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 田元
智能制造,萬物互聯。工業互聯網技術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開啟一個嶄新的工業化時代。工業軟件的發展,與航空、航天、兵工、芯片等行業同等重要。“連接、共享、融合、生態”是朗坤開拓市場和業務板塊的主旋律,我們將以自主創新為主基調,致力打造工業互聯網新平臺、新模式,迎接產業變革的新時代。
>近期完美收官的第十五屆南京軟博會工業App 測試大賽,吸引了來自全國27 個省、市企業與院校的1000 多人參賽。主辦方最終從30 多家知名企業的App 中,選定了朗坤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朗坤”)、南京鋼鐵聯合有限公司和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702 研究所3 家企業提供賽題和技術支持。朗坤這個悄然進軍工業互聯網的自主創新型企業,再一次用實力贏得了市場。
當前,工業App 作為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正在邁入發展的加速期,朗坤正以實踐者的角色躋身工業互聯網的新時代。
二十載櫛風沐雨,二十載初心依舊。在新中國迎來70 華誕之際,朗坤也迎來了自己20 歲的成人之禮。已筋強體壯的朗坤,在智慧工廠、智慧園區等領域已然獨樹一幟,成為國內領先的工業互聯網提供商和大數據運營商。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20 年來,朗坤一步一個腳印,一步一個臺階,走向成功,邁向新時代。2018 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胡春華在京交會上考察朗坤展臺,對朗坤的科技創新成果給予充分肯定,稱贊“做得非常好,朗朗乾坤”。同年,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蒞臨朗坤,調研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情況,稱贊朗坤從工業領域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轉型成為工業互聯網平臺提供商和運營商,非常扎實有力,希望朗坤積極參與到國家級雙跨平臺建設。
“正是朗坤矢志不移地堅守著自主研發,開啟了一次次的破冰之旅,才使得我們有著迎接工業互聯網時代的信心與勇氣。”朗坤創始人、董事長武愛斌自信地表示。
2005 年1 月,朗坤迎來了里程碑式的發展節點。那一年,朗坤在南京舉行了LiEMS3.0 產品發布會。他們震驚了業界,創造了奇跡!—— LiEMS 3.0 獨特的設計模式及框架,直到4 年后才開始在業界流行。技術為王,不斷創新,朗坤走在了行業的最前列!
在朗坤人的印象里,這是朗坤成立以來,在與眾多國外軟件巨頭同臺競技中打得最漂亮的一個戰役,也是朗坤成立以來自主研發最漂亮的一次技術破冰。自此,朗坤在自主創新的道路上越走越寬。
“企業家憂國憂民的情懷絕不是一句口號,朗坤技術上的一次次破冰,讓我由衷地感受到在時代發展的大潮中,一名民營企業家所體現的社會責任與使命。”武愛斌深有感觸地說。

