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雪
語言是人類特有的社會現象,是人類社會交際的工具。而0~6歲正是幼兒語言培養的關鍵時期,因此,要挖掘出幼兒自身所具有的智慧才能,我們就不能忽視幼兒成長階段的語言的培養。那么,作為一名幼兒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如何才能培養幼兒的語言能力呢?下面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一下自己的粗淺看法。
一、為幼兒創設多說、多看、多聽、多練的語言環境
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幼兒說的能力,利用一切時機,與幼兒進行交談,使他們無拘無束,有話愿意講出來。要做到:讓幼兒想說——以鼓勵的方式,互相激勵的方法使幼兒產生說的欲望;讓幼兒敢說——即通過為幼兒提供多種表現自我的機會、說的機會,來消除幼兒獨立表現的恐懼,增強幼兒大膽表現的欲望;讓幼兒會說——也就是把要說的話講清楚、講完整、講得生動、講得形象。幼兒要學會語言,培養幼兒有意地傾聽,也是培養幼兒表達能力的先決條件。在教學中,教師要利用生活中各種形式的聲音,為幼兒創設聽的環境,使其能夠學會聽,聽得懂、聽得準確,然后才能正確的模仿——說。教師可讓幼兒在聽后模仿、想象,并說一說這些聲音像在說什么。這樣能夠發展幼兒的聽覺器官,加強其對語言聲音的分析。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有計劃地帶領幼兒直接觀察,為幼兒創造條件。如:在講述《還有誰要上車》的故事時,教師出示公交車圖片,講一講幼兒坐公交車的經驗,然后請幼兒觀察圖片,并說出自己發現了什么。教師在講述故事前提出問題:故事里小動物們在上公交車時都說了什么?最后發生了什么事?只有讓幼兒多看、多聽、多說、多練,才能使幼兒獲得豐富的詞匯,獲得練習的機會,從而發展幼兒的語言能力。
二、將語言教育滲透到幼兒教育的各個環節中
作為幼兒教育,我們不僅要讓他們學會衣、食、住、行,讓他們學會背詩繪畫,更重要的就是要讓他們學會運用語言、發現語言、提煉語言。因此,我們應把語言教育貫穿于教學活動的始終。在數學教學活動中,雖然沒有豐富的語言描述,但它卻要求幼兒有敏捷的思維能力和精確的表達能力,教師可將兒歌、游戲貫穿其中,使幼兒能在玩玩說說中掌握相關的數的概念。如:認識數字1~10,教師可讓幼兒來具體描述各個數字,并可根據幼兒的描述進行模仿。在美術活動中,語言教育不僅能豐富幼兒的詞匯,還能拓展幼兒的思維空間。幼兒在畫畫時,教師可讓幼兒用語言描述出自己作品的內容,幼兒在開始的描述中詞匯還很單一,但經過多次練習后就會發現,幼兒的語言描述能力超乎想像;在手工課中,有的幼兒接受能力強,有的接受能力弱,教師不能顧及到每一位幼兒,課程往往達不到預期效果,半數幼兒體驗不到其中的樂趣,逐漸對其失去興趣。教師可將先學會的幼兒分配到各個小組中,讓他們去教其他幼兒,幼兒通過互相交流討論合作完成作品,這樣不僅能夠增強幼兒對手工課的興趣,還能培養幼兒的語言組織能力。
三、多為幼兒提供語言發展的機會
在日常晨檢后,教師會組織幼兒吃早餐,要求其不得隨意走動、喧嘩,而幼兒總是想把自己看到的、做到的盡快告訴老師和自己的同伴。根據這一特點,教師可將這段時間改為談話活動,使幼兒可以將自己的所見所聞描述出來與大家共同分享,這對幼兒學會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大有幫助。而在組織孩子游戲活動中,一貫都是教師提出指令要求,幼兒根據要求進行活動,活動過程千篇一律、死板硬套。教師可以將游戲規則告訴幼兒,讓幼兒自己來組織開展活動,并進行人員分配,然后讓幼兒分組進行經驗交流,并進行示范,最后再讓幼兒進行活動。幼兒通過自身的體驗,不僅增加了游戲的靈活性,還發展了幼兒的語言能力。教師是還可經常開展一些故事、兒歌比賽或心情描述等活動,鼓勵幼兒在集體面前大聲、大膽地發言,這對于那些不善于集體場合與人交談的幼兒而言,是一種練習語言技能的好機會。
四、采用多種方法,加強幼兒語言訓練,刺激幼兒語言行為
語言是人類交際的工具,要想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必須加強語言訓練。
1.豐富詞匯
詞是語言的基礎,幼兒掌握多少詞、理解詞的深淺程度,直接影響著語言表達質量和認知能力的發展以及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幼兒期是掌握詞匯最迅速的時期,但幼兒的思維是具體形象的,他們掌握知識有限,理解力不強。針對幼兒這一特點,我們應借助一些直觀形象的教具,幫助幼兒理解詞義。如:實物、圖片、動作、表情等。
2.發展口語
發展幼兒口語有多種途徑,如:復述故事、看圖說話、欣賞文學作品等。這些都能幫助幼兒增強口語表達能力。因此,教師平時就可要求幼兒對老師講的故事進行復述,多選一些優秀的文學作品供幼兒欣賞,隨時隨地讓幼兒練習口語表達。比如,可以讓幼兒根據教室墻上的裝飾畫自由地講一講:你喜歡這副畫嗎?為什么?你能編出一段故事嗎?街上的廣告畫也可以讓幼兒說一說:你覺得畫的是什么?它是做什么廣告的?總之,我們身邊有很多教育契機存在,只要我們稍加注意并充分利用,就會使孩子受益終身。
3.注重條理
語言必須具有條理性,否則就不能準確表達出人的意圖。教師要教會幼兒正確使用語言,有條理地說話。如:在看圖講述《送奶奶回家》中,教師可讓幼兒先觀察他們在干什么,后來又怎樣了,最后又怎樣了,引導幼兒按照一定的條理講述故事。這樣不僅能夠鍛煉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還能增強其語言概括能力和思維能力。
4.早期閱讀
教師在指導幼兒早期閱讀活動中,可讓幼兒自己按順序翻閱,學習仔細觀察畫面細節,理解故事人物、情節,并逐漸將聽到的語句、詞與書上的印刷符號對上號。教師還應經常鼓勵幼兒用完整、連貫的語言表述作品,并學會評價別人的講述。在此過程中,幼兒養成了閱讀的興趣和習慣,并鍛煉了初步的閱讀技能和語言表達能力。因此,早期閱讀在幼兒語言發展中有著獨特的價值。
語言能力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達成的,需要我們長期堅持下去。我們仍將繼續探索培養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有效途徑,積極采取有效措施,把握幼兒年齡段的生理、心理特點,持之以恒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為幼兒終身發展打下良好的語言基礎。并努力開發幼兒所具有的天賦,進一步提高幼兒的智力。幼兒語言的發展是在幼兒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下實現的,幼兒教師能夠提供給幼兒良好的語言發展環境。我們要把握每個幼兒實際,掌握幼兒學習語言的規律,培養其良好的語言習慣,創設良好的語言環境,使幼兒的語言能夠得到健康的發展,整體素質也將全面提高,從而為造就將來的祖國棟梁之才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