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輝艷 陳華鳳 王 芳 楊 慧 李 彬 張潔宏
(廣西壯族自治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南寧 530028)
實驗動物在生命科學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實驗動物的質量,特別是遺傳質量,直接影響實驗結果的準確性、科學性和重復性。近交系小鼠因其在實驗中所表現出的一致性、再現性和敏感性,在科學研究中尤其是遺傳學、腫瘤學研究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1]。一直以來,對近交系小鼠的遺傳質量監測常以生化標記法、免疫標記法等為主,大多為以檢測表型變異推測基因變異,存在一定局限性。隨著生物技術的發展,對近交系小鼠直接進行基因檢測,則能更直接更有效地反應其遺傳質量。微衛星 DNA(microsatellite DNA),又稱短串聯重復序列(short tandem repeat,STR)或簡單重復序列(simple sequence repeats,SSR),是均勻分布于真核生物基因組中的簡單重復序列,由2~6個核苷酸的串聯重復片段構成。具有分布廣泛、多態性豐富、易于檢測、呈共顯性遺傳、結果穩定可靠等特點,被認為是各類遺傳標記檢測中最有價值的一種。目前,國內已有學者利用微衛星標記檢測技術開展近交系小鼠遺傳質量分析研究,但與傳統國家標準檢測方法進行比較分析尚少見報道。因此,本研究應用20個微衛星位點對近交系BALB/c小鼠進行檢測,同時采用現行國家標準生化標記法進行檢測比較分析,驗證微衛星遺傳檢測方法的可靠性,為該技術的應用奠定基礎。
BALB/c小鼠共10只,為BALB/cAn亞系,雌雄各半,由廣西醫科大學實驗動物中心繁殖,生產許可證號:SCXK(桂)2014-0002。
儀器:Sigma高速冷凍離心機;Bio-Rad電泳儀;GelDoc-It2凝膠成像分析儀;ABI梯度PCR儀;ABI 3730XL測序儀等。
試劑:Qiagen DNeasy Blood & Tissue Kit核酸提取試劑盒;Takara Premix Ex TaqTMHot Start Version PCR反應試劑盒;實驗小鼠遺傳檢測試劑盒等。
1.3.1微衛星DNA檢測
1.3.1.1 核酸樣品制備:用滅菌剪刀剪取小鼠長約0.6 cm的尾尖組織,剪碎,置于1.5 mL的無菌離心管中。使用Qiagen公司貨號為69504的試劑盒DNeasy Blood & Tissue Kit(50)提取核酸。核酸提取后采用ND-1000 紫外分光光度計分析提取核酸的純度和濃度。采用1%瓊脂糖凝膠電泳檢測DNA樣品是否含有主帶。
1.3.1.2 微衛星位點選取與引物合成:根據文獻[1-2]和最新MMDBJ數據庫提供的信息,選擇等位基因數多、多態性含量豐富的20個微衛星位點,覆蓋小鼠的20條染色體,各位點引物使用FAM標記,由華大基因合成。引物編號和序列見表1。

表1 20 個近交系小鼠微衛星位點的 擴增條件和染色體分布Table 1 Amplification conditions and chromosome distribution of 20 inbred mice microsatellite loci
1.3.1.3 PCR反應:PCR反應體系為:Premix Ex Taq Hot Start Version 10 μL、模板1 μL、10 μmol/L正向引物0.5 μL、10 μmol/L反向引物0.5 μL、無酶水補足至20 μL。擴增程序為:94 ℃預變性3 min、94 ℃變性30 s,最佳退火溫度(見表1)30 s,72 ℃延伸30 s,循環30次,72 ℃保持10 min。
1.3.1.4 毛細管電泳:將甲酰胺與分子量內標按100∶1的體積比混勻后,取9 μL加入上樣板中,再加入1 μL稀釋10倍的PCR產物,使用ABI 3730XL測序儀進行毛細管電泳。
1.3.2近交系小鼠生化標記檢測:參照GB/T 14927.1—2008 《近交系小鼠、大鼠生化標記檢測法》進行。
1.4.1微衛星DNA檢測:利用Genemarker 中的Fragment(Plant)片段分析軟件對測序儀得到的原始數據進行分析,將各泳道內分子量內標的位置與各樣品峰值的位置做比較分析,得到片段大小數據。
1.4.2生化標記檢測: 與標準條帶進行對照判讀。
各樣品各檢測位點毛細管電泳檢測的片段大小見表2。各樣品各檢測位點DNA片段大小相同,沒有新的等位基因出現,符合近交系要求。
表2 各樣品各微衛星位點檢測結果
Table2Themicrosatellitemarkerresultsofeachsample

