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沒那么好過喲,除了一大堆作業,全國大部分地區將進入火爐模式。
面對高溫,我們還能躲在空調房里,而古人就慘啦。尤其在南北朝后期到唐朝前中期,我國正處于氣候上的溫暖期,夏日炎炎,格外難熬。
杜甫曾在高溫時節,連續寫了三首詩,強烈抗議高溫天氣。這三首詩的名字都叫《熱》,可見杜甫有多生氣。
他在詩中寫道:
雷霆(tíng)空霹(pī)靂(lì),云雨竟虛無。
——老天爺,你光打雷不下雨,這是要怎樣?你是在耍我玩嗎?
炎赫(hè)衣流汗,低垂氣不蘇。
——天這么熱,我杜甫已經快廢了。汗嘩啦啦地流,把衣服都浸濕了,好悶好難受,我整個人都不好啦!
峽中都似火,江上只空雷。
——山里面熱得像點了火一樣,江面上空又是只聽雷聲,不見雨點。好討厭哦!
天氣如此炎熱,老天爺又不給力,于是,可憐的杜甫只能靠“想見陰宮雪”這樣的“精神勝利法”來對抗了。
除了杜甫被熱得精神萎(wěi)靡(mí)外,別的詩人也深受暑熱之苦。
柳宗元憤怒地寫下《夏夜苦熱登西樓》,其中說到“探湯汲(jí)陰井,煬(yáng)灶開重扉”。意思是,井里盛放的都是開水,打開門就像進了火爐。
而詩人王維在《贈吳官》中描述長安的夏天是“長安客舍熱如煮”。這個意思就很好理解了:長安的房子就像熱鍋上的蒸籠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