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工信部發布關于《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并行管理辦法》(簡稱“《積分辦法》”)。修正案(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的通知(簡稱《修正案》),并在今年8月9日前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
根據《修正案》,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依然被鼓勵,傳統能源車的節能潛力也將被挖掘。
工信部指出 ,2017年,工信部發布了《積分辦法》。《積分辦法》實施以來,基本達到了政策的預期目標。隨著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快速發展,《積分辦法》在執行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新情況、新問題,需要對《積分辦法》進行修訂。
比如,很多車企過度依賴新能源積分,從而忽略了對汽車燃料經濟性技術的提升;由于正積分過剩,積分交易價格普遍較低,只有幾百元的水平,多數企業均可通過集團內部將油耗積分抵償歸零,進一步導致政策的效應減弱。此外,現有的“雙積分管理辦法”2020年到期,并未對之后作出明確規定。
為了持續鼓勵車企加強新能源汽車布局,進一步解決傳統能源車油耗和積分失衡等問題,在此背景下,《修正案》進行了一些調整。
在鼓勵新能源汽車發展方面,征求意見稿提出:“2021年度、2022年度、2023年度,新能源汽車積分比例要求分別為14%、16%、18%。2024年度及以后年度的新能源汽車積分比例要求,由工業和信息化部另行公布。”
這在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看來,也是目前相對謹慎的新能源車促進辦法。對車企來說,也可提前規劃產品布局,避免因2021年補貼政策的全面退出、出現新能源汽車產銷量的斷崖式下滑。
另外,此次《修正案》最主要的變化是修改了《新能源乘用車車型積分計算方法》。相較于之前,每輛新能源汽車所獲得的積分都有所減少。具體來說,純電動乘用車、氫燃料電池乘用車單車積分分別減半;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單車積分由原來的2分下降至1.6分。
此外,為了與2018年補貼退坡政策達成一致,新版《新能源乘用車車型積分計算方法》還新增了一條“純電動車續航里程低于150km的,標準車型積分統一為1分。”這意味著,該類電動車不僅拿不到新能源補貼,新能源積分也相應降低,這也會持續地鼓勵車企淘汰低續航車型的研發。
可以說,和補貼政策類似,《修正案》調整的方向也是扶優扶強,一方面弱化了純電動車續航里程在車型積分核算中的影響,另一方面強化了能耗指標。
通過以上分析可知,相較于《積分辦法》,《修正案》中新能源積分的獲取條件變得更為嚴苛,對車企來說,僅靠提高單車續航里程已經無法獲取足夠的新能源積分,更多的是要提高技術水平,體現節能效果。
此外,《修正案》提出,允許2019年度及以后年度產生的新能源乘用車積分向后結轉,有效期不超過三年,但2021年度產生的新能源乘用車積分結轉需與傳統能源乘用車節能水平掛鉤;《修正案》還提出,計算乘用車企業新能源汽車積分達標值時,低油耗乘用車的生產量或者進口量按照其數量的0.2倍計算。業內人士認為,這個0.2的系數可以鼓勵企業降低油耗。目前,我國傳統燃油乘用車的節能潛力還有40%以上,僅通過發動機技術優化就能實現15%以上的節能效果。
業內人士認為,根據以上措施,主管部門將在支持純電動汽車發展的同時,重視傳統能源汽車的降耗問題。一些能耗水平偏高的產品應該退出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