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飛
政府扶持資金,又稱政府補貼資金,是我國政府使用財政手段通過政府與企事業、院所等單位的共同投資,促進特定領域研發投入、加速產業化成型、帶動相關產業快速發展,進而實現國家層面上的宏觀經濟目標等。
按照有關規定,獲得財政項目補助首先要申報項目獲批,且項目實施中要按實報銷、專款專用。然而云南一家省級農業、林業重點龍頭企業卻在項目申報和實施過程中頻繁造假,騙取1500萬元的財政補助用于償還外債。2019年5月13日,云南省昆明市中級人民法院對外公布黃茂忠、楊德黎詐騙刑事判決,揭開了這一騙局的內幕。
2013年,國家農業綜合開發辦公室下發國農辦〔2013〕92號文,決定從2013年起推進國家農業綜合開發產業發展試點項目,立項扶持一批帶動能力強、與農民建立緊密利益聯結機制的重點產業化龍頭企業。項目分兩類,即龍頭企業帶動產業發展試點項目和“一縣一特”產業發展試點項目。
2013年6月,云南省農業綜合開發辦公室根據上述文件精神,安排云南省龍頭企業帶動產業發展試點項目2個,項目立項條件為與農業合作組織或農民有合同協作式或股份合作式大規模生產基地等,申報條件為企業總資產報酬率高于現行一年期銀行貸款基準利率;2011、2012年連續盈利,資產負債率低于70%、凈資產不低于申請財政補助資金總額的2倍;項目單位自籌資金不低于所扶持的財政補助資金總額等。
涉案企業云南某堅果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堅果公司”)是從事集澳洲堅果科研、種植、收購、加工、銷售為一體的省級農業、林業重點龍頭企業,但近年來該企業經營管理不善,2010年以來連年虧損。對照上述申報條件,堅果公司只能作壁上觀。
為了滿足形式上的條件,堅果公司實際控制人李全民指示法人代表、總經理黃茂忠召集公司管理人員好好商量,想方設法滿足申報國家扶持現代農業開發項目的條件。得到李全民的“口諭”后,黃茂忠立即召集公司領導和各部門負責人開會,要求對照項目申報的條件和公司實際情況,由辦公室組織申報材料,公司財務部經理楊德黎將財務資料提供給辦公室。
按照公司高層的安排,項目的申報材料由公司辦公室主任宗輝負責起草,財務部門需要“按要求”提供財務報表和需要的財務資料。黃茂忠事后供述稱,上報材料中有關公司經營的財務數據是不真實的,公司2011年和2012年都是虧損的,自有資金達不到申報條件。由于項目有農民持股會的要求,公司為了滿足這個條件,就做了一個以六個種植基地管理農戶持股的方案。
申報項目要求公司必須連續盈利兩年以上,由于公司此前兩年均虧損,楊德黎就對調財務數據中的收入、費用、利潤、其他支出、未分配利潤等數據進行調整,確保數據達到申報要求。為此,公司聘請騰沖志信會計師事務所(以下簡稱會計師事務所)對公司2011、2012年兩個年度進行財務審計。公司財務部門將真實的電子賬提供給會計師事務所,真實的審計報告出具后,楊德黎向會計師事務所索要審計報告電子檔,然后按照申報要求在電子檔上修改數據,重點將收入和利潤人為抬高,打印出虛假的審計報告并提交財政部門審核。
“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中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的審計報告是楊德黎提供給宗輝用于申報項目的,楊德黎事后供述稱該份審計報告的內容不客觀,也有虛假的地方。審計報告中部分材料上的“會計師事務所已審報告專用章”條章蓋印不是該會計師事務所蓋的,他們實際蓋公章的部分沒有財務數據的內容。當時會計師事務所提供給公司的是完整的審計報告。楊德黎修改財務數據后,就把中間涉及財務數據內容的部分用其修改后的內容予以替換。“會計師事務所已審報告專用章”是其在騰沖縣城路邊找人刻的。
