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 鵬
某礦分支溜井施工工藝改進研究與應用
江 鵬
(紫金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福建 龍巖縣 364200)
分支溜井開鑿施工是礦山開拓的重要環節,而傳統的分支溜井施工工藝不僅效率較低,而且安全性低、成本高。某礦針對原分支溜井施工的弊端,對分支溜井開鑿施工的布孔方式和爆破方法等進行了改進,不僅提高了施工的效率,還使得施工更加安全,該分支溜井施工工藝可為類似礦山分支溜井施工提供參考和指導,具有一定的借鑒 意義。
VCR爆破;分支溜井;溜井施工
溜井運輸是實現礦、廢石在不同開拓水平之間低成本運輸的有效方法,其在平硐開拓或豎井開拓的礦山得到了廣泛應用;溜井系統工程是金屬礦山基建、采準、生產探礦和放礦的重要工程之一,溜井工程量約占礦山井巷工程總量的10%~15%,占采準、切割工程量的40%~50%,在我國許多地下開采的金屬礦山中,普遍采用溜井放礦[1-5]。而大部分礦山都是分中段采礦和溜礦,各中段的礦石由分支溜井放入溜井中,可見分支溜井是溜井系統的關鍵組成部分。如何高效率,安全且經濟的完成分支溜井施工是礦山的重要任務。
某礦采用垂直式溜井結構,本文介紹了該礦分支溜井原施工工藝和改進后的施工工藝,并對兩種工藝在效率和安全方面進行對比,體現出優化后工藝的優勢,新工藝可全方位提高礦山效益,同時為相類似礦山分支溜井施工提供技術指導。
某礦分支溜井如圖1所示。溜井附屬的分支溜井采用反掘法施工,當溜井施工至分支溜井的下部開口位置時,主溜井停止往下掘進,向上反掘分支溜井,具體是先從分支溜井下方開口處沿著分支溜井中心線用手工鉆打小孔,再用小孔爆破的方式向上開鑿一條高和寬各1.5 m的導孔,卸礦口處預留厚度為5 m的保護層為分支溜井上部口部擴刷提供作業平臺,待導孔施工完成后進行分支溜井上部口部擴刷,完成下礦格篩底座澆筑后,再從上方卸礦口同樣用手工鉆打小孔,再用小孔爆破的方式向下擴刷,之后的爆破作業以導孔作為自由面及補償空間進行小孔爆破,每次爆破約進尺1.8 m。預留的保護層同樣用手工鉆打小孔,之后用小孔爆破。導孔炮孔布置參考圖2中內部寬1.55m部分,擴刷斷面炮孔布置見圖2(除去導孔部分)。

圖1 溜井爆破順序圖

圖2 原工藝斷面炮孔布置(單位:mm)
此工藝由于每次爆破進尺只有1.8 m,施工爆破進度較慢,爆破次數較多,每次裝藥還需在分支溜井開口位置搭建工作平臺,工藝繁瑣。按照此工藝施工,影響工作效率的同時還存在諸多安全隱患,同時,此工藝成本大,凾需改進。
和原工藝不同,改進后的工藝不再開鑿導孔,而是沿著分支溜井中心線向下打大孔來代替導孔和小孔。而且整個分支溜井(除去上面口部預留厚度為5 m的保護層用手工鉆打小孔,之后用小孔爆破,方法同原方案)采用VCR法分5次爆破。
本次爆破位于0 m中段,廢石溜井分支溜井大孔爆破,分支溜井傾角60°,走向北偏東29°,中線長度23.3 m,垂直切面3.1 m(寬)×3.05 m(高)的三心拱形巷道,總共有20個孔(見圖3),爆破總孔深為454.72 m。炮孔施工完畢后,由下往上分5次進行大孔爆破(見圖1)。上方預留厚度5 m的保護層。爆破至只剩下保護層后,對下礦口先進行擴刷施工和水泥澆筑格篩基座,再用手工鉆的形式對保護層進行鉆小孔,以小孔爆破的形式進行爆破,以減小爆破對下礦口和格篩的影響。由于上方巖層受到了前面幾次爆破的影響,施工時需注意手工鉆施工、鎖口施工及格篩安裝施工帶來的安全 隱患。

