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澤德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讓學生變聰明的方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量,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閱讀文學名著,不僅能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鑒賞能力和審美能力,提高文化品位,還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豐富想象力,提高自身修養。近年來,文學名著閱讀已成為全國各地中考語文試題必考的內容之一。因此,加強中學生的文學名著閱讀是初中語文教學的必然趨勢。那么,如何加強中學生的文學名著閱讀呢?我在近幾年的語文教學工作中從以下幾個方面做了一定嘗試,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一、激發興趣,讓學生喜愛文學名著閱讀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和愛好是獲取知識的動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激發學生的閱讀動機,才能讓學生愿意閱讀文學名著,在閱讀的過程中逐漸愛上文學名著。那么,如何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呢?
1.教師為榜樣,以身作則,引導學生去閱讀。
我在每節語文課上課之前,花2-3分鐘給學生講一些名人名家喜愛讀書的故事,講述名人讀書成才的故事,激發學生對讀書的向往,形成與閱讀交朋友的意愿。在每周一節的閱讀課上,我經常與學生一起讀文學名著,如《西游記》《三國演義》《水滸傳》等。閱讀時,教師的認真、熱情和歡樂會感染學生,使學生重視閱讀,自覺進行閱讀。我還經常講述自己的閱讀收獲和體會,用“現身說法”激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促使學生產生強烈的閱讀欲望。
2.學生作示范,展示才能,推動學生去閱讀。
在每周一節的閱讀課上,我開展了“文學名著我講述十分鐘活動”活動,隨機抽取學生講述事先確定的文學名著的故事內容。講述得不好或同學們不滿意,懲罰講述者當堂演唱一首歌;講述得生動形象,獎勵全班同學為講述者唱一首歌。為了贏得獎勵,課后同學們爭先恐后地閱讀指定的文學名著,學生對文學名著的閱讀興趣自然而然就產生了。
二、立足《語文課程標準》,推薦文學名著閱讀書目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要重視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高閱讀品位。提倡少做題,多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由于中學生的認知、分析能力還較低,對閱讀作品的選擇可能存在不足,還不知道該讀什么樣的文學名著,這時,教師應該向學生推薦一些適合的文學名著書目。
1.課文學習過程中涉及到的文學名著。
學生對學過的課文比較熟悉,而初中語文教材中的許多課文是從某些文學名著中節選出來的,教師可以適時推薦這些文學名著。例如:七年級上冊學了《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可以推薦魯迅的《朝花夕拾》;八年級上冊學了《蟬》,可以推薦法布爾的《昆蟲記》;九年級上冊學了《智取生辰綱》《范進中舉》《劉姥姥進大觀園》,推薦施耐庵的《水滸傳》、吳敬梓的《儒林外史》、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曹雪芹的《紅樓夢》。
2.初中語文教材明確規定學生必須去閱讀的文學名著。
初中語文教材要求中學生閱讀的文學作品種類繁多、數量巨大,如《安徒生童話》《伊索寓言》《繁星》《春水》《西游記》《魯濱孫漂流記》《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等,也是各個學期期末考試乃至中考的重要內容,教師要有計劃、有步驟地安排學生閱讀。
3.社會熱銷、宣揚正能量的文學名著。
一些非常熱銷、深受人們喜愛的流行文學作品,對宣傳正確的價值觀、引領思想潮流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如曹文軒《草房子》、劉慈欣《三體》。
三、“授之以漁”,教給學生閱讀文學名著的方法
俗話說:方法得當,事半功倍;方法不當,前功盡廢。曾國藩曾指出讀書之法:“不同之書,區別對待。應讀之書宜幻宜熟;應閱之書宜速宜多。”學生閱讀文學名著時,教師應該向學生介紹一些行之有效的閱讀方法,提高學生的閱讀效果。
1.略讀法。略讀意在了解大概內容,閱讀速度比較快。對于一些文字淺顯、學生比較熟悉的文學名著,采用這種閱讀方法省時省力,也豐富了語言積累,提高了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
2.精讀法。精讀就是要一句一句地讀、一句一句地理解,遇到不理解的地方要停下來,做上記號,通過查閱工具書或向別人請教,明白之后再繼續閱讀。有些文學名著語言雋永、引經據典、結構繁雜,就需要采用由表及里、精思熟讀的閱讀方法。
3.摘抄評價法。在閱讀過程中,可根據自己的需要將文學名著中的相關詞、句段、篇摘抄下來,或者對作品中的有關人物、情節勾畫圈點,寫上自己的看法、體會。長期堅持這種閱讀方法,可以豐富自己的語言積累,訓練自己的語言表達,對作文能力的提高具有積極作用。
四、開展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鞏固學生的文學名著閱讀成果
學生或自覺或遵照教師要求完成了文學名著閱讀,渴望得到老師、家長和同學的認可與贊許,從而獲得成就感。針對這一心理特點,開展一些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可讓學生在活動中展示自己的閱讀才能,交流自己的閱讀方法與閱讀體會,能極大激發學生繼續閱讀的興趣和信心,養成主動閱讀的習慣。
1.名著故事講述。我利用周二、周四的語文朝讀課,讓學生輪流上臺,講述名著中的經典故事。通過講述,還沒看過這部名著的學生對它有了一定了解,看過的同學再一次加深了記憶,既鍛煉了學生的聽說能力,又積累了寫作素材。
2.名著閱讀比賽。為了保持學生的名著閱讀熱情,我在每學期的第5周、第8周、第11周分別舉辦了名著閱讀筆記比賽、名著閱讀手抄報比賽、名著閱讀征文比賽,讓每位學生都參賽評出名次,并頒發獎品。起初學生不積極,但長期堅持下來,學生都能在比賽活動中體會到名著閱讀的樂趣,獲得成功的體驗。
3.閱讀成果展示。對那些優秀的名著閱讀筆記、手抄報、征文,我分門別類、精心整理,每學期期末考試前張貼在教室的“學習園地”,供學生學習、欣賞,既鼓勵閱讀做得好的學生繼續堅持,又勉勵那些閱讀落后的學生,達到兩全其美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