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朝暉
1971年冬到1972年初,人們發現北京市場出售的淡水魚有異味,有人吃了這些魚后出現中毒癥狀,而官廳水庫的下游也發現有大量魚類死亡。經查,致使淡水魚出現問題的原因主要是工業廢水污染了官廳水庫水源。這起污染事件引起了周恩來總理的高度重視,他在看到衛生部門的相關報告后,指示立即成立官廳水庫資源保護領導小組。
官廳水庫污染事件發生后,政府更加認識到環境保護的緊迫性。在周恩來的安排下,中國派出恢復在聯合國合法席位后規模最大的代表團,參加1972年6月在瑞典斯德哥爾摩舉行的人類環境會議。
中國代表團在回國后的總結匯報中提出,我國環境問題形勢嚴峻,報告指出:中國城市和江河污染程度不比西方國家輕,而在自然生態某些方面破壞的程度甚至在西方國家之上。周恩來明確表示:對環境問題再也不能放任不管了,應當把它提到國家的議事日程上來。他指示,要立即召開全國性的環境保護會議。
1973年8月5日至20日,第一次全國環境保護會議在北京召開。中國的環境保護事業也從此揭開了序幕。

20世紀50年代中期前,新中國的經濟建設與環境保護之間的矛盾尚不突出,環境問題主要表現為局部性的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此時真正意義上的環境保護問題還未提出,因而更談不上制定與此相關的法律法規了。
但隨著我國在“大躍進”時期全民大煉鋼鐵和國家集中力量大辦重型工業后,全國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現象開始加劇。“文革”開始后,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的趨勢進一步加快,以“廢水、廢氣、廢渣”為主要表現形式的環境污染在中國日益凸顯,官廳水庫污染事件正是一個縮影。
參加第一次全國環境保護會議的各省區市及國務院有關部門負責人,工廠代表、科學界人士的代表,共有300多人。會議在討論交流中充分反映我國在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方面的突出問題,如大連灣、膠州灣、廣州等地海灣污染非常嚴重,森林破壞、草原退化、水土流失都有所加劇,北京、上海等城市環境問題也比較集中,令人們感到震驚。
當時,會議將各部門反映的嚴重問題集中登載在簡報增刊上。周恩來將簡報批轉給各部和各地負責人閱看,以引起他們的重視。隨著會議的深入,中央決定,會議最后一天在人民大會堂召開各界代表出席的萬人大會,國務院領導李先念、華國鋒、余秋里到會講話。
這次會議直面我國當時存在的各類環境污染問題,分析國家環境保護現狀,在三個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果。一是做出了環境問題“現在就抓,為時不晚”的結論;二是將“全面規劃,合理布局,綜合利用,化害為利,依靠群眾,大家動手,保護環境,造福人民”確定為我國第一個環境保護工作方針;三是審議通過我國第一部環境保護的法規性文件——《關于保護和改善環境的若干規定(試行草案)》。
第一次全國環境保護會議,使環境保護問題被提到國家政策層面,使環境保護走進公眾視野,為中國環境保護事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會后,中央到地方相繼建立環境保護機構,有關環境保護的法規先后出臺,如《工業“三廢”排放試行標準》《食品衛生標準》等。一批國外先進的環境監測儀器設備陸續引進國門。1974年,國務院環境保護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成立,促進了全國環境保護工作的開展。值得一提的是,經過積極治理,到1975年官廳水庫水質明顯改善。
改革開放的春風,給中國環保事業帶來了勃勃生機。1978年的最后一天,中共中央批準了國務院環境保護領導小組的《環境保護工作匯報要點》,指出“消除污染,保護環境,是進行社會主義建設、實現四個現代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同年,我國成立國務院環境保護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國家建委之下。1982年在城鄉建設環境保護部設立環境保護局,1988年成立國務院直屬的國家環境保護局,1998年升格為國家環境保護總局,2018年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部。
環保機構的不斷升格,正是我國政府以及全社會對環保認識不斷深化、環保力度不斷加強的真實寫照。
在1983年召開的第二次全國環保會議上,環境保護被確定為基本國策。進入新世紀,黨和國家對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更為重視。2006年我國召開了第六次全國環保大會,提出“三個歷史性轉變”,把環保工作推向了保護環境、優化經濟增長的新階段。2007年10月召開的黨的十七大,首次提出“生態文明”概念,將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寫入了黨章,把建設生態文明作為一項戰略任務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首次明確下來。
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這也成為指引建設美麗中國的理論明燈。
伴隨著經濟快速發展和環境狀況變化,我國環境保護投入不斷增長,環境污染治理投資大幅提升。80年代初期,全國環境污染治理投資每年為25億-30億元,到80年代末期年度投資總額超過100億元。當時間走到“十二五”期末,投資總額達到8806億元,占同期國內生產總值的1.28%。2017年,我國環境污染治理投資總額達到了9539億元,比2001年增長7.2倍,年均增長14.0%。
與此同時,“大氣十條”“水十條”“土十條”等治理政策陸續出臺,將污染防治強力推進,治理成效也日益彰顯。
經過數十年的不懈努力,我國環境政策思路不斷完善,不僅僅體現在各項數字指標的改善上,更為人民群眾生活質量帶來了切實變化。
1953年8月21日,中國少年兒童隊改名為中國少年先鋒隊。
1983年8月25日,中共中央發出《關于嚴厲打擊刑事犯罪的決定》。
1992年8月25日, 整修黃帝陵工程開工。
1994年8月19日,中央國家機關首次招考公務員。
2008年8月24日,第二十九屆(北京)奧林匹克運動會閉幕式。中國代表團獲得金牌51 銀牌21 銅牌28 總數100 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