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劍鋒
孔子在《周易·系辭下》中說:“德不配位,必有災殃;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謀大,力小而任重,鮮不及矣。”習近平總書記也指出:“領導干部要講政德……立政德,就要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修身立德,是從政的最基本要求,也是干事創業實現價值的唯一遵循。
德不配位,是一位領導的道德和人品最大的忌諱。一名領導,如果道德與人品標準很低,就不會用高標準要求自己,就會利用手中的權力發大財,甚至把他把持的地方、單位,變成他的“家天下”,搞權錢交易,甚至胡作非為;一名道德和人品不夠高的領導,如果當上官有了權,就會欺壓百姓、收受黑禮、作惡多端,災殃也就不遠了。
吉林省白城師范學院原黨委書記劉曉春,就是一個德不配位的官員。2018年8月,劉曉春因嚴重違紀違法被吉林省紀委監委立案審查調查。同年11月,被開除黨籍、開除公職,并移送檢察機關依法審查、提起公訴。經查,劉曉春違反政治紀律,對抗組織審查;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違規收受禮金、使用公車、接受可能影響公正執行公務的宴請;違反組織紀律,利用職權違規為他人謀取利益;違反國家法律法規規定,利用職務之便,在工程建設等方面為他人謀取利益,非法收受他人所送財物。德不配位就會干出無德之事。
劉曉春被提拔為白城師范學院黨委書記后,用他自己的話說,感覺“自己的人生達到巔峰”。劉曉春說:“剛開始,我也是立志要干一番事業,內心是向善向好的。我的家庭生活很寬裕,生活上是不缺錢的。我時常告誡自己,一定要管住自己,誰的錢都不能收。”然而,隨著職務升遷,他的防線逐漸被擊破。“他們先是送我土特產,我覺得這點土東西也不貴,就收下吧,否則面子上也過不去。”從收受土特產品開始,后來慢慢演變成收錢,從選擇性收錢到后來來者不拒,再到權錢交易,他喜滋滋享受著絕對權力帶來的利益和快感。
接受審查調查期間,劉曉春這樣剖析自己:“雖然職務上去了,靈魂卻沒有跟上。”他是典型的德不配位,事業上的成功并沒有帶來理想信念的堅守,隨著年齡增長、職務提升,劉曉春癡迷于權勢,“職務上去了”,卻在權力中漸漸迷失了自己。“靈魂沒有跟上”的劉曉春信仰開始變,人生觀、價值觀也在變;一個人信仰動搖了,必然會朝著私欲膨脹、一切向錢看拜金主義方向變。“必有災殃”,終于降臨到劉曉春頭上。活該,誰讓他“靈魂沒有跟上”!
劉曉春的“災殃”,再一次敲響了德不配位的警鐘。一個人無論錢多錢少,一名領導無論官大官小,都要首先修德,要孝敬父母,要誠實守信,要多做善事,只要德品修好了,修小德就會得小富貴,修大德就會得大富貴,人心向善,一生才能快樂。有道是:“小成靠智,大成靠德。”欲成就大事者,首先要講政德,好的政德,是好的世界觀、好的價值觀、好的人生觀、好的黨性和好的政績觀。讓職務等等靈魂,讓靈魂跟上職務,才能坦然面對職務升遷,才能修剪多余的欲望,才能不上演德不配位悲劇。
(編輯/張金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