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蕪湖市,地處長三角西南部,是近代中國最早的通商口岸之一,素有“長江巨埠、皖之中堅”美譽。近代為中國“四大米市”之首,與長三角地區聯系緊密,民國時蕪湖直達上海的鐵路就可夕發朝至,兩地互動頻繁,蕪湖被稱為安徽的“小上海”,是一座具有悠久歷史的國家文化名城。
時光不語,上海承載了我大學四年求學的美好回憶。1989年,我從華東師范大學畢業后就一直在蕪湖工作,特別引以為豪的是參與了蕪湖長江大橋和方特歡樂世界等重大項目的建設,見證了改革開放以來蕪湖的飛速發展。
長三角地區一體化發展于2018年上升為國家戰略。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為深入推進老干部工作融入長三角一體化建設,努力構建以“學游醫養”為主要內容的老年文化康養體系,今年4月下旬,我們主動作為,成立工作組,赴上海考察上海市老年教育協會和老干部大學、老年大學、老齡大學。就辦學理念、課程設置、師資隊伍、教學管理、協會團體管理等方面的做法和經驗進行了交流探討,達成了從課程、教材共建共享到學員、師資互聯互通互用,從游學、研修到旅游、旅居共享共促共進等一系列共識,為助推蕪湖市老年教育和文化康養全面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增添了蓬勃動力。
5月下旬,長三角地區主要領導座談會在安徽蕪湖成功召開。作為會務人員,我有幸對接服務民建中央副主席、上海市政協副主席周漢民先生,聆聽了周漢民先生題為《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當成為應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重要舉措》的主旨演講。演講的內容對我觸動和啟發很大,一方面為黨中央推行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感到歡欣鼓舞,另一方面對周漢民先生的真知灼見和深謀遠慮由衷感佩,也更深切地感受到推進長三角地區老年教育和文化康養一體化發展勢在必行。
近年來,蕪湖市全力打造宜居、宜業、宜創、宜游、宜學、宜養的“六宜”城市,以海螺、奇瑞為代表的汽車及零部件等四個支柱產業轉型升級加速,全市綜合創新能力躋身長三角前十,成功獲批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在2018全國十佳宜居城市排行榜位列第5位,這些都較好地詮釋著蕪湖在建設國際化文化康養基地方面的獨特優勢和發展潛力。
機遇降臨,關鍵在于落實。我們要以老年大學為龍頭和引領,著力在老年人養老“享老”需求關鍵環節上下功夫,念好“學游醫養”四字經,為推進國際化文化康養基地略盡綿薄之力。
一是念好“學”字經。蕪湖老有所學基礎好,能為老年人文化養老提供有力保證。成立于1984年的蕪湖市老年大學,已發展成為一所環境舒適、學科齊全、管理規范、設備完善、頗具規模的老年學府,老年教育始終走在全國前列,先后獲評“全國敬老文明號”“全國示范老年大學”“全國先進老年大學”“全國老年教育宣傳工作先進單位”等。下一步,我們著力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在堅持政治方向的前提下,做好開門辦學,面向社會招攬人才,提升辦學質量,把老年大學辦成老年人快樂學習的“樂園”。
二是念好“游”字經。蕪湖老有所樂資源好,能為老年人品質養老提供多重選擇。蕪湖地理位置優越,境內旅游景點豐富,方特4園、鳩茲古鎮、蕪湖古城、陶辛水韻、丫山石林、馬仁奇峰、天門煙浪等景區,非常適合老年人游學旅居。在蕪湖,春可花海踏青,夏可水鄉觀荷,秋可登高采菊,冬可古巷探幽,徽文化重鎮總有意外驚喜,不是在你眼里,就是在你心里。作為魚米之鄉的蕪湖,美食更是琳瑯滿目,用一句話概括,蕪湖就是一座來了就不想走的城市。蕪湖正按照“歡樂之城”目標,加大文化旅游等現代服務業的發展,推動立體交通樞紐建設,把蕪湖打造成長三角重要的旅游目的地。

王滿平校長帶隊到上海老年大學考察交流
三是念好“醫”字經。蕪湖老有所醫條件較為成熟,能為老年人健康養老提供優質服務。作為安徽省第二大城市、皖江皖南中心城市,蕪湖聚集了皖南醫學院、安徽中醫藥高專等一批醫學高等院校,眾多專科醫院布局合理,能提供優質、便捷、高效的醫療衛生服務。蕪湖著力抓機構、社區、居家的醫養結合工作,支持一批養老機構和衛生機構融合、滲透發展,打通壁壘,形成了養老機構和衛生機構對養老服務業發展的雙向支撐,通過多方探索,以點帶面,逐步展開,形成了全覆蓋的醫養結合工作體系。
四是念好“養”字經。蕪湖老有所居環境好,能為老年人安心養老提供必要條件。蕪湖充分發揮生態優勢,持續推進“大綠化”工程,高質量打造“十里江灣、百里綠廊”,發展文化體驗和健康休閑產品。同時,主動對標長三角發達地區,立足打造“宜養”城市名片,為長三角地區乃至全國老年人口異地養老提供多樣化、多層次、多類別的服務選擇。
長三角地區一體化發展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蕪湖市正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高層論壇成功舉辦為契機,積極融入長三角,探索構建以老年教育為引領的特色化養老產業鏈,努力將蕪湖打造成對接長三角高質量發展、輻射海內外的國際化文化康養基地和生態宜居首選地。
搭乘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東風,著力推動文化康養一體化,蕪湖老年教育的明天,一定會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