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龍婷

無論全馬、半馬抑或十公里,均是長跑耐力賽,只要參與長跑賽事,須長時間及重復訓練。
不過,部分人缺乏正確運動知識,以為長跑只須一股勁堅持跑,而忽視筋腱和肌肉的訓練;又或會在臨近賽事前密集式操練。
物理治療師表示,沒有配合適當的跑步訓練及方式,均有可能造成急性或勞損性創傷。
跑步引發勞損性的膝痛,是跑步者中最普遍的問題,而其中髂脛束癥候群(ITBS)是一種常發生于長跑選手的膝部毛病。
“部分患者可能因開始訓練、突然增加訓練量或改變訓練模式,而增加受傷可能。”
髂脛肌肌腱(Iliotibial band)是一塊由臀部肌肉及伸展到大腿及膝部外側的軟組織,亦是長跑中經常活動的肌腱。
跑步時當足部著地,人體膝部大概屈曲20至30度。
當髂脛束的柔韌性不足,髂脛肌肌腱就會跟股骨外上髁摩擦,產生引起發炎。
引致髂脛束癥候群的成因有很多,物理治療師指,包括訓練量過多,使髂脛肌肌腱重覆性壓力過大。
“另下肢構造亦是病癥的成因之一,例如扁平足、高弓足及X形腳等生理構造異常,可令關節和骨骼受力不平衡。這導致某一側的肌肉、筋腱、組織的受力增加,長遠可造成磨損。”
有研究顯示,患有髂脛束癥候群的病人,其臀部外展肌均比較弱,故肌肉強度不足,亦是造成髂脛束癥候群的其中一個成因。
此外,臀部和腿步肌肉柔軟度不足,亦會增加患髂脛束癥候群的風險。
物理治療師續指,肌肉柔韌性和大部分勞損性問題關系密切。
事實上,不少跑步者只會在跑步前做熱身,平日沒有做伸展運動的習慣,只在跑步前做熱身運動,對肌腱柔軟度幫助有限。
治療師建議,跑手在日常生活中亦應抽空做拉筋伸展運動,保持肌腱的柔韌性,以降低患病風險。
“在跑步期間,當感覺到膝部外側疼痛,且在跑下坡路段感覺疼痛加劇時,應提高警覺,并及早求醫治療。”
關于髂脛束癥候群的治療,傳統物理治療包括冰敷、電療及超聲波;同時配合針灸治療及定點按壓肌腱。
此外,患者須進行拉筋和肌肉強化伸展運動治療。
在長跑賽事中,特別是初參賽選手,往往臨時起意才操練,甚至在最后時刻密集運動以應付賽事,結果過度操練導致膝蓋痛。
物理治療師表示,跑手應準備足夠的時間訓練,如一周訓練三次。訓練量因人而異,最好觀察身體反應,做出適當調整。另外,跑手每天做拉筋伸展運動,保持肌腱的柔韌性,可降低膝傷風險。
很多有跑步習慣人士,雖然也會自行做一些拉筋伸展運動,但很多時候往往會忽略一些臀部肌肉伸展運動,由于臀部肌肉是與髂脛肌肌腱相連,若臀部不夠伸展會令髂脛肌肌腱緊張。
“同時跑手有可能增加患上前膝痛(anterior knee pain)的風險,這是另一種常見因跑步導致的常見毛病。故此,經常跑步人士應多伸展臀部肌肉的運動。”
治療師示范以下四組臀部肌肉伸展運動,有助跑手在運動前后舒緩筋絡,建議每天每式最少重復做五次。

左腳向后拉往胸前彎曲,將右腳提前放于左腳前方,雙手抱著右腳膝蓋,直至臀部感覺拉緊,維持動作15秒;換腳再做。
功效:鍛煉臀部外側肌肉。

躺下左腳屈起,將右腳放在左腳膝蓋附近位置,利用右腳的重量,壓住左膝外側,直至臀部外側感覺拉緊,維持動作15秒;換腳再做。
功效:鍛煉臀部肌肉。

左腳踏前,右腳向后拉伸,直至右腳髖關節前面感覺拉緊,維持動作15秒;換腳再做。
功效:伸展右髖前屈肌和部分的四頭肌。

左腳屈膝,右腳提起,保持盤骨平衡,維持動作15秒;換腳再做。
功效:鍛煉臀部外展肌肌肉運動和大腿肌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