起訴書指控,2014年5月至12月期間,黃茂忠、楊德黎等人采取編造合同、虛開發票、虛列支出、少付多報等手段,分五筆從盈江縣財政局報銷領取財政扶持資金人民幣1500萬元。檢察機關的這一指控充分說明,堅果公司不僅申報作假,實施項目也是敷衍了事,欺上瞞下。
項目要求當年2014年9月前實施完成,以迎接年底主管部門組織的檢查驗收。由于實施的時間緊,剛好又碰上了雨季,黃茂忠遂開會落實各部門責任,分別對種植基地坡改梯、土壤改良、噴灌設施、種苗發放、種植技術培訓進行了具體分工。
楊德黎供述的少做多報的情況,主要是在土壤改良和坡改梯和培訓費上。經查,這些項目總結算僅為130萬元左右。但財務部門向財政局報銷時,卻是按照項目設計的670萬元報銷的。
項目種植技術培訓的工作由種植部副經理趙爽負責,其證實, 2014年,公司共組織了3到4次培訓,共產生培訓費用2萬多元,但至今未報銷。其稱公司記賬憑證中培訓24期、3600人次這個數據不真實,是財務部編造出來的,從參加培訓人員的簽名和手印來看有造假嫌疑,有些筆跡相同,花42萬培訓也是假的。
堅果公司種植部經理許諍證實,公司申報項目過程中自己負責600畝苗圃改造工程,項目中的土壤改良的部分,發生的濾泥清運費和買土的費用是真實的。根據當時工程結算的依據及工費統計,總計發生的開支是120余萬元。但到財政部門報賬的驗收單上寫的卻是780余萬元,存在虛增情況。
盈江縣新城鄉芒環社村民小組農民周元法證實稱:“2014年11月至12月,我為堅果公司芒膽苗圃拉過土,按方數結算,堅果公司共向我支付費用120余萬元。后來,楊德黎把打印好的記錄了工程量及工程款的單據拿給我,讓我照著單子去開發票,這樣陸續開了500余萬元的票。”
按照上級文件要求,項目安排的財政資金,用于完善高標準農田建設、土地治理生態項目建設、種養基地建設改造不低于30%;用于龍頭企業固定資產購建不超過40%;30%左右可用于支持與產業化龍頭企業建立緊密利益聯結機制的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發展。
按照文件要求,1500萬元財政補貼項目需要賬面反映自籌資金使用投入這個要求。于是堅果公司在收到盈江縣財政局預付的900萬元財政補貼后,先后于2014年六七月間分六次取出現金,并分別存入與所取金額等量的現金。
在收到上述項目財政補貼資金后,堅果公司并未主要用于項目建設,而是于2014年5至7月,分四次支付1000萬元給有關客戶,用于歸還借款。
另查明,云南堅果公司已向法院退贓人民幣1500萬元。云南省財政廳出具諒解書對二被告人提出諒解。楊德黎向法院主動繳納罰金人民幣50000元。
昆明市中級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被告人黃茂忠作為堅果公司法定代表人兼總經理、被告人楊德黎作為公司財務部負責人,在明知堅果公司不符合2013年云南省龍頭企業帶動產業發展試點項目申報條件的情況下,為讓堅果公司非法獲取該項目的財政扶持資金,在公司實際控制人李全民(在逃)的策劃和指使下,黃茂忠組織、安排公司人員編造虛假申報資料;楊德黎根據虛假財務資料,篡改和偽造了公司2011年度和2012年度《財務審計報告》,并在項目獲得批準后,二被告人又采用編造合同、虛開發票、虛列支出、少付多報等手段騙取國家財政資金,騙取數額特別巨大,二被告人行為已構成詐騙罪。
2019年5月13日,昆明市中級人民法院對外公布該案判決結果:一、被告人黃茂忠犯詐騙罪,判處有期徒刑六年零六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100000元。被告人楊德黎犯詐騙罪,判處有期徒刑三年,緩刑五年,并處罰金人民幣50000元;退繳的人民幣1500萬元贓款返還云南省財政廳。
(除黃茂忠、楊德黎外,其余人名均為化名)
編輯:夏春暉 38675320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