱、金針蟲以及地老虎等等,這些害蟲主要侵蝕馬鈴薯植株的葉部或者根部,嚴重影響馬鈴薯生長,如果不及時殺滅害蟲,可能引起植株大片死亡。
3、無公害馬鈴薯病蟲害防控技術
筆者介紹無公害馬鈴薯病蟲害防治技術主要從三個方面進行介紹:
①前期防控措施
做好前期防控措施省去了許多后面的病蟲害防治的工作,前期源頭杜絕病蟲害的發生。如在對土地進行整頓時,可以將土地的土翻得多點,并將土暴曬在陽光下,這樣便能將上一年藏在土壤中的病蟲害殺死,通過類似的方式殺死病蟲害源便能很大程度上降低病蟲害發生率,提高馬鈴薯的產量。
另外,對馬鈴薯進行選種時應當精心挑選,選取那些抗病蟲害較強的種子,還應當對種子的病菌攜帶情況進行檢測,一旦發現有帶菌的種子應及時淘汰,以免影響其他植株。
種植完優良的馬鈴薯種子后,還應當做好田間管理工作,主要是采取科學合理的方法進行施肥施水,及時補充馬鈴薯所需要的微量元素。另外,還要做好除雜草工作,去除跟馬鈴薯搶營養物質的植物,這樣才能讓馬鈴薯生存在優良的環境中來,提高抵抗力,從而減小受到其他病蟲害的風險。
②物理生物方法進行防控
這主要是利用害蟲的趨光性原理以及害蟲的愛好進行引誘,如殺蟲燈、誘蟲板以及頻振式殺蟲燈等,這種方式不僅能有效殺滅病蟲害,而且還有利于培養出無公害的馬鈴薯。
③化學防控
主要介紹兩點,一點是病害的化學防控,另一點是蟲害的化學防控。首先,種植者應當明確馬鈴薯所患之病的類型,有針對性的進行防控,例如,馬鈴薯患晚疫病時可以采用銀法利、安泰生等藥物。防控早疫病可以用代錳鋅或者甲霜靈可濕性粉。有一點需要明確,為了能培養無公害的馬鈴薯,在對植株噴射化學藥劑時不要濫用,否則降低馬鈴薯的品質,經濟效益減小。其次,害蟲化學防控,同樣如此,種植者也需要根據不同的害蟲進行對癥下藥,如,治療瓢蟲可以用乳油、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等,面對蚜蟲時可以用艾美樂水分散粒劑、吡蟲啉可濕性粉劑以及啶蟲脒乳油、阿維菌素乳油以及菊酯類農藥進行治療,同樣如此,為了保證種植出的無公害馬鈴薯的品質,農藥的用量應科學合理,這樣才能減少因農藥引起的開銷。
綜上所述,我國經濟的發展進步帶動了無公害農產品的發展,特別是提高了無公害馬鈴薯的產量,提高了種植者經濟效益,特別是提高一些農戶的經濟效益,有利于解決農村貧困問題,這就需要擁有熟練的無公害馬鈴薯種植技術,誠信經營,需要了解馬鈴薯病蟲害的發病特點,以及對自然環境變化精準掌握,認真做好防治措施,這樣才能培養出優質的無公害馬鈴薯。
(作者單位:1.810699青海省海東市平安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2.810699青海省海東市平安區平安鎮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