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 靜 張曉艷 陜西省榆林市榆陽區食品檢驗檢測中心
食用油是人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品,對人體營養與健康有著重要的作用[1]。然而在實際食用過程中,當食用油被加熱到較高溫度,同時與空氣中的氧氣、水分等接觸后會發生復雜的氧化反應[2],最終生成醛、酮類氧化產物,影響人體健康。因此,在煎炸食品時,反復使用食用油,并且不及時更換會嚴重危害人體健康,導致如高血脂、心腦血管疾病等[3-5]。所以,消費者在重復使用油脂過程中,食用油的品質變化是一個十分需要關注的環節。從質量監測的角度來看,過氧化值是油脂質量初步篩選的重要指標之一,在一定程度上可用于說明樣品是否因為氧化而變質[6],反映食用油在重復烹飪過程中的品質變化。
本實驗采用菜籽油、橄欖油、調和油及花生油4種常用規格的食用油作為研究的原材料,具體品牌規格如下。
金龍魚外婆鄉小榨菜籽油:凈含量1.8 L,三級壓榨菜籽油,產于陜西省咸陽市,瓶身標簽保質期為18個月。
歐麗薇蘭橄欖油:凈含量1.6 L,壓榨混合橄欖油,分裝產地天津市濱海新區,瓶身標簽保質期為24個月。
金龍魚食用調和油:凈含量1.8 L,產于陜西省咸陽市,瓶身標簽保質期為18個月。
魯花壓榨一級花生油:凈含量1 L,一級壓榨花生油,產于山東省煙臺市,瓶身標簽保質期為18個月。
稱取菜籽油、橄欖油、調和油及花生油4種常用規格的食用油各3份,4種食用油每重復烹飪一次后收集到的余油各稱取3份,共烹飪4次,總共60份樣品,按照國標GB 5009.227-2016中的電位滴定法(第二法),測定過氧化值,3份平行樣的平均值為各油樣最終的過氧化值,結果見表1,各樣品的過氧化值變化見圖1。
新實施的GB 2716-2018《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植物油》,適用于植物原油、食用植物油、食用植物調和油和食品煎炸過程中的各種食用植物油,分別對植物原油及食用植物油(包括調和油)的過氧化值進行了規定。本實驗所采用的四種常見植物油均屬于食用植物油(包括調和油)的范疇,過氧化值≤0.25 g/100 g,即過氧化值≤9.85 mmol/kg,采用該值作為衡量食用油過氧化值的標準值。
由表1可知,4種原始食用油的過氧化值均遠遠低于國家標準值,調和油、菜籽油、花生油和橄欖油重復烹調后的余油的過氧化值也均低于國家標準值,說明上述常用規格的食用油在過氧化值這一指標上,是符合國家標準的。

表1 五種食用油及其烹調余油過氧化值表

圖1 4種食用油重復煎炸后過氧化值的變化
由圖1也可以看出,4種規格的食用油在第一次烹飪過后,過氧化值均增高,其中調和油及花生油的變化較大,菜籽油及橄欖油的過氧化值變化幅度較小。重復油炸4次后,4種規格食用油的過氧化值變化均不顯著,其中最大值為6.3 mmol/kg,最小值為1.8 mmol/kg,全部低于標準值9.85 mmol/kg,說明以上4種規格的食用油在反復煎炸4次后,其品質仍然符合食用標準。
本實驗的4種規格的菜籽油、橄欖油、調和油及花生油油樣的過氧化值均遠遠小于標準值9.85 mmol/kg,經高溫油炸后,各種食用油的過氧化物明顯增加,但重復油炸1~4次的過氧化值趨于穩定,證明在重復烹飪過程中,以上4種食用油具有一定的氧化穩定性,所有油樣的過氧化值測定值均小于標準值9.85 mmol/kg,說明這4種規格的常用食用油在家用過程中,重復使用4次以內的可以保證其品質的優良性,可放心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