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文亮
(廣州中醫藥大學祈福醫院,廣州,511495)
西藥是潰瘍性結腸炎治療中比較常見的,由于西藥療效確切,患者可在短期內緩解癥狀和疼痛,因此臨床應用相對比較廣泛[1]。但潰瘍性結腸炎的特點是反復發作,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睡眠狀態和生命質量,西藥在治療過程中雖然療效確切,但屬對癥治療,沒有從根本上得到治愈,因此無法降低復發率[2]。本研究旨在提高潰瘍性結腸炎的治療效果,為臨床提供有價值的參考依據。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5月至2018年4月廣州中醫藥大學祈福醫院收治的潰瘍性結腸炎患者40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n=24)和對照組(n=16)。觀察組中男12例,女12例,年齡18~70歲,平均年齡(43.6±5.2)歲;對照組中男8例,女8例,年齡22~69歲,平均年齡(43.8±5.6)歲。2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排除標準 合并自身免疫疾病、嚴重的心血管疾病、血液類疾病、腫瘤類疾病、肝腎功能不足以及精神障礙等患者。
1.3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口服枯草桿菌二聯活菌膠囊常規治療,服用方法如下:3次/d,劑量500 mg/次,1個月為1個療程;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加用葛根芩連湯進行治療,葛根芩連湯的主要成分包括甘草10 g、黃芩15 g、黃連10 g以及葛根30 g,加水煎至100 mL睡前保留灌腸,1次/d,15 d為1個療程,連續治療2個療程。2組患者在治療期間護理人員要叮囑患者注意飲食清淡,忌食辛辣、刺激性以及生冷食物,多食高蛋白、高纖維等易消化的食物。
1.4 觀察指標 2組患者均連續治療1個月后比較臨床效果,比較2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紅細胞沉降率(ESR)、C反應蛋以及腫瘤壞死因子-α水平等指標,采用匹茲堡睡眠指數量表(PSQI)對患者護理前后睡眠質量進行調查。
1.5 臨床療效判定 治愈:癥狀完全消失,1個月內無復發。有效:癥狀緩解,或治愈后短期復發。無效:治療后癥狀沒有緩解或進一步進展。臨床治療總有效率=(治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2.1 2組患者的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為91.7%,對照組為75.0%,2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的治療效果比較[例(%)]
2.2 2組患者治療前后各相關指標比較 2組患者治療前的紅細胞沉降率(ESR)、C反應蛋白以及腫瘤壞死因子-α等指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組患者的腫瘤壞死因子-α、紅細胞沉降率(ESR)以及C反應蛋白等指標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治療前后各相關指標比較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2.3 2組患者治療前后PSQI評分比較 治療前2組患者PSQI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組患者PSQI評分均減低,觀察組較對照組減低明顯,2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治療前后PSQI評分比較分)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本次研究使用的是枯草桿菌二聯活菌膠囊,主要成分是腸球菌和草桿菌,能夠直接補充生理菌,但單用益生菌的有效率并不理想;葛根芩連湯與益生菌聯用增強抗炎作用,且從根本上治愈潰瘍性結腸炎,從而改善患者的睡眠狀態。本研究結果顯示,聯合用藥治療的治愈率和有效率明顯高于單用益生菌組,且治療后聯合用藥組患者的紅細胞沉降率(ESR)、C反應蛋白以及腫瘤壞死因子-α水平指標及PSQI評分明顯優于對照組,說明潰瘍性結腸炎患者可采取葛根芩連湯聯合益生菌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