2018 年10 月12 日,工信部黨組成員、副部長辛國斌率隊調研朗坤
1999 年,一批剛過而立之年的年輕人看到,工廠自動化設備雖然先進,但這些身價高昂的設備從購置、運行、維護、更新到報廢的全流程管理依然非常粗放,而國內卻沒有一家公司從事這種技術的商用開發。“我真的發現了一座金礦。”武愛斌驚喜地發現,市場空白就是機遇。他敏銳地意識到,蘊含先進資產管理理念和設備維護策略的資產全生命周期管理軟件有著巨大的商用潛力。
不甘平庸的武愛斌從機關到外企,再從外企到民企,在民營經濟日益發展壯大的時代背景下,萌生了創業的想法。“我要比任何人都更早跑去開掘。”沒想到情懷,也沒想到要改變世界,但武愛斌開始行動了。既然是金礦,就要想辦法掘到第一桶金。父親知道創業的艱辛,希望他能回到機關,繼續去捧金飯碗。但是,不走尋常路的武愛斌決定闖一闖。
在武愛斌的堅持下,家人最終選擇了支持。武愛斌拿出了自己的所有積蓄,還把家里的電腦、打印機、桌椅和柜子統統算上,再加上親戚朋友的幫助,終于湊夠了注冊資金,踏上了創業之路。
一群志同道合關鍵是靠譜的年輕人,為了共同的夢想走到了一起,將自動控制技術和信息技術巧妙地結合起來,逐漸在設備管理領域嶄露頭角。
“必須堅守自主創新!”自創業之初,武愛斌就對國外ERP 等軟件產品,在中國的許多企業暴露出水土不服的致命缺陷深表痛心。盡管與國外軟件企業在市場中時常“血拼”,但朗坤依靠持之以恒的自主研發,闖出了一片屬于朗坤人的藍海。中興事件之后,朗坤人更是搶抓機遇,以深厚的研發底蘊,在工業互聯網蓬勃發展的大背景下如魚得水。
執著與國際軟件巨頭“血拼”,武愛斌逐漸感覺到發展自主核心技術有多么重要。“看著外國人大把大把地賺國人的錢,我覺得國內市場由外國人定價的游戲規則要打破。而做到這一點,必須要研發自主核心技術。” 2004 年,缺電成為制約我國經濟發展最突出的“瓶頸”,新建電廠如雨后春筍紛紛拔地而起,我國電力信息化建設再次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正是這一年,朗坤開始了為期14 個月的全封閉研發。2004 年中秋節,武愛斌買了月餅,在金肯學院和大家一起過節。歡聚之后,武愛斌匆匆趕回城里。驀然回首,看見一片漆黑中,只有那棟六層教學樓燈火通明,無人回家,無人入睡。武愛斌感動不已:“這就是創業精神,這種從無到有的創造,最艱辛最痛苦也最能鍛煉人。為什么朗坤能拼到現在?就是因為這股勁兒,就是因為有這么一批優秀的朗坤人!”
當時進場的時候有17 個人,回來時有70 多人,這些人后來大都成為了朗坤的骨干。“金肯學院的這棟六層教學樓當之無愧是朗坤的‘黃埔軍校’”。武愛斌說。
2005 年1 月,朗坤對外發布了自己的核心業務——智能企業管理信息系統LiEMS 3.0。隨后,朗坤在競爭中連戰連捷,把當時很多國內的軟件企業都甩在了身后。
“日日行,不怕千萬里;常常做,不怕千萬事”。朗坤不斷對核心業務LiEMS 功能進行豐富,一次次地完美蛻變,一次次地破冰,最終打造出了具有基建/生產一體化、財務/業務一體化、生產管理/過程實時監控一體化、績效/業務一體化、集團/工廠管控一體化、管理/物聯網一體化特色6 個一體化管控平臺,這正是工業互聯網平臺的基石,為朗坤進軍工業互聯網奠定了堅實的技術基礎。
智能生產、萬物互聯,一個工業互聯網的新時代正迎面而來,朗坤也迎來了又一次轉型的機遇。在向工業大數據平臺化業務模式轉型過程中,朗坤于2015 年底旗幟鮮明地提出了“建設一個智慧新朗坤”的響亮口號。武愛斌認為,要幫助客戶更好地轉型,朗坤必須先行動起來,做工業互聯網的實踐者,做數字化轉型的領導者。
去年9 月,“朗坤蘇暢工業互聯網平臺2.0”驚艷亮相2018 江蘇互聯網大會分論壇。這個以“設備云、采購云、辦公云、建造云、制造云、安監云、智庫云”為核心的云平臺,以幫助工業企業打造一個連接設備、軟件系統、合作伙伴和客戶的開放生態,支撐企業轉型創新……
華能玉環電廠就是“蘇暢”的受益者之一。該廠是由華能國際電力股份有限公司開發、建設的全資電廠,是國家“863”計劃中引進超超臨界機組技術,逐步實現國產化的國家重點工程。為提升設備管理水平,華能玉環電廠與朗坤合作簽約。朗坤依據關鍵核心設備選型依據,通過信息化手段及蘇暢工業互聯網平臺的支撐,降低設備檢修費用約15%,提升設備使用壽命約20%。
依托在工業領域近20 年的技術探在國家政策支持下,朗坤主動與政府、企業、高校合作,整合各方社會力量打造的蘇暢工業互聯網平臺,以兩化深度融合、智能制造為抓手,匯集技術研發、產品服務、項目經驗、客戶資源、工業App 等優勢,幫助電力、石化、建材、煤炭、有色金屬、軍工、電子設備、船舶等行業實現工業互聯網平臺轉型。
“蘇暢”運營的成效令朗坤人欣慰地笑了:入駐用戶10524 家,接入設備330820 臺,累計交易額80 多億元,積累了面向六大行業、數百種典型工業設備的故障診斷、故障預測,運行優化模型330 個,申報專利17 項。面向6 個流程行業和2 個離散行業,已有解決痛點問題的場景應用。“蘇暢”已為華能玉環電廠(發電)、海螺水泥(建材)、伊拉克法魯克集團(建材)、深圳國顯(電子信息)、江蘇國信新能源(風電)、山東能源臨礦(煤炭)、晉能光伏(光伏)、中石化東勝油田(石化化工)、馬鞍山鋼鐵(冶金)等客戶提供了大數據設備故障診斷服務,社會與經濟效益顯著。
突出的市場表現,使得“蘇暢”先后獲得工信部2018 年度工業互聯網測試床、工業互聯網App 優秀解決方案、南京市工業互聯網標桿等榮譽。
“工業互聯網建設的順序是先有數字化,后有智能化,最后才有平臺化。所以一開始就鼓噪建設平臺是不切實際的。”身兼武漢理工大學等高等院校客座教授的武愛斌,如此判斷悄然而至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熱潮。

