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蓉 王梅香
(南京醫科大學附屬逸夫醫院)
股骨頸骨折在臨床中比較常見,在全身骨折中大約占比3%~4%,好發于老年人[1]。大約有80%左右的患者存在骨折移位情況,病情十分嚴重,治愈難度較大,股骨頭壞死、骨不愈合風險較大。手術治療雖然療效尚可,但術后肢體功能障礙可達80%[2]。基于此,積極探索一種合理高效的護理方式,幫助患者術后良好恢復,顯得至關重要。舒適護理是一種比較新穎的護理模式,特別注重改善患者身心舒適度,進而確保患者安全度過圍術期,加快患者康復進程[3]。本文以94例股骨頸骨折患者為例,著重探討了舒適護理的應用。現做如下報道:
1.1 一般資料 本文觀察對象為94例股骨頸骨折患者,接收的時間均為2018年03月~2019年03月,通過電腦隨機法,實施分組觀察,常規組、研究組各47例。研究組中男性觀察對象25例,女性觀察對象22例,年齡43~81歲,平均(69.7±9.1)歲;常規組中男性觀察對象27例,女性觀察對20象例,年齡44~80歲,平均(66.8±10.5)歲。兩組臨床資料P值>0.05,均衡一致,可分組探討。
1.2 方法 常規組行常規化護理配合,即術前常規檢查、知識宣教、術前準備;術后遵醫囑為患者進行用藥治療。
研究組則在常規化護理的同時加強舒適護理,即(1)術前心理疏導。積極熱情接待患者入院,主動與患者交流,做好相關檢查后,向患者講解病情、手術治療、效果及護理要點,以免患者過度擔心,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知程度。以熟練的操作贏得患者信任,促使患者積極配合臨床治療;若是患者嚴重焦慮抑郁,則為患者講解成功治愈的案例,以此來加強患者治愈的信念。(2)環境護理。病房環境保持舒適溫馨,嚴控室內濕度、溫度,調控室內光照亮度,保持良好的通風條件以及新鮮的空氣。(3)基礎護理。術后囑咐患者臥床靜養,幫助患者保持舒適正確的體位,間隔2小時翻身1次,按摩受壓肢體。(4)疼痛護理。患者術后疼痛比較明顯,難以入睡,可遵醫囑為患者應用鎮痛泵或止痛藥,減輕其疼痛不適感,同時主動耐心傾聽患者主訴,為其提供心理安慰、情感支持。(5)運動護理。術后鼓勵患者早期功能鍛煉并說明其意義、作用、目的,大部分患者因為畏懼疼痛而拒絕鍛煉;護理人員現場示范、指導患者鍛煉,說明功能鍛煉不僅可以改善髖關節功能,促使肢體早日康復,而且還可以避免肌肉萎縮。
1.3 觀察指標(1)用SAS焦慮量表、SDS抑郁量表評估患者心理狀態,分值越高越嚴重;用VAS視覺模擬評分法評價患者疼痛程度,分值越高越疼痛;用Harris髖關節功能量表評估患者髖關節恢復情況,分值越高說明恢復越好;(2)并發癥主要有胃腸道反應、切口感染、股骨頭壞死、下肢靜脈栓塞。
1.4 統計學分析 使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分析兩組研究數據,例(%)描述計數資料,予以X2檢驗;描述計量資料,予以t檢驗。P值<0.05提示統計學意義成立。
2.1 兩組各量表評分對比見表1
表1 兩組各量表評分對比(±s,分)

表1 兩組各量表評分對比(±s,分)
小組 病例 SAS SDS VAS Harris研究組 47 44.3±2.2 43.4±1.6 3.4±0.5 60.6±12.9常規組 47 53.8±2.7 51.9±1.5 5.1±0.7 55.8±14.1 t - 22.638 20.412 17.950 30.116 p - <0.05 <0.05 <0.05 <0.05
2.2 兩組并發癥發生率對比見表2

表2 兩組并發癥發生率對比[例(%)]
舒適護理旨在提高患者生理、心理、社會等各方面的舒適程度,通過一系列有效的、且具有個性化的護理措施,積極幫助患者調整身心功能,并通過針對性干預,在最大程度上幫助患者減輕不愉快的心態,與此同時,持續、細致的護理服務,進一步緩解了患者軀體疼痛感,在護理實施期間穩定患者情緒,尊重患者感受,以免術后疼痛對患者帶來嚴重的不良刺激,而影響到患者康復,最終達到患者身心舒適目的[4]。
本文對照發現,研究組SAS焦慮評分、SDS抑郁評分、VAS疼痛評分均低于常規組,髖關節功能Harris評分高于常規組(p<0.05);研究組并發癥少于常規組(p<0.05),說明舒適護理的應用,對股骨頸骨折患者而言,具有重大的臨床意義。
總之,舒適護理不僅可以減輕股骨頸骨折患者的負面情緒,緩解其疼痛不適感,而且還可以提高其髖關節功能,并發癥少,安全可靠。值得在臨床中大力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