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目的:應用石墨烯修飾電極,建立一種快速檢測胭脂紅的電化學方法。
方法:利用循環伏安法和交流阻抗法對石墨烯修飾電極進行表征。應用差分脈沖伏安法對胭脂紅進行定量檢測。結果:在最佳實驗條件下對胭脂紅進行檢測,其線性范圍為2.0×10-6mol/L~26.0×10-6mol/L,最低檢測限為3.25×10-7mol/L。結論:該方法具有操作簡單、價格低廉、方便快捷等優點,適用于現場實時監測,實現胭脂紅快速定量分析。
【關鍵詞】石墨烯;胭脂紅;電化學
中圖分類號: O657.1 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2095-2457(2019)20-0228-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20.106
納米材料是指在三維空間里至少有一維的尺度在1~100nm的材料[1]。石墨烯是近年來研究較多的一種碳納米材料,完美的石墨烯是二維空間材料,只包括六角元胞,如果有五角元胞和七角元胞的存在,它們將構成石墨烯的缺陷[2]。其特殊的二維結構使得石墨烯具有一系列的優異性質[3,4],例如:超大的比表面積,其理論值高達2600m2/g[5];良好的導熱性;高強度以及優越的導電性。
胭脂紅是一種合成染料,由于其具有成本低廉、性質穩定、著色力強等優點,已被廣泛的應用于食品、藥品、紡織、印刷等行業[6]。該類物質具有高度穩定性、致畸、致癌、致突變等作用[7],目前各國已經對其嚴加控制。
目前常用的檢測方法有:紫外吸收光譜法,氣相色譜及質譜聯用法及高效液相色譜法[8]。這些方法大多儀器昂貴,耗時長,不能實現現場監測。本研究利用石墨烯修飾電極實現胭脂紅的快速測定。
1 儀器與試劑
CHI660D電化學工作站,工作電極(玻碳電極),參比電極(Ag/AgCl電極),鉑絲電極(上海辰華儀器有限公司)。超聲清洗器(昆山市儀器公司)。
石墨烯粉末(北京德科金島有限公司),胭脂紅標準液(天津市致遠化學試劑有限公司),N,N-二甲基甲酰胺(DMF), H2SO4等,實驗試劑均為分析純,用水均為二次蒸餾水。
2 實驗方法
取5mg石墨烯溶于DMF中,超聲處理制備懸濁液,以滴涂法修飾玻碳電極,然后利用循環伏安法和交流阻抗法對其進行表征。在最佳電解底液中應用差分脈沖伏安法測定胭脂紅。根據不同濃度胭脂紅引起電流信號改變做標準曲線,根據標準曲線對胭脂紅進行定量檢測。
3 結果與討論
3.1 循環伏安行為
在1mmol/L K3Fe(CN)6+0.2mol/L KNO3溶液中測定修飾電極及裸玻碳電極的循環伏安行為,結果見圖1。由圖可見,兩電極均顯示出清晰的氧化還原峰,石墨烯修飾玻碳電極(b)氧化還原峰明顯高于裸玻碳電極(a)。
3.2 電化學阻抗譜
利用電化學交流阻抗法對石墨烯修飾前后電極進行表征,結果如圖2所示,裸玻碳電極(a)的電子轉移阻力小于石墨烯修飾電極(b),這表明石墨烯修飾電極導電性增強。
3.3 電解底液優化
分別以0.1mol/L H2SO4,pH3.5、4.0、4.5和5.0的乙酸-乙酸鈉溶液,pH6.0、6.5、7.0和7.5的PBS緩沖液為電解底液,檢測胭脂紅產生的電流變化,根據產生電流信號強弱,選擇0.1mol/L H2SO4作為最佳電解底液。
3.4 標準曲線及檢出限的測定
在最佳實驗條件下,測定不同濃度胭脂紅標準溶液引起的電流信號變化,并繪制標準曲線,如圖5。線性范圍為2.0×10-6mol/L~2.6×10-5mol/L。線性回歸方程為Y=0.1917x+2.0189,相關系數為r=0.999,最低檢出限為3.25×10-7mol/L。
3.5 樣品測定
為檢測本方法實際測定效果,在最佳實驗條件下對處理好的三種樣品進行檢測,結果見表1。
表1 樣品中胭脂紅含量
4 結論
石墨烯不僅具有優越的導電性能,良好的力學性能,而且易于修飾,因此應用石墨烯修飾電極為胭脂紅的檢測提供了一種簡便快速,可實現現場測定的檢測方法。
【參考文獻】
[1]張立德,牟季美.納米材料和納米結構[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1.
[2]張澤仁,井立強,李偉超.新型材料石墨烯的初探[J].企業文化(下旬刊),2014(10):29-30.
[3]Lee C,Wei XD,Kysar JW,Hone J.Measurement of the elastic properties and intrinsic strength of monolayer graphene.Science.2008;321(5887):385-388.
[4]代波,邵曉萍,馬擁軍,等.新型碳材料——石墨烯的研究進展[J].材料導報:綜述篇,2010;24(2):17-21.
[5]李紹娟,甘勝,沐浩然,等.石墨烯光電子器件的應用研究進展[J].新型炭材料,2014;29(5):329-356.
[6]Hazrat A.Biodegradation of Synthetic Dyes—A Review.Water Air Soil Pollut.2010;213(1-4):251-273.
[7]Jiang M,Ten Z,Ding SJ.Decolorization of Synthetic Dyes by Crude and Purified Laccases from Coprinus comatus Grown Under Different Cultures:The Role of Major Isoenzyme in Dyes Decolorization.Appl Biochem Biotechnol.2013;169(2):660-672.
[8]石文秀,劉曉雪,杜曉燕.石墨烯修飾電極的研究及其電化學檢測莧菜紅[J].中國衛生檢驗雜志,2014;24(22):3208-3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