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威,楊 帆,張劍焜
(1.河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河南南陽473009;2.南昌工程學院江西省精密驅動與控制重點實驗室,江西南昌330099)
水輪機調節系統對水電站安全運行及供電質量具有重要的影響,是電站的重要輔助設備。但是,調節系統不僅本身相當復雜,其被控對象也具有特殊性和不易控制性,向來是水電廠自動控制的研究熱點之一。譬如,文獻[1]將BP神經網絡理論引入到水輪機調節系統PID控制中,通過優化網絡收斂速度及泛化能力改善了PID控制效果。文獻[2]以功率調節作為優化控制模式,根據偏差變化自行調整PID參數大小。文獻[3]利用改進遺傳算法開展水輪機調節系統的PID參數優化,獲得了較好的性能指標。文獻[4]建立了調壓井單機單管混流式水輪機調節系統的非線性數學模型,分析了調速器參數變化時水輪機調節系統的非線性動力學特性。文獻[5]建立一種水電機組原動機及其調節系統精細化模型,不僅包含調壓室效應,還考慮分叉管影響,從而可以模擬機組功率的低頻振蕩和機組間的水力耦合現象。
目前,關于水輪機調速器動態特性的建模與研究,特別是其PID參數整定直接關系到調節系統的控制可靠性等方面研究較多。此方面采用智能算法尋優的思路應用極為廣泛,但所采用的智能算法,譬如粒子群算法、遺傳算法等,存在計算復雜且時間長,易陷入局部最小值等問題。本文在結構簡單、參數少、尋優能力強的標準螢火蟲算法的基礎上,提出改進螢火蟲算法,建立水輪機調節系統數學模型,以超調量和過渡過程穩定時間等為指標,開展調速器PID參數優化研究,探討改進螢火蟲算法在PID參數優化中的優越性,這對提高水輪機調速器參數優化水平、提高水輪機運行可靠性,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
目前,水電機組調速器廣泛采用的是并聯PID控制規律。該規律下調速器與電液隨動系統的傳遞函數為
(1)
式中,Kp為比例調整系數;Ki為積分調整系數;Kd為微分調整系數;Td為實際微分增益;Ty為導葉接力器響應時間常數。
假設有壓引水系統為剛性有壓引水系統,水輪機模型采用文獻[6]中基于水輪機廣義基本方程式推導的改進水輪機非線性模型,將該模型在額定工作點處線性化,可得到模型傳遞函數為
(2)
式中,Tw為水流慣性時間常數;Tn為升速時間。
發電機通常被簡化為一階系統,其數學模型為
(3)
式中,Ta為機組慣性時間常數;en為被控系統自調節系數。
以水電機組轉速偏差ITAE準則即誤差絕對值乘時間積分準則作為算法的適應度函數,其表達式為

(4)
式中,t為時間;ts為積分上限時間;e(t)為機組轉速誤差。
螢火蟲算法是2009年Yang提出的模擬螢火蟲夜間聚集行為的一種隨機優化算法[7,8]。假定若干個螢火蟲個體,其位置信息xi即PID參數優化的解空間的一個值,以水電機組轉速偏差ITAE準則為熒光度,螢火蟲群體將根據熒光度及吸引力進行移動,標準螢火蟲算法如下
熒光度計算公式I(r)=I0e-γr2
(5)
式中,I0由公式(4)計算獲得,代表初始熒光度;r為螢火蟲個體之間的笛卡爾距離;γ代表光吸收系數。
吸引力公式β(r)=β0e-γr2
(6)
式中,β0為光源處的吸引力,取值為1。
移動公式為
(7)
式中,xi、xj代表螢火蟲i、j的空間位置,t代表螢火蟲算法的迭代次數;βij代表螢火蟲i、j之間的吸引力,αεi為隨機擾動項,其中α∈[0,1],εi符合高斯分布。在每次迭代過程中,根據螢火蟲群體的最大螢火度和吸引力進行位置更新,逐步逼近最優位置。
由于標準螢火蟲算法,隨著螢火蟲群體之間的距離逐步逼近,相互吸引力增加,其局部搜索能力變弱,容易陷入“早熟”現象,因此,本文對螢火蟲算法進行改進:
2.2.1引入階梯型慣性權重因子
為提高螢火蟲算法的局部搜索能力,引入階梯型慣性權重,將公式(7)改為
(8)
式中,ω(t)代表階梯型慣性權重因子,在搜索初始階段,ω(t)取大于1的數據,增加數據更新的波動性,擴大搜索范圍,在搜索快結束時,ω(t)取小于1的數據,增加局部搜索能力。
2.2.2引入變異機制
為提高螢火蟲算法的搜索能力,每次熒光度計算過程中,用隨機生成的方法自動替代熒光度最弱的20%個體,增強螢火蟲群體的所搜范圍。特別是在螢火蟲算法區域收斂時,該方法增加了跳出局部最小點的能力。
綜合式(1)~(4)及螢火蟲算法,基于simulink軟件平臺,建立水電機組調節系統PID參數尋優模型封裝圖如圖1所示,其中調節系統模塊由調速器、機械液壓系統、水輪機及引水系統和發電機及負荷系統等4部分組成,PID尋優適應度函數利用圖1中上方計算程序獲得。