檢測位點片段大小/bp1號2號3號4號5號6號7號8號9號10號D1Mit3183183183183183183183183183183D2Mit15139139139139139139139139139139D3Mit29202202202202202202202202202202D4Mit1388888888888888888888D5Mit13174174174174174174174174174174D6Mit1245245245245245245245245245245D7Mit228136136136136136136136136136136D8Mit33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D9Mit90130130130130130130130130130130D10Mit12238238238238238238238238238238D11Mit4246246246246246246246246246246D12Mit2133133133133133133133133133133D13Mit3187187187187187187187187187187D14Mit5179179179179179179179179179179D15Mit179154154154154154154154154154154D16Mit79132132132132132132132132132132D17Mit11148148148148148148148148148148D18Mit64169169169169169169169169169169D19Mit16132132132132132132132132132132DXMit1693939393939393939393
Akp1等14個生化標記基因均為純合,個體間生化標記表型均一致,且根據國家標準,符合品系特征, 見表3。

表3 各樣品各生化標記位點檢測結果Table 3 The biochemical marker results of each sample
注:a表示:在Ce2、Mod1、Pgm1位點為快帶,在Es3、Es10、Gpi1、Idh1、Pep3位點為慢帶;b表示:在Car2、Gpd1位點為快帶,在Akp1、Es1、Trf位點為慢帶;d表示:在Hbb位點為慢帶。
Note:a represent fast band at loci Ce2, Mod1 and Pgm1, and slow band at loci Es3, Es10, Gpi1, Idh1 and Pep3.b represent fast band at loci Car2 and Gpd1, and slow band at loci Akp1, Es1 and Trf.d represent fast band at locus Hbb.
近交系是經至少連續20代的全同胞兄妹或親代與子代交配培育而形成的具有穩定性狀特征和繁殖能力的實驗動物品系。按照國家標準要求,近交系動物近交系數應大于99%。BALB/c小鼠是目前生命科學研究中最廣泛應用的近交系之一,各國均有生產和應用。我國于1985年從美國NIH引進到中國醫學科學院實驗動物研究所,為BALB/c第180代,歷經多年培育,至今已在國內形成幾十個群體。因群體數量較多,對相應群體進行遺傳檢測分析,不僅可了解其遺傳質量,建立其遺傳背景資料,且可闡明使用不同BALB/c小鼠群體進行實驗的重復性和可比性。
微衛星DNA標記是繼RFLP(限制性內切酶片段長度多態性)技術之后發展起來的新一代分子遺傳標記技術,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經過30年的不斷發展,微衛星標記技術已被廣泛應用于親緣關系鑒定、人類疾病診斷、實驗動物遺傳質量分析、生物群體遺傳結構與物種資源保護等多領域[3]。目前,微衛星DNA的PCR產物分型檢測方法主要有瓊脂糖凝膠電泳法、聚丙烯酰胺電泳法、熒光標記引物毛細管電泳法、基于擴增子測序的分型法等[4]。王洪等[1]、劉先菊等[5]與王越甲等[6]分別采用瓊脂糖凝膠電泳法優選近交系小鼠微衛星基因位點分析了國內常用近交系小鼠的遺傳概貌。陳振文等[7]、歐陽兆和等[8]與韓喜彬等[9]分別運用微衛星標記和聚丙烯酰胺電泳法對國內近交系小鼠進行了遺傳質量分析。近年來,倪麗菊等[2]和李銀銀等[10]分別利用微衛星標記和毛細管電泳法分析了國內多個品系近交系小鼠的遺傳狀況。毛細管電泳又稱高效毛細管電泳,是一種高效液相分離法,是經典電泳技術與現代微柱分離相結合的產物,離子或荷電粒子以電場為驅動力,在毛細管中按其淌度或和分配系數不同進行高效快速分離。與傳統電泳法操作繁瑣,分離率低、定量困難相比,毛細管電泳具有易自動化、分析速度快、分離效率高、定量準確、操作方便等優點。本研究采用20個多態性含量豐富的微衛星位點,采用熒光標記引物毛細管電泳法對BALB/c小鼠進行遺傳質量分析,研究結果顯示,各樣品20個微衛星位點DNA片段大小相同,沒有新的等位基因出現,生化標記檢測結果亦顯示Akp1等14個生化標記基因均為純合,個體間生化標記表型均一致,且符合國家標準確定的品系特征。微衛星DNA檢測結果與傳統的生化標記檢測結果一致,比對結果顯示,微衛星DNA檢測可應用于實驗動物遺傳質量評價,且微衛星DNA檢測比生化標記檢測覆蓋面更廣,熒光標記引物毛細管電泳法檢測結果更準確,更能直接有效地反應實驗動物的遺傳質量。近年來的研究也表明微衛星DNA標記可區分近交系小鼠不同品系和亞系,可有效運用于近交系小鼠遺傳檢測[1-2,5-10]。但目前,微衛星DNA標記技術仍存在一些問題,如無效等位基因的出現,在純合體個體上,無效等位基因表現為無可見的擴增條帶,通常會被認為是因PCR技術或DNA模板質量問題而被忽視[11];此外,由于使用引物的不同,有時會導致所得試驗結果差異較大。因此,在行業內,選定相應引物,并形成相關標準非常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