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斌

舟山市森林城市創建圍繞打造“海上花園城市”的總體要求,突出“綠地喬木化 ? 樹種鄉土化”,城市森林面積穩步增加,綠化覆蓋率不斷提高,森林生態體系更趨完善。創森以來,通過實施城市綠色空間優化建設工程,實現建成區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14.28平方米,城區綠化覆蓋率達40.22%;新建擴建城市公園10處,面積68.1公頃,改造提升城市公園11個,面積332.3公頃;新建和改造生態微綠地總面積324.4公頃;新建和改造綠蔭停車場2個;實施山地森林質量提升建設工程,完成彩色健康森林建設3272.9公頃,培育珍貴彩葉樹種86.7萬株,完成病蟲害林分經營903.86公頃,完成礦山修復10處,總面積11.7公頃;各縣(市、區)通過對重點公共綠地進行改造提升,不斷提高喬木樹種比例和城市綠地喬木化水平。
通過森林城市創建,有效擴大了城市森林規模,優化了城市綠地結構,促進了城市生態環境改善,“城在林中、樹在城中、人在綠中”的人居新環境初步形成。據調查,舟山市森林每年植被固碳約29.7萬噸、吸收二氧化碳能力約116萬噸。森林良好的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和滯留粉塵等功能,有效緩解了城市的熱島效應和渾濁效應,凈化了城市空氣。據監測數據顯示,舟山市城市規劃區空氣負氧離子平均濃度達到913個/立方厘米,近5年空氣污染指數良好以上天數平均每年達到361天,占全年總天數的98.9%,空氣質量名列全國前茅。滿足了廣大市民日常休閑游憩需求,也吸引了眾多大城市游客前來休閑觀光。
全域推進綠化美化
全面推進城鄉綠化。結合“三改一拆”“四邊三化”和“美麗海島”建設,采取“一村一品”模式大力開展村莊綠化建設。實施鄉村森林景觀提靚建設工程,推進美麗海島建設,加強城鎮、鄉村綠化和景觀環境建設;自2012年舟山市正式啟動“創森”以來,創建森林城市工作由點及面迅速展開,2013年舟山市獲評浙江省森林城市,岱山縣和嵊泗縣分別于2016年、2017年獲浙江省森林城市稱號;目前,“國家級、省級、市級三級聯創,城市、鄉鎮、村莊同步推進”的森林系列創建活動正在舟山市全面推進,至今已實現省級森林城市全域覆蓋。創森以來,共創建省級森林城鎮9個、森林村莊30個,市級森林村莊74個;城鎮林木覆蓋率達25%以上,城郊村及平原村達25%以上,山區村莊綠化率達30%以上。
編織森林生態廊道網絡。通過實施森林水岸、森林通道和農田林網建設工程,編織了貫通性良好的森林生態廊道網絡。注重境內水體沿岸的自然生態保護,全市水岸綠化率達95%;注重因地制宜,強調與周邊自然、人文景觀相結合,實施“三網”綠化聯通建設工程,完成農田林網建設69公里,道路廊道綠化建設116公里,水系廊道綠化新增改造提升189.5公里。全市300畝以上集中連片畈田的農田林網控制率達97%,實現溝、渠、路、田分割成塊,交織成網;實施海島灘灣景觀保育建設工程,新建防護林帶135.5公頃,提升防護林帶589.4公頃。
文旅結合發展產業
建設生態文化基地。根據舟山市生態產業特點,實施三大生態旅游基地建設工程,初步建成以觀音文化、武俠文化和浪漫都市文化組成的生態旅游基地,依托文化資源,營造生態環境,形成舟山特色文化的生態旅游品牌;構建濱海、海島和森林三種類型的生態休閑基地體系,建設朱家尖、秀山島、東海大峽谷和南洞藝谷4處生態休閑基地;實施休閑綠道網絡建設工程,依托舟山城區道路、水系兩側良好的綠化基礎和獨特的海島立地條件,根據不同的服務對象和使用需求,進行城區休閑綠道建設和海島休閑綠道建設,建設城區休閑綠道34公里、海島休閑綠道68.6公里。實施特色經濟林果產業建設工程,根據不同的消費需求更新產品定位,打造“名、特、優”特色經濟林果品牌,建設特級普陀佛茶示范基地1個,有機茶示范基地3個,合計65.6公頃;建設果品休閑采摘示范基地5個,現代林業園區精品園3個,合計112公頃。