圖1 水電機組調節系統PID參數尋優模型
本文以某水電站混流式機組模型為例進行水輪發電機組調速器PID參數優化設計,仿真實驗數據具體為:Ty=0.3,Tw=2.35,Tn=0.69,Ta=8,en=1.2,Td=0.28。算法參數設置為:群體個體數50個,最大迭代次數100次。
按照上述參數在空載工況下對系統進行4%頻率擾動實驗,算法適應度值收斂曲線如圖2所示,機組轉速偏差前50 s的過渡過程如圖3所示,PID參數尋優曲線如圖4所示。所得到的優化參數及性能指標如表1所示。

圖2 4%頻率擾動的適應度值收斂曲線

圖3 4%頻率擾動的轉速偏差曲線
圖2表明,空載工況下進行4%頻率擾動仿真試驗,并開展PID參數尋優,標準螢火蟲算法在迭代44步達到收斂,陷入到局部最優解;改進螢火蟲算法僅迭代21步就達到最優解,收斂速度塊,有效克服“早熟”現象。圖3和表1表明,改進螢火蟲算法獲得的最優PID值對應的相對轉速最大偏差3%,過渡過程時間13.58 s(波動在標準值的1%之內視為穩定),而標準螢火蟲算法獲得的最優PID值對應的相對轉速最大偏差21%,過渡過程時間18.45 s。顯然,改進螢火蟲算法所獲得最優解更利于系統穩定。

表1 4%頻率擾動PID參數優化結果
針對系統10%負荷擾動試驗,仍利用螢火蟲算法進行優化,機組轉速相對偏差過程前50 s比較如圖4所示,超調量等參數結果如表2所示。
圖5和表2表明,改進螢火蟲算法獲得的PID最優解在10%負荷擾動仿真試驗下,仍取得較好的仿真效果。其中,改進螢火蟲算法下的PID最優解對應的轉速相對偏差最大值為0.34%,過渡過程歷時17.05 s;標準螢火蟲算法下的PID最優解對應的轉速相對偏差最大值為0.38%,過渡過程歷時25.08 s。螢火蟲算法獲得的PID最優解在不同工況下均能發揮較好的作用。

圖4 10%負荷擾動的轉速響應曲線
表2 10%負荷擾動PID參數優化結果

算法KpKiKdemax/%ts/s標準螢火蟲算法3.770.291.510.3825.08改進螢火蟲算法2.690.372.160.3417.05
本文基于螢火蟲算法開展水電機組PID參數優化研究,獲得以下成果:
(1)在水電機組調節系統PID特性的基礎上,建立了基于螢火蟲算法的PID參數優化模型。
(2)改進螢火蟲算法所獲得的PID最優解優于標準螢火蟲算法。
(3)改進螢火蟲算法所獲得的PID最優解在不同工況下均能發揮較好的調節功能,這為開展水電機組PID參數優化提供了新思路和有力的理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