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編|一止

在葡萄酒行業面臨著新時代挑戰的時刻,酒業公司該如何面對種種市場亂局?品牌的建立很難,但倒下卻遠比想象中容易,在危機感之下,酒業公司該如何書寫這份關于誠信的答卷呢?
The wine market has entered a new era, bring more and more challenges to wine companies.As those competitions becoming more violent, how can we get the trust from our customers?
進口葡萄酒市場在2018年遭遇了首次進口量下滑后,從CAWS收集的數據來看,今年4月進口葡萄酒市場跌幅開始收窄,不少產酒國的數據較去年同期有兩位數的上升。雖然總體數據不容樂觀,但依然給行業人士信心。
不可否認的是,進口葡萄酒市場的亂象依然存在。假冒偽劣、以次充好的現象已經是老生常談。但從筆者今年走訪的酒展來看,其實這類型的現象已經少了很多,除了有國家層面上嚴加監管,行業參與者的嚴格自律也是凈化市場環境中重要一環。在大環境不景氣的情況下,經營進口葡萄酒的商家更需要誠信,這其中廣東富閏酒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富閏集團)就一直堅持誠信為本,不斷創新,努力成為業內的標桿企業而踐行著自己。不久前富閏集團在第十六屆中國誠信企業家大會暨2019中國營商環境大會上,通過“中國市場信用AAA級信用企業”認證,并獲得“重質量、守誠信、好品牌示范企業”榮譽,創始人陳松輝先生被授予“中國行業誠信建設之星”榮譽稱號。在第25屆廣東省企業誠信大會建設上,富閏集團被授予“2018年度廣東誠信示范企業”榮譽。這一系列榮譽的獲得,無不說明了富閏集團對于誠信二字的堅持和踐行。其創始人陳松輝先生在接受新華網采訪時也分享了不少葡萄酒行業獨特和前瞻性的觀點。進口酒商在種種市場亂象中生存,以及在新環境下如何發展,這些問題值得每一位業內人士思考。
從今年前4個月葡萄酒進口數據來看,進口葡萄酒市場依然還沒恢復。但隨著國家在政策層面上對假冒偽劣產品的打擊加強,總體市場環境得到凈化,總體環境正朝品質化、細分化、個性化等消費要求發展。
隨著《電商法》《商標法》等的修訂案相繼出臺,對于企業自身來說該如何在種種市場亂象中保持誠信和理性呢?陳松輝先生給出的答案是:堅持其一切經營行為都是建立在利他、利消費者、利社會的基礎上進行。落實到執行,便要求進口商主動從源頭上保證產品的質量。所以富閏集團從創立之初開始組建了一支專業的品酒師采購團隊,并堅持采用酒莊直采的模式從源頭上保證產品的品質。而面對市場需求的不斷細分和提高,他與法國、意大利、西班牙、智利、阿根廷、澳大利亞等國家的知名酒莊建立了長期戰略合作關系,同時富閏集團也是拉菲古堡、瑪歌酒莊、木桐酒莊等的重要經銷商和多家精品酒莊的獨家代理商。
此外,陳松輝先生認為要凈化葡萄酒市場環境,對于企業來說最重要一點是要有擔當,誠信不再是口號,要做到“一酒一發票”品質可溯源的模式。可別認為發票只是作為報銷的依據,這關系到企業對產品品質的重視,代表著企業的社會責任感。特別是在市場存在魚龍混雜的局面下,這能夠培養起消費者對企業的信任和忠誠感。
近年來,中國對不少葡萄酒來源國實施免關稅優惠政策。一方面刺激了進口葡萄酒市場的發展,但也為這一市場引入了更多新的競爭者。面對新的市場環境,企業該如何應對呢?
陳松輝先生提到:在富閏集團的經營理念里,更多以互聯網為依托,線上線下雙線經營,以應對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所以富閏集團旗下劃分出了5家全資子公司,除了有經營傳統渠道的公司外,也有因應市場需求開發的線上快消平臺,以滿足不同渠道用戶對產品的需求。而在新的大環境下,廣東的企業也面臨著機遇和挑戰。隨著粵港澳大灣區、“一帶一路”樞紐、海上絲綢之路新起點三大戰略的確立,廣東逐步被推向世界經濟地標的高度,更將成為我國對接國際、融入世界的最重要支點。陳松輝先生表示,這對于富閏集團來說是種機遇。富閏集團將借助粵港澳大灣區的地域優勢,在國家戰略的推動下,以誠信為本、勇于擔當,爭做進口葡萄酒行業的標桿。
隨著葡萄酒市場的開放,越來越多國家的優質葡萄酒開始在中國市場上出現。不同于多年以前葡萄酒帶有的“貴族化”“神秘化”色彩,現在葡萄酒早已從昂貴的舶來品成為了百姓日常的飲品。在陳松輝先生看來,在全球化的今天,中西文化大融合,世界一體化,就應該使進口葡萄酒在中國“飛入尋常百姓家”。要實現這一愿景,首先在我國必須建立健全葡萄酒行業標準,樹立行業楷模,使葡萄酒業經營模式標準化、規范化、大眾化。
面臨這樣的葡萄酒觀念轉變,富閏集團也進行了創新的嘗試。除了上文提到的以互聯網為依托,通過多種新媒體平臺進行推廣外,富閏集團也嘗試著通過線下組織各類的品鑒活動及知識培訓講座,實行雙線經營模式。這也許是許多酒類企業正在探索的模式,但更重要的是,讓葡萄酒真的能平民化、社交化,成為大眾生活的一部分,還是需要酒類企業多加思考如何攻克誠信建設這一難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