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軍
現行的《初中物理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義務教育階段的物理課程應以提高全體學生的科學素質為主要目標,滿足每個學生發展的基本需求,改變學科本位的觀念,全面提高公民的科學素質。”然而,一直以來,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由于教師受“傳道”“授業”“解惑”的傳統觀念影響,教學過程中只注重“講教材”,重視優等生,重視“升學率”,從而把差生和后進生甩在一邊,不把升學無望的學生放在心上。長此以往,就會使中下等的學生失去學習興趣。這種“一鍋煮”“一刀切”的教學模式,存在“吃不飽”“吃不好”“吃不了”的現象,這種吃“大鍋飯”和“平均主義”的教學會造成優生和差生的兩極分化。針對這些現象,我們應改變教學觀念,認真探討新課改的教學理念,結合實際因材施教。筆者認為,在物理教學中實施分層教學是解決這些問題的有效方法。
物理學科是一門非常特殊的學科,它既有力學嚴謹性和邏輯性的特點,又是一門貼近生活實踐的常識性科目。學生會因其年齡特點、性格特點、學習能力的不同,對初中物理課程教學內容的學習水平產生了不同層次,導致其在掌握知識、理解知識以及分析問題的過程中具有很大差異,這在傳統的教學方法中無法兼顧,傳統的“一刀切”式的教學方法只能滿足大多數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而不能兼顧個別學生,使得部分學生因找不到恰當的學習方法而沮喪,失去了學習物理的動力和信心,導致物理學習成績越來越差。為了改善這種教學現狀,當代初中物理教師應從多個方面創新完善物理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樹立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信心,做學生的良師益友。
一、分層教學的要求
所謂分層教學,即結合實際,要求教師把一個班級的學生根據知識水平、學習能力、智力水平等差異,將學生分為幾個層次,教師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實施分層教學,使各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發展。
二、實施分層教學的做法
1.把握學生個性特征、學習能力及現有知識水平
首先,在分層之前,教師要對全班學生的物理學習情況進行充分調查,可通過測試、提問、實驗、座談、問卷調查等方式了解學生的情況,要考慮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不能單純地以學生的物理考試成績為標準簡單劃分,而應根據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能力、學習興趣等多方面的因素綜合分析。然后把學生分為三個層次,即A類(優生)、B類(一般)、C類(較差)。在物理教學中實施分層教學時,為了保護學生的自尊心,教師不能公布好、中、差學生的名單,但務必要心知肚明,并以此作為劃分小組、分層教學的重要根據。
2.認真備課,對教學目標分層
為了更好地實施分層教學,物理教師一定要做到認真備課,備課時要對三個層次的學生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如對C類學生,只需掌握物理基礎知識即可;對B類學生,除了要求掌握基礎知識外,還要求學生具備解決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對A類學生,則要求掌握基礎知識,并具備一定的遷移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綜合應用能力。總之,教師要根據《初中物理新課程標準》和教材內容認真備課,并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相應的教學目標。
比如,筆者在教授《壓強》時,對三個層次的學生提出的教學目標分別是:C類學生要理解壓強的概念,理解壓強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能夠用壓強公式進行簡單的計算,了解增大和減小壓強的主要方法;B類學生要通過實驗,能總結出壓強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并會用壓強公式解決較復雜的計算題;A類學生要通過探究影響壓強大小的因素掌握壓強的定義和公式,掌握控制變量法,解決多種壓強問題。
3.改變形式,對授課分層
在物理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改變原來的授課形式,對課堂教學進行分層,既要面向全體學生,又要兼顧優生和差生。一般程序是:自主學習―集體教學―分層質疑―分層指導―分層練習―集體總結。這種授課形式,不僅包含了課堂教學的正常程序,而且可以兼顧三個層次學生的學習。
4.分類布置,對作業分層
由于不同層次的學生學習要求不同,教師應對不同層次學生布置不同的作業。而課內作業要全班統一,其難易程度以適合中等學生為宜。課外作業則要分層布置,教師在課前應對學生的作業進行精加工、巧處理,作業要求精,而不求多,實行必做與選做相結合。通過作業分層,不但可以促進差生健康發展,而且能使他們充分享受成功的喜悅。
5.抓好課外,對輔導分層
實踐證明,抓好物理課外輔導對提高學生的物理成績具有極大幫助。那么如何分層輔導才更有效呢?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筆者認為,教師不應采用補課的方式增加學生的負擔,而應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分層輔導,其輔導方法主要是:對A類學生,輔導內容側重于對物理知識的拓展和加深,使優生更優,此外,還要培養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對B類學生,輔導內容側重于鞏固和提高課堂所學的內容,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對C類學生,最好采用一對一輔導的方式,輔導內容側重基礎物理知識,同時教會學生一些基本的物理學習方法,使學生學會分析、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并逐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6.表揚激勵,對評價分層
教師的評價對學生的進步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教師應采用不同的評價方法。對A類學生,教師應采用競爭評價,鼓勵學生快馬加鞭更進一步;對B類學生,教師應采用激勵評價,不但要指出學生的不足,而且要指明學生的努力方向,督促他們不甘人后、積極進取;對C類學生,教師則應多采用表揚評價,少批評缺點,多尋找閃光點,使他們逐漸樹立信心。
簡而言之,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實施分層教學,能充分調動各個層次學生的積極性,增強學生學習物理的信心,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