朗坤工業互聯網大數據監控中心實景
于2017 年開園的朗坤智慧園,最神奇之處是“一部手機就可操控一個園區”。這個美譽不絕于耳的“智慧小島”,突破了智慧園區傳統的建設和運營思路,不僅是智能化、數字化、信息化的,更是綠色的、節能的。該園區運用龐大的高端智能系統作為技術支撐,從地下到屋頂,從設備到人,把智慧體現在每一個環節。
武愛斌很欣賞耐克的創始人菲爾·奈特曾說過的話:“無論你喜歡與否,生活是一場比賽,懦夫從未啟程,弱者死于途中,只剩下我們繼續前行,一步都不能停。”正是朗坤人對自主創新的堅守,才積聚了深厚的技術底蘊,打造出朗坤智慧園。
2018 年9 月,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到訪朗坤,他在仔細詢問,現場考察,觀看系統演示之后,很動情地說:“朗坤前途無量!看了朗坤智慧才知道軟件企業應該怎么做。”

武愛斌陪同倪光南院士參觀朗坤
這是一個合作共贏的時代。面對著充滿商機的大市場,2017 年,華為、朗坤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優勢互補,聯手建設五朵云——市場云、售電云、建造云、電商云和設備云,并最終將這5 個服務于不同領域的云聯結在一處,打造一個為全行業提供全站式、一體化服務的電力生態圈。“成大事者,不吃全魚。”武愛斌如是說。
“朗坤要拿自己的強項和別人合作,借船出海,借雞生蛋,借力打力。”武愛斌一直視華為為朗坤的對標企業。他特別認同華為的接力棒精神——“勝則舉杯相慶,敗則拼死相救”。他還欣賞華為的“被集成”戰略,即不與合作伙伴爭利,有助于充分激發合作伙伴的積極性。
資源共享,合作共贏。基于此,朗坤推出了“項目合作伙伴計劃”,共享大項目合作利潤,開啟廣闊市場空間;推出了“銷售合作伙伴計劃”,讓具有軟件銷售或實施能力的加盟公司、國外、國內ERP 大型軟件代理商及獨立軟件開發商、有大型企業系統集成能力的集成商一起加盟。

華為、朗坤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強強聯手,共贏市場。朗坤還推出了“戰略合作伙伴計劃”,在共同利益基礎上,實現深度的合作。首先建立共同利益,從整體出發,考慮相互之間的利益,使整體的利益最大化。
“回顧朗坤過去的20 年,就好像一個吃魚的過程,剛開始朗坤吃的是魚骨,完全受制于人,這是貿易階段;后來第一次轉型,有了核心競爭力,但競爭日趨激烈,只能吃到魚尾;我們也嘗試了吃全魚,雖然成功實現了目標,但是發現成本、風險超出了預期,因此現在瞄準最有營養的部分才是最好的選擇。”武愛斌深有感觸地說。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流傳千古的《詩經》名句是武愛斌實業報國的心靈寫照。“我從創業之初就懷揣著振興國產軟件的夢想,20 年的堅守,收獲著喜悅與辛酸,現在看來正從夢想走向現實。”在武愛斌看來,無論市場生存環境,還是宏觀政策導向,一個更有利于我國軟件企業生存的好環境正日益形成。
“萬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朗坤人執著地堅守著振興國產軟件的初心,充滿自信地唱響了“工業軟件朗坤造!”的民營企業最強音。
朗坤的核心產品不斷豐富著其內涵,“蘇暢”、工業App、旺采網、“e 企匯”、智慧綜合能源平臺、投建營一體化管控平臺、智能制造一體化解決方案等在大中型企業的投入使用,為我國工業企業的轉型發展增添了一道道亮麗的風景。
窺一斑以觀全貌。武愛斌介紹了3 個令朗坤人頗為自豪的數據——
100%。朗坤自成立以來很少出現呆壞賬,項目驗收率合格率接近100%,在用戶得實惠的前提下實現了自身效益最大化。
NO.1。朗坤是唯一可以為核電站提供整體信息化解決方案的本土軟件企業,并成功將民用技術融入到軍工領域。
50%。作為國資委中央企業信息化示范工程提供商,朗坤為 600 多家資產密集型企業提供服務,50%的項目經評價考核認定為一等獎、樣板工程,部分項目還榮獲“魯班獎”。
每一家成功企業的發展都曾經歷長期歷練和持續轉型;每一位優秀的IT 創業者都有一個夢想、一份情結。朗坤在創業的征程上不忘初心、一路向前,真正挺起了國產軟件的脊梁。

武愛斌榮登“2018 新華日報年度經濟封面人物”
在這個工業互聯網時代,設備聯網、在線監控、遠程訪問的實現,使工業自動化、信息化進程不斷加速,國家信息安全問題逐漸引發關注。無論是管理軟件,還是應用軟件,國外進口、高端引進等口號充斥其間的現象已有所收斂。作為中國軟件企業大家庭的重要一員,朗坤已然成為工業互聯網的先行者、佼佼者。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羽翼漸豐的朗坤在兩化融合、萬物互聯的時代背景下,將為構建智慧工廠、智慧園區和智慧城市貢獻力量,再立新功!“我國長期依賴進口軟件的時代已然成為過去時!下一個五年,工業互聯網平臺,看朗坤!”武愛斌充滿自信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