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強
礦山企業員工安全培訓效果及其對策淺析
吳 強
(廣西華錫集團銅坑礦,廣西 南丹縣 547200)
安全生產是保障礦山正常運行的根本,結合礦山安全生產與管理工作現狀,從礦山作業員工的素質、安全管理人員素質、培訓手段等方面剖析了礦山安全事故的主要致因,依據安全管理和培訓的基本理論,提出了強化礦山安全培訓效果的措施和建議。
礦山企業;安全生產;安全培訓;安全管理
統計表明,我國礦山安全事故占據國家安全生產事故的主要方面,其中非煤礦山2013~2017年的安全事故和死亡人數雖整體呈下降趨勢,但數量仍處于高位(見圖1)。2017年,非煤礦山共發生事故484起、死亡407人,其中有色金屬礦采選業事故總量最多,共發生事故154起、死亡186人,分別占總數的37.8%和38.4%,同比分別增加10起、27人,上升6.9%和17.0%,安全生產形勢呈現事故多發、導致事故的原因多樣等特點[1]。

圖1 2013~2017年全國非煤礦山安全事故統計
銅坑礦是華錫集團重要的礦山生產基地,近幾年死亡事故有所增加。如2015年,銅坑礦接連發生3起死亡事故,極大地打擊了全礦員工的士氣和安全生產管理的信心。礦山安全管理人員認為做了一切該做的,可還是出事故,到底哪里出了問題?主要原因是什么?對此大家十分茫然。近年來,銅坑礦的安全生產工作雖然整體上呈現“嚴管理、重程序、講規則”的狀態,安全生產標準化和安全培訓等工作也進一步得到鞏固和落實,但生產管理中仍然存在基礎管理不牢靠,“走過場”現象屢見不鮮的情況,尤其員工安全培訓效果不佳成為“痼疾”。分析安全培訓效果差的原因,提出合理的改進措施,為礦山的安全生產提供保障已經成為現代礦山的關鍵和核心。
曾任美國礦山安全與健康局局長的莫格利斯先生說過一句話:監察重要,培訓比監察更重要[2]。研究表明[2-4],礦山企業應對安全技術培訓給予高度重視,要從培訓理念上加以創新,認識到不參加培訓與認為培訓毫無作用本身就是一種不安全行為和安全意識差的表現。
礦山安全生產中,產生事故的主要因素包括采礦方法與工藝因素、采掘裝備因素、礦巖地質因素、炸藥物料因素和作業人員因素等[5-6],這些因素相互作用和干擾,隨著技術和裝備的發展,作業人員因素愈加顯現,作業人員安全意識差、缺乏安全理念等已經成為影響礦山安全的主要原因[7]。以銅坑礦為例,影響安全培訓效果的主要因素有:
(1)從業人員文化素質普遍偏低,員工自我安全意識行為弱。礦山開采屬于高危行業之一,從業人員招聘困難,尤其是文化素質較高的人不愿意“以身犯險”。統計可知,銅坑礦一線從業人員具有高中知識層次的數量占比僅約10%。同時,近幾年有色金屬市場持續低迷,礦山效益低下,員工工資也隨之走低,結果就是招工難,招到高素質員工更難。在安全培訓過程中,員工文化素質低下對安全培訓效果的不良影響十分明顯,最常見的現象主要體現在對安全知識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運用能力差。因此就會產生有的員工在一些安全知識理解上的錯誤或者一知半解,以致于在其實際工作中產生這樣那樣的失誤甚至是違章行為而不自知。
實際安全檢查中發現有的員工嫌安全管理或者安全防護過于繁瑣,認為沒必要,就在生產安全工作上打折扣,敷衍了事,如樓頂邊上進行補漏作業的人不佩帶安全帶,直接帶來安全危險;有的員工無法將安全知識有機地運用到工作上,雖然也有心于安全防護,卻往往“好心辦壞事”,反而產生不良后果,如防塵口罩每次應只安裝一張濾膜,但有的人認為多裝一張更能過濾粉塵,殊不知這會引起口罩卡環變形,防塵效果反而降低,產生了職業健康隱患。
(2)安全管理人員自身的安全素質不高,安全培訓重程序而非效果。安全教育工作是安全管理人員的重要任務之一,安全管理人員在礦山安全生產工作中的地位舉足輕重,其一言一行,其安全素質和底蘊對其他員工有著重大的影響。然而,受多年招聘人員困難影響,銅坑礦的安全管理人員素質和責任心參差不齊。有的安全管理人員自身掌握的安全知識就是“半桶水”,安全培訓講解不清,作業規范解釋不明;有的安全管理人員本身存在著冒險作業的思想,存在違章指揮的安全隱患;有的安全管理人員只會人云亦云,缺乏獨立思考能力,難以起到良好的培訓效果。須知在安全管理工作上是來不得半點馬虎的,失之毫厘,謬以千里,尤其在對員工進行安全教育時,如果自己對相關知識和規程不完全明了,靠自己的猜想去教育別人,那必定貽害無窮,也是對別人生命安全的不負責作任!