圖3 新工藝斷面布孔圖(單位:mm)
(1)裝藥結構及爆破參數。大孔爆破采用VCR法,連續裝藥方式,使用Ф100乳化炸藥藥條裝藥。盲孔先要將孔內水吹凈、通孔在孔底位置用鍍鋅鋼絲吊一堵孔塞,再用細砂填起0.5 m。然后用吊繩吊下Ф100乳化炸藥,裝藥高度2 m,但由于爆破后會造成同一圈孔深淺不同,則需要按實際情況進行調配,使各同一圈的藥面高度基本保持在同一高度。最后填塞1 m厚的細砂(見圖4)。

圖4 爆破裝藥結構圖(單位:mm)
(2)起爆網絡。根據裝藥結構圖往孔內裝入起爆藥包,孔口按設計網絡圖進行地表雷管的連接,再用兩發普通導爆管雷管將起爆點的導爆管反向連好,然后用導爆管連接塊引出一根主導爆管牽到安全地點,用起爆器起爆。起爆網絡見圖5,圖中數字為起爆順序。

圖5 炮孔爆破順序
分支溜井施工工藝改進以后,克服了許多原來施工工藝存在的缺陷,在效率和安全方面都有很大的改進。
原施工工藝需要開鑿高、寬各1.5 m的導孔,開鑿時候需要打通整條分支溜井的長度,再反向擴刷,導孔開鑿工作完成后還要打小孔作為爆破孔。而改進后的工藝只需打大孔即可。再者,原工藝爆破每次爆破進尺為1.8 m,而所需爆破長度約為23.3 m,大約要分13次才能完成上向爆破,下向爆破時還需在導孔表面布置工作平臺裝藥,還需爆破13次。而新工藝除去保護層只需5次即可完成也無需多次布置工作平臺。新工藝效率明顯比原工藝效率高,兩種工藝鉆孔和裝藥施工耗時對比見表1。而原工藝的出渣以及機器調度等工作次數比新工藝多,顯然也比新工藝耗時要長。

表1 時間消耗對比
原工藝中上向爆破時裝藥需在爆破凌空面之下搭建工作平臺,使得裝藥工作面臨冒頂的風險,爆破后上部巖體受到影響難免會有所損傷,很可能發生冒頂。下向擴刷時還需要在導孔表面搭建工作平臺,工作人員面臨墜落危險,且原工藝中爆破次數較多,隨之風險概率也變大。而新工藝由于采用VCR法爆破,爆破次數少,裝藥工作是在下礦口處進行,無需多次在凌空面和搭建的工作平臺上作業,相比之下,安全性大大提高。
通過分支溜井施工原工藝和新工藝的介紹,分別從施工效率和安全方面比較了兩種工藝的優劣,可以看出新工藝無論是在效率還是安全方面都優于原工藝。此工藝的改進,不僅提高了礦山工作的效率,還能帶來巨大的社會效益,同時也能為情況相類似的礦山分支溜井施工提供參考。
[1] 趙興東.井巷工程[M].北京:冶金工業出版社,2012:89-92.
[2] 路增祥.金屬礦山溜井系統的設計與優化[J].中國礦業,2016, 25(01):164-168.
[3] 王 青,等.采礦學[M].北京:冶金工業出版社,2011:180-181.
[4] 解世俊.金屬礦床地下開采[M].北京:冶金工業出版社,2013:51-52.
[5] 余洋先,周宗紅.分支溜井在多分段放礦過程中的應用[J].礦冶,2016,25(06):23-26.
(2018-11-06)
江 鵬(1988—),男,福建連城人,初級工程師,學士學位,從事采礦工作,Email: 28583386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