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家》雜志8月21日文章,原題:中國的“外賣小哥”對算法大為光火在中國,這種景象幾乎無處不在:身著藍色或黃色制服的年輕男子拎著裝滿餐盒的塑料袋,在大樓間飛奔,同時用手機忙不迭地尋找位置……然后迅速回到他們的摩托車上沖向下個目的地。他們是“外賣小哥”,對正迅速改變中國人用餐方式的蓬勃發展的送餐行業來說,他們是“排頭兵”。“我得在5分鐘內趕到”,周六晚高峰在貴陽,一名外賣小哥上氣不接下氣地嘟囔著,“要騎3公里。”
餓了么和美團兩家餐飲外賣巨頭已占領中國迅速膨脹至370億美元的外賣市場。外賣的便利性廣受與日俱增的中國消費階層歡迎,如今4億多人都使用網上訂餐軟件。在中國,這個行業的興旺還受到較低送餐費、聲勢浩大的營銷戰略和300多萬外賣小哥的推動,后者正被迫適應乏善可陳的安全環境、逐漸降低的工資以及更少的長期工作保障。
除了減薪,他們有時還會被分配在極短時間內完成的送餐任務,這導致越來越多相關交通事故。另據多名外賣小哥透露,若有訂單未能及時送達,他們會被扣錢或暫停工作。一名24歲的送餐員說,他通常需要在30分鐘內送3至4單,雨天也不例外。
為在中國迅猛增長的餐飲外賣市場占據更大份額,總占比達90%的餓了么和美團陷入惡性價格大戰。他們對數據優化和用戶體驗大舉投資,并提供大量優惠券和折扣以留住顧客。有時消費者甚至能以低于到餐館就餐的價格下單。
這些戰略已使中國餐飲外賣行業規模增至美國該行業的3倍,而送餐成本僅相當于后者的10%至20%。這在很大程度上與中國數百萬低工資的外賣小哥有關,其中很多被招聘為“獨立合同工”,不享受社保。在中國,此類工作尤其危險:他們從每單中獲得的收入通常不到1美元,卻經常為及時送達而違反交規。上海、南京等城市都曾召集外賣企業,以解決與外賣小哥有關的交通事故陡增的問題。但狀況并未明顯改觀,外賣小哥也因危險騎行而變得聲名狼藉。▲(作者尼克·艾斯平沃,王會聰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