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宮崇勇
伴隨著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高校開始深化體育教學改革,并以素質教育作為推進教改的依據。本文將分析實施素質教育的必要性,探討基于素質教育的大學體育教學在實踐中存在的不足,圍繞著具體問題分析行之有效的教改對策,以期能推動我國大學體育教育事業發展,致力于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認識到體育的重要性,高校在素質教育的指導下,積極推進大學體育教學改革,以實現提升學生身體素質、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目標。然而,縱觀當前大學體育教學的實際情況,有些學校的體育教學理念長期未得到改進,所采取的教學方式相對單一,評價機制的全面性尚存不足,這些均對體育教學質量造成負面影響,給培養學生綜合素養的目標造成負面效果。基于此,必須在素質教育的指導下,深化大學體育教學改革創新,踐行素質教育的發展要求,致力于增強學生的綜合素養。
第一,通過全面推廣素質教育,能夠有效改變長期以來應試教育對我國教育事業的局限,不再以成績作為衡量學生的唯一要素,致力于增強學生的綜合素養,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技能,將關注點放在學生知識掌握情況及實際運用上,此舉有利于防止高分低能現象的產生。在素質教育的指導下,教師在教學活動中不僅僅關注學生的學習能力,還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及社會適應能力,致力于實現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目標,讓學生成為當今時代所需的人才。
第二,以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增強學生靈活應變能力作為指導目標,讓學生的綜合素養得以增強。創新作為當今時代發展的重要元素,必須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及發散性思維,改變以往將灌輸式、填鴨式等作為主要教學方式的傳統教學模式,注重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有效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改變以往在教學活動中學生創新能力受到制約的現象,致力于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致力于培養專業能力過硬的創新型人才,為推動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做出積極貢獻。基于素質教育的要求,以培養學生創新能力作為重點,致力于培養滿足社會經濟發展所需的專業人才。
第三,貫徹以學生作為主體的原則,注重營造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為實現提升課堂教學質量的目標奠定基礎。然而,在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長期采取以教學為主體的教學原則,學生在其中往往扮演著從屬角色,此種教學模式的氛圍相對沉悶乏味,不利于增進師生之間的交流互動,此舉會讓教學質量大打折扣。通過實施素質教育,符合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給予學生發表自身觀念及看法的空間,有利于增進師生之間的交流溝通,及時有效地應對學生學習過程中遇到的難題,從而實現提升課堂教學質量的目標。
有關體育的實訓課程設置較少。在傳統教育理念的長期影響下,不少高校在設置體育教學時,將重點放在理論教學上,對體育技能方面的訓練有所忽視,主要采取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長期處于此種教學模式下,難以實現鍛煉學生體育素養及技能的目標,會對學生發散性思維發展造成阻礙,使得增強學生綜合素養的目標受到負面影響。縱觀當前大學體育教學現狀,以理論教學作為教學重點,有關體育技能的實踐教學設置相對較少。在此種教學模式下,雖然學生能夠很好地掌握理論知識,但在實際運用上不盡如人意。
體育基礎設施構建不夠完善。通過研究對學生體育素養造成影響的主要因素,可知學校的體育基礎設施是否完善,屬于其中不可忽視的影響要素。有些高校對體育教學活動有所忽視,在體育教學上的投入相對較少,使得體育教學所需的相應體育設施、器材等數量不多。然而,有些體育項目必須以相應體育設備為支撐,若在實際教學活動中缺乏相應設施,則難以保障體育教學效果。另外,有些院校未能建設專業的培訓場地,當遭遇降雨、雷電等天氣時,不符合進行露天培訓的要求,則不得不選擇放棄上課。
所運用的教學方式相對單一局限。在大學體育教學活動中,若學生對體育活動缺乏參與熱情,未能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則會讓整體教學質量大打折扣。在傳統大學體育教學活動中,不少教師所采取的教學方式相對單一,主要采取經教師講解再由學生參與訓練的模式,此種模式相對乏味,難以實現培養學生體育興趣的目標,使得培養協商體育綜合素養的目標受到局限。
關于體育技能的課程設置偏少。通過分析大學體育課程設置,可知有關體育技能的課程設置數量相對較少,使得鍛煉學生體育技能的目標受到限制,難以實現增強學生綜合素養的目標。體育課程注重實踐,旨在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在大學體育教學活動中,若所設置的實訓課程偏少,所設置的實訓活動相對單一,則難以實現鍛煉學生應變能力的目標,可能出現學生雖理論基礎扎實,但實踐運用能力不佳的情況。
合理運用現代化教學理念,有效發揮多媒體設施的作用。喚起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興趣,屬于提升學生體育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關系到學生綜合素養的培養。為實現這一目標,必須對傳統單一的教學模式進行調整和優化,有效發揮多媒體技術的輔助效果,將視頻、音頻、圖片等合理運用到教學活動中,注重提升學生的學習體驗,增進學生對相應知識點的理解,喚起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在大學體育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基于教學內容給學生播放相應體育視頻,讓學生通過觀看體育比賽,培養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致力于營造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并在此過程中構建和諧友好的師生互動環節,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難題得到及時處理,從而實現增強學生綜合素養的目標。
優化體育基礎設施構建,適當加大在體育教學上的投入。為確保體育教學活動順利開展,需要以健全的體育基礎設施為前提,為開展體育教學活動提供相應場地、器材等。高校要基于大學體育教學的實際情況,科學調整在體育教學上的投入,不僅僅需要構建露天體育場地,還需結合實際情況構建室內體育場地,完善體育基礎設施建設,為確保體育教學活動順利開展奠定基礎,有效應對受體育場地局限的負面影響。
采取多樣化教學方式,開展多種形式的體育教學活動。為增加大學體育教學活動的趣味性和多樣性,教師要對之前傳統體育教學模式進行調整,組織學生開展體育比賽,或優化實踐活動設計,讓學生在參與體育活動的實踐中增強自身體育技能,在實踐活動中發現自己的體育愛好,并在良性競爭中增強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此舉有利于學生思想道德品質培養,有利于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在增強學生身體素質的同時,給予學生緩解壓力的平臺。大學體育教學作為弘揚體育精神的重要平臺,要以人文體育作為開展體育教學活動的指導思想,致力于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對體育教學理論進行調整,構建健全的體育教育評價制度。當前我國大學體育教學現狀是開展體育理論研究的基礎,并適當學習和借鑒其他國家有關體育教學的研究成果,基于我國實際教學情況,有選擇性地將現代化體育教學理念合理運用其中,秉承去粗取精的原則,注重對所選擇的教學方式進行創新和調整,為我國大學體育教學活動順利開展做好鋪墊。與此同時,要注重體育教育評價機制的作用,推進多元化考核機制構建,不再以考試成績作為唯一影響要素,將行為考核、相互考核等多樣化考核方式合理運用其中,并注重考查學生的體育精神,注重增強學生的體育精神,確保評價結果的有效性。
總結:伴隨著我國素質教育的大力推廣,將健康放在首位的教學理念得到廣泛認可。大學體育教育作為傳授學生體育技能、鍛煉學生身體素質的重要平臺,與大學生人生價值觀塑造密切相關,有利于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體育鍛煉理念,對學生全面發展發揮著重要作用。在大學體育教學活動中,任課教師要響應素質教育的發展要求,注重提升自身教學能力及職業素養,在體育教學理論基礎的指導下,構建體育教學體系構建,在教育教學活動中以身作則,致力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為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