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特約記者 魏云峰
對于美軍而言,18日發射的那枚射程只有區區500公里的“戰斧”巡航導彈不過小事一樁;但對于世界來說,美國退出《中導條約》后立即恢復原先被禁的陸基中程巡航導彈試射,無疑暴露出它的虛偽,對國際和地區安全形勢必將產生嚴重消極影響。
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美國《防務新聞》19日稱,五角大樓當天宣布,18日在加利福尼亞州圣尼古拉斯島成功試射不攜帶核彈頭的新型陸基巡航導彈,它在飛出超過500公里后,準確命中目標。“在這次試射中收集的數據與經驗都將用于美軍未來中程導彈的發展”。
報道稱,該導彈明顯屬于此前受到《中導條約》限制的“陸基中程巡航導彈”。根據該條約,美國與蘇聯/俄羅斯禁止發展和部署射程在500-5000公里范圍內的陸基彈道導彈與巡航導彈。美聯社稱,美國在8月2日宣布退出《中導條約》后,僅隔了不到三周時間就試射該導彈。根據五角大樓官員去年3月的說法,該導彈的射程可能在1000公里左右,可以在18個月內完成部署。
五角大樓發言人羅伯特·卡弗中校透露,18日試射的導彈是現役“戰斧”巡航導彈的改進型號。這個消息并不出乎外界的預料。專家表示,美軍想在幾周時間內恢復陸基中程巡航導彈的試射,研制全新型號肯定來不及,因此只可能在現役海基“戰斧”巡航導彈的基礎上略加改進。
但《防務新聞》注意到,從美軍官方發布的照片看,該導彈是從MK41垂直發射系統的一個發射單元里升空,這大大出乎觀察家的預測。報道稱,俄羅斯此前多次指責美國在歐洲部署的陸基宙斯盾反導系統使用MK41垂直發射系統,由于后者可以用于發射“戰斧”巡
航導彈,因此是美國率先違反《中導條約》。外界之前普遍猜測,哪怕為了避嫌,美軍也應使用其他平臺發射陸基巡航導彈。卡弗對此辯解說,“這次測試使用的MK41系統與目前歐洲部署的宙斯盾反導系統不同。后者純粹是防御性的,不能發射‘戰斧導彈,也沒有配
置任何攻擊武器。”但俄方表示,MK41系統只需幾小時就能完成“戰斧”導彈的填裝部署。
刺激高超音速武器競賽
美國《星條旗報》20日稱,除了“ 戰斧” 巡航導彈的陸基型號外,五角大樓還打算在今年年底前測試一種射程3000 公里至4000公里的中程彈道導彈。美國官員強調,美軍并不追求建立陸基中程核能力,但美防長埃斯珀表示,美軍將“全面推進這些陸基系統的發展”,它們將成為“美軍武器庫里更廣泛的常規打擊選擇之一”。
盡管埃斯珀曾宣稱“我看不到(退出《中導條約》) 將引發軍備競賽”,但外界認為此舉勢必將給以高超音速武器為代表的軍備競賽火上澆油。俄羅斯衛星網20 日稱,英國“簡氏防務預算報告”顯示,世界主要大國之間的高超音速武器競賽正出現新高潮。該報告宣稱,“因為高超音速武器擁有極高速度,有些型號還可以改變航向,這種武器更有可能破壞進攻和防御系統的國際技術平衡,越來越模糊核武器和常規武器之間的界限。”目前美國已花費超過33億美元用于研究和開發高超音速技術和武器,并計劃在2020年再撥款26億美元。俄羅斯在“先鋒”“匕首”導彈和“鋯石”項目上花費超過11億美元。目前“匕首”已列裝,“鋯石”“先鋒”也將于近期加入俄軍。此外,印度也在積極參與高超音速武器競賽,它為“薩尤爾亞”“布拉莫斯-2”導彈和高超音速技術驗證飛行器投資超過5億美元。
俄官員斥美此舉“厚顏無恥”
共同社20日稱,美方試射陸基中程巡航導彈“旨在對抗被指違反《中導條約》、推進中程導彈開發的俄羅斯以及持續增強軍備的中國”,日本擔憂此舉將讓包括日本在內的東北亞緊張局勢升溫。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20日表示,美方開展陸基中程導彈試驗,真實目的是尋求“自我松綁”,放手發展先進導彈,謀求單方面軍事優勢。他批評說,美方此舉將引發新一輪軍備競賽,導致軍事對抗升級,進而對國際和地區安全形勢產生嚴重消極影響。
俄羅斯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表示,在短短幾周或幾個月的時間內,就準備好展開陸基導彈試驗絕無可能,這表明美方早就在破壞《中導條約》。俄聯邦委員會國防和安全委員會成員克林采維奇批評美國此舉“厚顏無恥”。俄外交部副部長謝爾蓋·里亞布科夫也指責說,“美國顯然選擇了讓軍事緊張局勢升級的道路,我們不會屈服于挑釁”。他同時表示,如果華盛頓率先在其他國家或地區部署類似導彈,莫斯科將不再奉行單方面暫停部署陸基中程導彈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