挖掘森林生態文化。從挖掘鄉村文化、海島文化、佛教文化和森林生態文化入手,實施古樹文化建設工程,完成全市范圍內1827株古樹名木的普查和建檔掛牌工作,同時對46株古樹實施“一樹一策”保護;完成晚稻楊梅古樹群、黃連木古樹群、普陀山寺廟古樹群的標牌和展板設立工作;打造海島特色的古樹文化名片,并通過與現有旅游業結合形成一定的文化影響力;完善內部生態文化基礎設施,展示濕地文化影響力;開展生態文化基地、最美系列評選等活動,建立了省級生態文化基地5處、市級生態科普教育基地5處;開展了最美森林、古樹評選工作,舟山市朱家尖里沙沙蓬古樹林入選“浙江最美森林”,普陀山的古香樟等4棵古樹入選“浙江最美古樹”,佛頂山的普陀鵝耳櫪入選“浙江十大名木”;有3條道路入選“浙江最美綠化通道”;積極組織開展森林公園、濕地公園建設工作,全市共建設定海區仙人山森林公園、岱山縣蓬萊森林公園等市級森林公園2個,岱山縣瀛洲濕地公園1個;建設東極、五龍、枸杞島、后沙洋、蝦峙島等市級森林小鎮5個。
共建共享創森成果
全方位宣傳。舟山市始終把傳播生態文化、弘揚生態文明、增強生態意識作為森林城市建設的重要任務,通過多種宣傳途徑,不斷創新和豐富宣傳形式,使宣傳活動新穎化、多樣化、形象化、立體化。截至目前,全市舉辦了“浙江舟山河麂野外放歸儀式”“野生動物保護宣傳月”“愛鳥周”“世界濕地日”等各類森林生態大型宣傳活動共12期;每年結合林業科技周和科普宣傳日活動,發放各類森林生態科普資料10多萬份;《舟山日報》和《舟山晚報》圍繞“創森”刊登了森林城市系列專題報道,市內各新聞媒體刊發與“創森”有關的文章100余篇,市創森辦編發《創森簡報》56期;全市10萬名中小學生參加了“創森”主題征文繪畫競賽活動。為進一步提高舟山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的影響力與品牌知名度,市創森辦開設森林舟山微信公眾號,確定了體現海島文化、舟山特色、藍天綠地特征的標識作為舟山市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形象標識。
全社會參與。在創建過程中,始終堅持“共建共享、全民參與”的理念,為全社會參與森林城市建設創新載體,搭建平臺。首創性地提出了“11·6秋季綠化日”,結合春季義務植樹活動,發動全市廣大軍民參與植樹造林活動;各縣(市、區)全面互動,積極營建各級各類紀念林,為推動全市綠化造林和義務植樹活動健康蓬勃發展和國家森林城市建設的快速推進打下了堅實基礎。廣大市民參與創森的熱情極度高漲,“人人參與、人人動手”的社會新風尚全面形成。近年來,城鄉居民參與大型植樹活動30余次,參加人數5萬余人次;開展“送綠進社區”活動,向市民發放綠化苗木50萬余株,鄉鎮(街道)、村(社區)兩級組織開展義務植樹活動80多場次,參加人數10萬余人次;全市公民義務植樹盡責率連續多年保持在85%以上。
俯瞰舟山,山、海、林、城四位一體;近觀城區,花紅柳綠、多姿多彩;行走鄉間,美麗鄉村、特色景點,風格各異。一座充滿活力、生態宜居、森林擁抱的多彩海島已展現在人們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