(3)安全培訓形式過于單一,信息化的安全培訓理念缺乏。員工在接受安全培訓時基本采用填鴨式教學模式,基本不用信息化、可視化手段教學,學員的注意力往往會不集中或容易“心理疲勞”,效果也就大打折扣。目前銅坑礦的安全培訓形式絕大多數是培訓老師在臺上講,學員在臺下聽,好一些的會有幻燈片或者黑板,次一些的是老師念,學員對著打印好的講義看,再次的就純粹是老師講,學員聽。視頻教學、案例教學和虛擬仿真教學極度缺乏,這樣的培訓課堂往往會是這樣的:老師在講臺上口干舌燥,臺下學員可能在打呼嚕、玩手機、看窗外風景、思考人生…,安全培訓效果可想而知。
針對安全培訓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筆者認為應該從以下方面進行改善[8-10]:
第一,培訓方案標準化、常態化和案例化。礦山企業在安全培訓上要重視培訓方案的制定,提高方案的有效性。安全培訓方案的主要內涵和要求見表1。
員工文化素質低下的問題一時無法轉變,通過對培訓方案的精細組織和精準教學,可以提高培訓員工對于安全知識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運用 能力。

表1 安全培訓方案的內涵與要求[5-6]
(1)必須要求安全管理人員對安全知識培訓做到經常講、時時講,使之成為員工職業生命的烙印,一進入工作現場就自然想到安全注意事項。
(2)分析員工的基本素質、行為心理和目標需求,從對象精準分析制定合理的培訓方案與策略,對培訓員工精準施教。針對不同的培訓對象采用與之相適應的教育主題和培訓形式,進行有的放矢的因人施教,這樣既可提高培訓者的主動性,又可有效地遏制整體培訓中學而無實的形式主義 現象。
(3)建立培訓反饋機制,及時準確地掌握培訓效果以及鞏固以往教學的成果;要在講授時隨時對員工進行提問,看看員工還有哪些沒有弄懂的,及時糾正教育培訓工作中的錯誤與偏差,并根據反饋的信息對整體教育計劃進行修補與完善。
(4)強化培訓考核,充分利用考核結果實施獎懲機制,提高安全培訓效果。
第二,強化培訓師資的專業、理論和信息化能力。安全培訓師資是影響培訓效果的關鍵,既要請進來,也要現場教學。
(1)加強企業外部安全專業機構、安全專業師資人員的外部培訓,以請進來作為契機,加強安全理論新知識、新方法等培訓,提高企業自身培訓人員的理論素質。
(2)加強安全管理人員自身的安全素質培養。安全管理人員應該具備較高的文化素質,具備提高其安全素質的基礎。首先要從安全責任意識、安全法律意識、安全技能、安全管理等多方面對安全管理人員進行再培訓。其次要加強安全知識更新與現場實踐培訓,安全培訓包括的內容多、知識更新快,因此安全管理人員必須及時更新知識,經常到基層實踐。再次要有計劃、有目的、分期分批地對安全管理人員進行系統培訓,為其提供新知識學習的機會,提高安全培訓信息化的應用能力。
第三,培訓形式多樣化、實踐化和虛擬化。要保證安全教育工作順利有效進行,就必須調動員工參與安全教育培訓的熱情與興趣,簡單、一成不變的教育形式難以達到理想的效果。因此,在教育工作中要注意形式的多變與新穎,采取形式多樣的培訓教育方法。
(1)以身說法的現場教學。將課常帶到工作現場,在現場讓學員觀摩操作,將課堂上的知識與實際操作相結合,這樣對知識的掌握才深刻;還可以在現場進行提問和考試,也可對學員掌握的知識有一個大體的了解。
