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和平
油菜是我縣的主要小春作物,也是我縣農戶獲得經濟收入及食用油需要的主要經濟作物。全縣常年種植油菜16萬畝左右,凡在家的農戶幾乎每家都種植油菜,但由于多方面原因,油菜籽單產十分低下,凈作地畝產普遍低于200公斤,間作地一般畝產70-80公斤,品質也不是很好,長期下去,勢必影響農戶種植油菜的積極性,導致油菜生產步入小麥的后塵(由于小麥赤霉病為害導致產量低、品質差,農戶基本不種小麥),為此,有必要對我縣油菜生產現狀進行認真剖析,找出生產中存在的問題,采取合理的措施加以應對。
一、油菜生產存在的主要問題
1、品種選擇不當:經過多年的宣傳、培訓及指導,我縣絕大多農戶曉得采用雙低油菜品種,但仍有一些思想比較守舊的、或地勢偏遠、信息不靈的農戶采用白菜型或芥菜型的油菜品種,導致其產量不高、品質低劣。如太和鄉普新村、西天鄉八角村等2017年、2018年就有白菜型、芥菜型品種的地塊。
2、規劃布局不合理:一塊旱地,連年都在上面種植油菜,菌核病病源基數大,易滋生菌核病大發生。
3、播種季節欠佳:我縣油菜播種時間普遍偏遲,特別是二環山一帶,本應比丘陵平壩早播,恰恰被廣大農戶整反了,播種更遲,這樣,油菜的適宜營養生長期過短,一次分枝數量少,其角果數也不多,基本無二次分枝角果,造成整體角果粒數少,油菜產量低。比如太和鄉河水壩村二社曾守云長期是十月上旬播種,十一月中旬移栽,這樣根本不能形成冬前壯苗,油菜產量相當低。
4、育苗粗放,基本未做到壯苗早栽:農戶育苗用的苗床地,基本上沒怎么培肥就在撒播油菜種,且未能做到稀撒勻播,苗床地管理也比較粗放,田間除草、施肥、勻苗、防蟲等措施落實到位程度差,無法形成壯苗。
5、栽植過稀,肥水缺乏:農村青壯年外出打工較為普遍,在家務農的基本上是老人和婦女,由于缺乏體力,他們多半是廣種薄收,栽稀大窩,畝植2000-3000株(凈作地)的彼彼皆是,畝株數少,是影響產量的重要原因;農戶栽種油菜前基本不施底肥,追肥品種也比較單一,多數農戶每畝只撒10-15公斤尿素,追肥數量特別是苔肥施用量嚴重不足,基本上不施用硼肥,投入少,產量自然低。
6、病蟲防治不到位:油菜苗期蚜蟲都曉得用藥防治,但近年來影響油菜產量的主要病害油菜菌核病卻無人問津,據近兩年實地調查,油菜菌核病造成油菜減產幅度在20%-35%之間,典型田塊如太和鄉順天寨六組、甘壩銀豐三組最嚴重的地塊因菌核病造成減產達70%左右。
二、措施對策
1、合理規劃:一塊旱地上要隔年栽一季油菜,旱地較少的農戶,要考慮油菜下田,實行水旱輪作,在水稻收獲后種一季油菜。
2、選用良種:選擇經過審定的、適合當地自然氣候條件的、高產穩產的、品質優良的、較抗菌核病的雙低油菜品種如川油46、蓉油18、龍庭100、德新油49等雜交優質油菜新品種。
3、適期播種、培育壯苗:二環山區在九月上旬完成播種,平壩丘陵區九月中旬完成播種;做到合理選址、精細整地、培肥苗床、開廂起壟、分廂定量播種、加強苗床管理包括澆水、施肥、扯草、治蟲、勻苗等,以培育壯苗。
4、規范移栽:栽前要施足底肥,一般畝施腐熟的有機肥1000公斤,復合肥50公斤,硼砂1.5公斤;栽植密度要適中,一般凈作地實行寬窄行種植,栽雙株退窩1.2-1.3尺,畝栽5000-6000株;油菜苗長至4-5葉時要抓緊移栽,選用壯苗,剔除高腳苗彎腳苗,做好分級移栽;栽后2-3天及時澆施定根水。
5、抓好田間管理:田間管理措施包括開溝排濕、平衡施肥、防除雜草、摘除早花、病蟲防治等。在施肥上除施足底肥外,苗期要勤施速效氮肥和糞水,苔肥要早施、重施,施用足量的尿素和硫酸鉀或30公斤三元復合肥,油菜一生中氮、磷、鉀總的施用量按每產出100公斤油菜籽需氮9公斤、磷3公斤、鉀9公斤考慮;油菜苗期要注意防治蚜蟲、菜青蟲、潛葉蠅等蟲害,油菜病害主要有菌核病、霜霉病、病毒病、根腐病等,其中菌核病是影響油菜生產的關鍵病害,除清出病苗、摘除老黃病葉深埋外,要進行藥物防治,重點在油菜抽苔開花期用菌核凈或異菌脲或苯醚甲環唑或多菌靈等藥劑加適量硼砂(每畝100克)兌水噴霧植株中下部,既防治油菜菌核病又能促進結實;在初花期開始用0.2%的尿素+0.2%磷酸二氫鉀+0.2%硼砂噴霧進行根外追肥,10-15天后再進行一次,以增加粒重,提高單產。
6、人工直播:在比育苗移栽晚10天左右的時間節點上,將油菜種子用人工均勻地撒播到大田里,這種輕簡化栽培方式比較適合當前農村缺乏勞力的實際情況,可大膽試種并加以推廣。需注意的是:(1)品種選擇上要選用千粒重高、發芽勢強、生長勢可能旺盛的產量潛力大的雙低油菜品種;(2)要做好整地去雜、開溝開廂、施足基肥等播前準備;(3)精細播種:全田凈作用油菜種0.2公斤,加尿素3-4公斤拌勻后均勻撒在大田中,旱地套播種、肥用量減半;(4)搞好間苗定苗工作,油菜2葉期間苗,4葉期定苗,每畝定苗2.5-3萬株(凈作地),間苗定苗應去密留稀、去病留健、去小留大,并及時做好查苗補缺;(5)加強施肥、除草、病蟲防治、理溝排濕等田間管理工作。
(作者單位:638500四川省廣安市鄰水縣農業技術推廣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