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旭兵
素質教育沸沸揚揚喊了好幾年了,各級各類學校的各科老師也都緊承教育方針轟轟烈烈地開展。然而,這么多年下來,作為多年來一直工作在農村語文教學第一線的普通教師,我認為,農村學生的語文素質實際上并沒有得到多少質的提高。
有時候我也在想,是我們語文老師不敬業嗎?然而,細想又不是。教師們冒著嚴寒不辭勞苦遠赴外地學習,為的不就是學習人家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扎實穩進的教學模式嗎?為了找到切實提升學生語文素質的途徑,語文老師們也從群策群力的集體研討到同課異構的橫向比較,樣樣事情瞻前顧后,都力求做到盡善盡美。
可是學生的語文素質終究沒能有很大提高,原因到底是什么呢?根據我的長期觀察和多方考證,我找到了以下癥結,現歸納后僅供大家參考。
首先一個原因就是給學生的生活體驗太少了。語文學習的過程說到底是聽說讀寫能力不斷得到提高的過程。然而,這四個方面能力的提高,必須讓學生有充足的生活體驗做保證。可是,我們現在的學校教育因為怕擔風險、怕負責任,學生們常常被拘囿于教室,更有的學校干脆取消體育課、課外活動課。原因很簡單,怕學生在外面活動時受到意外傷害。至于其他的戶外活動,比如郊外踏青、陵園掃墓以及其他一些公益活動,舉辦得就更少了。有時候想想,也不能全怪學校和教師,現在的種種法規制度對老師的責任要求得很苛刻。稍有不慎,出現意外,對于僅拿一點微薄工資艱難度日的老師來說,首先是經濟上負擔不起;其次,社會輿論也能把人壓死;還有來自老師自身良知的譴責,足以讓老師瀕臨崩潰。鑒于以上種種原因,老師們的膽子小了,把學生們拘囿得就太緊了,學生們的活動面也隨之變窄了,生活體驗也就少了。這是一個社會問題,應該引起廣大教育工作者的廣泛關注。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要想單憑教師個人力量提升學生語文素質,確實有一定難度。但作為語文老師,提升學生語文素養又是自己不可推卸的責任。那么我們到底應該怎么辦呢?我認為,作為老師,我們必須得想辦法,在保證學生安全的前提下舍得放手,大膽地放手。學生只有真正走出教室走向課外,才能夠在廣闊的天地間,用自己的大腦去體驗生活、感悟生活,也只有這樣,學生才可能有自己的觀察、自己的發現。這樣學生才能用自己的思索和思路與別人交流,從而提升自己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也只有這樣,學生的認知能力和語文素養才有可能提高。
其次,課外閱讀量少是阻礙學生語文素養提高的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離不開大量的閱讀,可是,我們的學生的閱讀量遠遠達不到。只有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他們才能真正靜下心來走進書本,走進書的世界。從我多年的語文學習和語文教學來看,大量的課外閱讀是提高語文水平最有效的途徑。一個愿意讀、樂于讀,且能在閱讀中找到樂趣的學生,他的語文成績一般不會太差。相反,一個從不閱讀或者閱讀甚少的學生,即便他在語文課堂上非常認真,會做語文老師講的每一道題目,也只能說,他的語文考試分數可能會很高,但真正的語文素養是否也同樣高,我個人認為,這還很有待考證。
前段時間,我去過一趟天門,看到天門一小的小學生們從內到外散發出來一種人文氣質和文學修養。他們彬彬有禮、溫文爾雅、堅強樂觀,讓每一個觀眾都為之愕然。究其原因我明白了,他們那兒的學生從一年級開始就大量誦讀經典。因為誦讀量大,他們的知識底蘊深厚,自身素質也就自然而然顯露出來了。我們農村學生的語文素質和他們相比,高下自見分曉。
然而,我們農村學校學生語文素質到底差在哪里呢?我想,學生的本質其實是一樣的,差就差在后天的教育,我們的學生書讀得太少了。
然后,教育評價機制的落后也嚴重阻礙了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現在對于老師和學生的評價,還是原來的老一套——一紙試卷定乾坤。雖然素質教育在倡導評價手段的多元化,然而,實際操作起來仍然只有考試分數這一個硬性指標容易把握。大部分農村學校在評價過程中,怕惹麻煩怕出亂子,仍只是考試分數這一單項指標。在這樣的評價機制下,學校找老師要高分,老師就要找學生要高分。高分從哪里來?當然還得是死啃書本。大量的作業習題、大量的死磨硬背,最終導致素質教育成了一紙空話,學生的素質其實根本沒有提高。不僅沒有得到提高,反而出現了許多高分低能的學生。
鑒于以上原因,我個人認為,要想真正提高學生的素質,對老師和學生的評價機制首先要有所變化,不要再用一張試卷評價學生的綜合素質、教師的專業素質。當然這個有點難度,但教育主管部門必須迎難而上,盡快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評價方案。我覺得應該把這個作為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我相信,只要評價手段改變,學校老師的教學模式和教育手段一定會隨之轉變。那時,學生語文素質的整體提高就指日可待了。
社會的飛速發展,需要全方位的新型素質人才,盡快找到有效提升學生整體素質的最佳途徑,是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愿大家都能夠靜下心來細致觀察、深入思考,為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
(湖北省襄陽市東津新區第一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