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建勇
調色,乃畫家秘方。一位畫家,善調紅,那紅極不俗,有靈氣,閃爍異輝。于是,有人問:“此紅何處所得?”畫家笑而不答。多年后,畫家故去,人們替其更衣,方知其秘密竟在胸前,那里排列多處刀口。原來,畫家生前調紅用的是鮮血。此事記錄在《寫生帖》中,日本小說家德富蘆花所著。顯然,這是隱喻,意謂珍品絕非唾手可得,得有百分百赤誠,乃至生命的付出才行。
從調色,我想到為文,若想出精品,必得用力道。此力道,絕非拂塵輕揮,而需嘔心瀝血。譬如《平凡的世界》,便是路遙用生命的力度寫就。
為文者,拿好筆很關鍵,唯此才能毫端蘊秀,臨霜蘸情,書寫具有生命力度的篇章。塞萬提斯說:“筆乃心靈之舌?!币饧词种兄P,應為心靈代言。當下,流行曰:“愿君莫任韶光逝,我以我手寫我心。”我認為,該是塞萬提斯之言的中國古典化表達,呼喚的即是表達的真誠與真實。 真誠與真實的表達,不該成為奢侈品,那應是每一個寫作者最基本的工具,該時刻備在身邊,用在手中。曾經火得不得了的“雞湯文”,如今為何式微?一度熱得燙人的“雞湯女王”,如今為何冠冕落地?我認為,其實無他,蓋因其缺乏表達的真誠與真實罷了。
失“真”的作品,終會被時間之水沖走。在奧斯特洛夫斯基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與索爾仁尼琴的《古拉格群島》之間,我更愿意精讀后者。因為前者雖是自傳性作品,卻被肆意篡改,失真嚴重,奧斯特洛夫斯基臨終前,就沉痛地說:“我們所建成的,與我們為之奮斗的完全兩樣?!蓖瑯?,在浩然的《金光大道》與湯顯惠的《夾邊溝記事》之間,我更愿意為閱讀后者而廢寢忘食。
作家王開嶺說:“從本質上講,任何藝術行為都源于一種‘自崇高的精神操守,一種弱勢而又堅忍的生存抵抗。你搞文學……說明你本身(生命類型)即屬于文學所倡導的那種正義、理想、自由、血性、尊嚴、激情、嫉惡如仇的美學精神,它純粹是一種生命方式,只能使你‘成為什么而非‘得到什么。它幫助的是靈魂的行走……這是個信仰問題而非利益的選擇問題。”其中,他所提到的文學的美學精神關鍵詞,如果團揉在一起,“化學反應”之后,我認為,其實也就是真誠與真實。
做心靈之舌,有血有肉有溫度,這應該是也必須是我們的理想與追求。
(編輯/張金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