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紅
一、魚類病害的診斷
1、現場調查
為了有效掌握魚類病害的情況,應當全面加強養殖現場的調研工作,從水體營養物質含量,水溫變化情況,以及魚苗的長勢情況對魚類病進行全面分析。進一步了解病魚的表現特征,必然時對病魚進行解剖觀察。目前綜合分析各類魚病應當從急性和慢性類型入手。急性魚病,發病期的魚外在特征與正常魚沒有明顯的區別,但是會出現死亡率大幅上升的情況,因此在短期內就會出現較大死亡率高峰的現象。慢性型魚病,慢性病魚主要表現出身體顏色發黑的情況,這些魚的流動速度等都會較正常魚有明顯的變化,而且身體顏色有漸變的特征。還有的病魚外表變化不大,但是魚體會在水中有躁動不安的現象,有些魚有上躥下跳的特征,還有的病魚會在水中出現狂竄游動的現象。這主要是因為魚中有大量寄生蟲侵襲病魚導致的,或者也可以說明水中含有一定的有毒物質。通常急性魚病會出現大量死亡的現象,對養殖造成較大的損失,如果是慢性魚病會導致魚慢慢死亡,也會減緩損失。
2、調查魚類飼料管理情況
魚類病發病很大程度上與水質和飼料有關,當前飼料管理水平已經成為影響魚類病的主要因素。一般來說沒能掌握好飼料密度是造成魚類病的關鍵因素。提高魚類病的管理水平應當加強飼料管理。如:首先,有些管理人員未能對魚塘進行及時的清理,在放著一批新苗種前沒能對魚塘進行全面的清理。其次,還有的魚塘沒能根據現有的養殖情況進行放養,導致放養的品種規格與魚塘的實際情況有較大的差異。或者存在著放養密度過大的問題,嚴重的影響了放養的整體質量水平。只有達到科學投喂飼料,減少農業種植對池塘的影響,才能有效的避免魚類病的發生。
3、調查有關環境因素
加強魚塘的環境治理,構建完善的環境監測體系,才能有效的制止魚類病發生問題,達到有效控制魚類病環境的目標。首先,應當加強水體水質的監測分析工作,了解和記錄水中有無污染源,水體的主要污染情況等。其次,不神機妙算了解水體本身的鋰子變化情況,分析水體因子有無變化,還要加大水溫的控制力度,著力觀察池塘周邊農業生產是否會危及池塘安全。應當對池底清況進一步探查,合理保證魚池的清潔,消除環境因素對池塘養殖的影響,進一步滿足魚生長的水體需要。
還要根據魚池以往的病史,注重周期性的發病問題,根據每年何時病發,某類病癥的主要表現,以及有效的治理發病問題,采用科學的治療方式,達到全面控制魚類病的目標。
4、魚體檢查
魚體檢查是當前確定魚是否患有疾病,以及時否表現出某類疾病特征的主婪診斷方法。應當對魚體進行由表及里的檢查,不僅要觀察魚體是否有異常的情況,而且還要對內臟進行分析,必要時還要使用顯微鏡來檢查,這樣才能防止魚體出現問題。只有全面觀察魚體的各種部位,才達到有效控制魚體的目標,更好的提高魚體檢查的效果。
①目檢
病毒性魚病主要病變部位在魚的鰓蓋部位,病魚的眼眶,肌肉和腸道還有充血的現象;細菌性主要表現為病魚明顯的局部充血現象,還會伴有一定的發炎和膿腫癥狀。寄生型的蟲魚病主要表現為魚的表面黏液過多,而且身上還有大量的出血點,有點狀或者塊狀的濃囊腫等。
目檢順序和方法如下:
首先,檢查魚的身體表面情況:可以將病魚放置在解剖盤,然逐步的按照從頭到尾的檢查順序進行檢查,并且做好相應的記錄。包括對嘴、眼、鰓蓋、鱗片、鰭條等進行仔細觀察,目測對于檢查經驗有較高的要求,需要檢測人員十分了解魚的情況。
鰓:鰓的檢查關鍵看鰓絲情況,首先應當注意魚的鰓蓋是否有張開的現象,還要對鰓蓋的表現是否有腐爛、透明或紅腫的現象進行分析,然后還要用剪刀去翦掉腮絲,觀察鰓絲的顏色是否正常,有無黏液,以及觀察鰓絲的末端是否腫脹或腐爛變白。
②鏡檢
鏡檢應當對準病灶部位,在目測的基礎上對病變部位進行進一步分析,鏡檢的專業性相對較高,應當從病變的部位選取部分組織在顯微鏡下進行觀看,應當保證載波片上的組織量,還要根據組織的情況適當的加鹽水,為了保證觀察的有效仔細,還可以在病灶部位取三個點進行觀察,應當根據各種病的流行季節特征以及各個階段的情況確定發病規律,從而達到對癥下藥目標。
二、魚病的預防措施
1、清整魚池
修整魚池是優化養殖環境的關鍵手段:魚池應當進行階段性的檢查消毒,還要在養殖期間進行必要的清淤泥工作,清整后的魚塘應當曬底,這樣可以達到有效殺菌的目標。
藥物清塘:在魚塘中很多生物都是病原體,為了有效的防止魚受到污染的情況,應當對池塘進行藥物清理,注重根據池塘中現生物的特征采用一些藥物進行有效清理,從而達到以消除病原體,保證水體安全的目標。具體可以采用清塘劑有生石灰、茶籽等。
2、加強養殖管理
合理的放養應當保證好養殖的密度,達到有效混養的目標:合理的放養密度是提高魚類單產效果的有效措施。應當提高放養密度,如果密度過高池塘,會發生魚病機率增大的問題,具體消退根據不同的魚類的食性和棲息特點,采用合理混養的方法,提前瞻做好預防魚病的發生的工作。
應當合理的投餌施肥:在魚鉺施肥時應當做到“及時施肥、少量施肥、和提高施肥頻率”的原則。
嚴格管理制度:還要建立定期進行魚塘巡視的管理制度,不斷加強每天的魚塘巡視工作,可以每天分為早、中、晚三次進行魚塘巡視,早晨進行巡塘是最為重要的工作。應當經常性的改善魚塘衛生環境,做到及時的勤除雜草、有效的消除殘餌和死魚的目標,定期做到消毒,達到細心操作,避免魚體受傷,提高巡塘整體質量。
3、藥物治療
①魚體消毒
為了達到保持魚種健壯的目標,有效消除魚身上的病原體寄生問題,在魚種放養時應當提前做好消毒工作。目前最常用的魚體消毒的辦法是洗浴法,具體將魚放在濃度較高的藥液里進行清洗,然后采用短時間藥浴的方法進行清殺,這樣才能殺死魚體表面上的病原體。具體使用的藥物有食鹽、“水菌凈”、“菌毒雙效靈”、“菌毒雙殺”、“菌毒凈”、“敵百蟲”。
②食場消毒
食場是魚群較為密集的地方,魚場也是造成寄生蟲較多和病原菌密集的主要原因,應當常性地對食場進行消毒,最常用的辦法采用懸掛法與潑灑法進行消毒作業。
(作者單位:150700黑龍江省延壽縣六團鎮農業技術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