(2)多種媒體的宣傳培訓。利用現代廣播、電子屏幕、協同辦公網等宣傳媒體,對員工進行安全知識教育;借助“安全生產月”、“消防宣傳周”等活動大力開展安全輿論宣傳,圍繞安全月與安康杯競賽活動主題,進行安全文化系列活動[3]。
(3)自主學習的互動培訓,采取老師與學員互動培訓,發揮培訓學員的主觀能動性,讓學員自主成為培訓的原動力,多動手、動口、動腦,減少“填鴨式”的灌輸學習,適當的時候可以讓員工上臺組織學習一些安全知識。利用APP等開展知識有獎競答時,不能總是領導提問員工答,也可以由員工提問領導或者老師答,這樣員工會感到學習有意思,有新意,還可以將自己不懂的知識用來“考”領導和老師。
(4)虛擬現實的模擬培訓,建立礦山安全培訓的虛擬現實模擬平臺,實現礦山常見案例的虛擬環境的重構,包括對礦山井下巷道場景構建、設備建模和人機交互系統的開發,實現井下漫游、事故重現和應急救援演練的仿真[10],從培訓學員的直接感受強化培訓的效果和我要安全的意識,并在虛擬環境的培訓中提高井下作業人員的環境熟悉度和安全自救意識,最終達到減少安全事故的目的。
在礦山事故案例及其培訓學員的分析中,探討了安全培訓效果的影響因素,提出了適合銅坑礦的安全培訓措施,為銅坑礦的安全生產和可持續發展提供良好基礎。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2017年全國非煤礦山生產安全事故統計分析報告[R].http://www.chinasafety.gov.cn/xw/gdyj/201805/ t20180504_230192.shtml
[2] 潘紅櫻.美國礦山安全培訓經驗及啟示[J].現代職業安全, 2002(8):57-59.
[3] 王 浩.礦山企業安全文化對職工行為安全影響研究[J].采礦技術, 2019,19(1):91-93.
[4] 賴運美,唐 建.淺談凡口礦安全管理現狀及本職安全提升[J].采礦技術,2018,18(3):114-115.
[5] 蘇國輝.金屬非金屬礦山安全生產的主要影響因素及管理對策分析[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4(17):98-98.
[6] 楊志泉.礦山安全生產事故的原因分析及預防策略[J].資源信息與工程,2016,31(2):99-100.
[7] 段 軍,岳洪輝,張 偉,王志軍.基于粗糙集條件信息熵的煤礦人因失誤安全評價[J].礦業研究與開發,2018,38(12):93-96.
[8] 李 艷,李業剛,陳 波.基于模糊綜合評價的礦山安全培訓方案評估[J].山東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9,33(4):42-45.
[9] 李俊芳.煤礦安全教育培訓在煤礦安全生產中的作用[J].煤, 2012,21(12):21-22.
[10] 杜云龍,張元生,汪姣妍,等.基于虛擬現實的井下安全培訓系統研究[J].有色金屬(礦山部分),2018,70(2):69-72.
(2019-06-10)
吳 強(1984—),男,江西人,采礦工程師,主要從事安全管理及地下礦山爆破研究,Email:250106708@qq. 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