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靜

擺在英菲尼迪面前的是一盤需要盤活的棋局,否則極有可能淪為一個小眾品牌。近期,有關英菲尼迪總部遷日的消息引起大家關注。為何突然要遷回日本?是不是在管理上出現了問題?
對此,英菲尼迪官方給出的解釋是,此次搬遷將進一步整合英菲尼迪與總部設在日本的全球設計、研發、制造職能,并將做出其他調整。“遷移總部有利于英菲尼迪電氣化轉型。我們將在2021年推出首款電動車,預計到2025年,電動車型將占英菲尼迪全球銷量的一半。”英菲尼迪發言人特雷弗·黑爾如是說。
而事實上,是由于母公司日產汽車的營收和利潤持續下滑,為推進業務集中與精簡,控制成本,英菲尼迪決定于2020年中旬將總部從中國香港遷至日本橫濱。換句話說,是不得已而為之。
數據顯示,2018年,日產汽車營收為11.57萬億日元,同比下滑3.2%;營業利潤為3182億日元,同比下滑接近50%;凈利潤為3191億日元,同比下滑57.3%。另外,日產汽車對其2019年財報預期也并不樂觀,預計2019年營業利潤將同比下降28%,至2300億日元。
面對如此困境,日產汽車不得不加強成本控制,欲通過調整全球戰略重點,提升經營質量,著力為其全面電動化與未來產品開發打下基礎。而英菲尼迪總部遷日則是日產汽車共享技術、節約成本、增加效率的手段之一。
敗走西歐
早在今年3月13日,英菲尼迪就宣布將于明年初退出西歐市場,并計劃重組其全球業務,將注意力轉向中國和美國兩大市場,且在2019年年中之前,停止在英格蘭桑德蘭工廠生產英菲尼迪Q30和QX30兩款車型。
對此,英菲尼迪給出的官方解釋是,退出西歐市場可使其更加專注于電氣化發展。但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其在歐洲市場的成績十分慘淡,銷量幾乎減半,降至 5800輛,而這才是英菲尼迪敗走西歐的導火索。
一方面,在英國宣布脫歐大背景下,因前景不明,很多企業選擇了減量、減產或直接撤離。另一方面,英菲尼迪很難與西歐本土豪華車品牌奧迪、寶馬、奔馳等競爭,加之西歐嚴格的排放要求和其他監管方面的挑戰,也是影響其選擇退出西歐市場的一個主要原因。
失意中國
選擇退出西歐市場后,英菲尼迪寄希望于把更多的資源用到中國和北美市場,以此集中新品研發和核心市場的營銷,做到更強的針對性,且隨著中國逐漸成為英菲尼迪全球第二大市場,轉戰中國看似為明智之舉。
但令人沒想到的是,英菲尼迪在中國市場的表現也差強人意。英菲尼迪于2006年進入中國市場,2014年與東風成立合資公司,正式宣布國產化。進入中國市場第一年時,英菲尼迪在華銷量為3萬輛,實現76%的增長,創歷史新高;到了2015年,其在華銷量更是突破4萬輛,同比增長33.8%。
但在2016年之后,英菲尼迪則開始放緩在華增速。2016年,英菲尼迪在華銷量為4.16萬輛,同比增長僅為3.4%。這一年,戴雷請辭,陸逸掛帥。2017年,英菲尼迪在華銷量為4.84萬輛,同比增長16.4%。2018年,英菲尼迪在華銷量為4.4萬輛,同比降落8.3%,陸逸也于年底宣布離職。
進入2019年,東風英菲尼迪在華還曾一度面臨“無帥”的尷尬處境。陸逸于去年年底離職后,總經理的職位一直處于空缺,直到今年3月1日,此前并無豪華車運營經驗的毛力民才被正式宣布成為新一任東風英菲尼迪總經理。
可是,并非所有的豪華車在華都遇冷。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豪華車市場總銷量超過280萬輛,同比增長超過9%,市場份額占整個汽車市場的8.9%。從銷量和增速上來看,凱迪拉克、雷克薩斯、沃爾沃紛紛將英菲尼迪拋在了身后。
2018年,凱迪拉克在華累計銷量22.8萬輛,同比增長31.8%;雷克薩斯則創下在華銷量歷史新高,共售出新車16萬輛,同比增長21%;而沃爾沃也同樣增長14.1%,銷量達到13.05萬輛。
相比之下,四年三度換帥,年銷量從未超過5萬輛的英菲尼迪,在二線豪華車陣營中處境尷尬。“英菲尼迪在華表現不佳的主要原因是其產品布局過于狹窄且緩慢,目前僅有Q50L和QX50兩款國產車型在銷售,相比奧迪、寶馬、奔馳等豪華車品牌來說,國產車型甚少,無法滿足市場需求。”有業內人士對《汽車觀察》分析道。
與此同時,部分經銷商迫于銷量不景氣選擇退網也是導致其市場不振的因素之一。無論是銷量還是戰略布局,英菲尼迪都需要一場能夠力挽狂瀾的硬仗,在大勢不利的情況下,能夠保持微弱增長或許就是一種勝利。
北美不振
實際上,不止在西歐和中國市場表現疲軟,英菲尼迪在全球范圍內的銷售情況都不算出色。2017年,英菲尼迪曾定下全球50萬輛的銷量目標,但實際交付僅為24.65萬輛,低于目標銷量的一半。
2018年,英菲尼迪全球銷量下滑至23.34萬輛,同比降幅5.2%,其中,最重要的美國市場銷量下滑至14.93萬輛,同比下滑2.7%。數據顯示,2019年前4個月,英菲尼迪北美市場銷量累計4.28萬輛,同比下跌14.1%,這對于英菲尼迪來說是一個危險的信號,其極有可能會就此淪為一家小眾汽車品牌。
雖然英菲尼迪方面曾強調,順應當下汽車產業新能源車發展趨勢,今后會積極推動電動化布局。但目前幾乎所有的豪華車品牌都在加速布局新能源車,而英菲尼迪的電動化步履已顯遲緩,轉型前景也并不好預估。
不論總部在哪兒,對于英菲尼迪來說,或許都不是最重要的事情,而提升自身產品力、加大營銷力度,才是贏得市場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