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蘭



大陸集團的替代驅動系統,自動駕駛、無人駕駛以及車輛網聯技術是其出行新生態系統的幾大核心要素。“汽車技術的變革有兩種:一種是自動駕駛、智能網聯帶來的革新性變革;一種是電氣化帶來的顛覆性變革。” 7月3日,大陸集團執行董事會主席Elmar Degenhart博士在漢諾威舉行的大陸集團技術展活動現場如是說。
那么,在Elmar Degenhart博士認為的“自汽車發明以來,出行領域即將經歷最大一次轉型”的發展新階段,大陸集團將如何體現“未來出行,律動生活”這一主題?
目標:環保、有接受度的新技術
如果紫外線太強,汽車能根據光線強度自動調節車窗透明度,甚至在車窗上觀看你喜歡的電影。
如果輪胎扎了,儀表盤報警顯示的同時,輪胎自動修復,保障汽車足夠的安全行駛距離,甚至輪胎能根據路面情況自動調節胎壓。
如果右側盲區突然出現行人或騎車人,汽車發出警報,在司機沒采取制動措施時,將自動啟動剎車進行避讓。
如果開車途中突然餓了,說一聲“我餓了,想吃中餐”,汽車就會迅速查找目的地附近的中餐飯店地址及簡介,獲得司機認可后將重新導航到達新目的地。
通過手機預約無人駕駛巴士,沒有制動踏板和方向盤的CUbE將自動打開車門帶你實現最后一公里的無縫出行。
通過將電機、變速器、功率電子和電機控制集成為一個單元——高壓軸驅動系統,不僅節省空間、減少車重,還能延長行駛里程,當《汽車觀察》記者的腳剛剛離開加油踏板,試駕車似乎瞬間將動能全部回收,同步停車……
這些美好的駕乘體驗,不是暢想,也不是夢想,而是大陸集團已經或者即將量產的汽車科技。
大陸集團正用技術變革重塑未來出行。同時,多款順應行業發展趨勢的創新產品展示,彰顯了大陸集團在安全、清潔、智能網聯方面的技術儲備實力。僅去年一年,大陸集團投入了30多億歐元用于研發下一代的出行技術。其中相當大一部分資金將用于車內新功能的技術開發。
“轉型進程由技術和最終消費者的接受程度來驅動。”Elmar Degenhart博士補充說:“大陸集團憑借在研發上的投入,正在引領著汽車行業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變革。我們的替代驅動系統,自動駕駛、無人駕駛以及車輛網聯技術是優秀的出行生態系統的核心因素。我們的目標是研發環保且公眾可接受的新技術。所以,我們不僅致力于保護生態環境,同時還保護經濟環境和社會環境。”
革新:量產部分無人駕駛技術
無人駕駛作為全球汽車技術研發的熱門方向,成為下一個汽車市場的藍海,向來以速度見長的大陸集團已在該領域取得里程碑式發展:創新成果投入批量生產。
2019年,無人駕駛離人們越來越近。在歐洲、北美和亞洲的大陸集團研究中心內,無人駕駛出租車技術的研發工作正在有序開展。在今年年底之前,大陸集團的雷達系統將在EasyMile推出的最新一代EZ10無人駕駛公交車上實裝。
首先是無人駕駛汽車的眼睛。安裝在EZ10無人駕駛公交車上的雷達系統共有7個雷達傳感器,每個雷達傳感器的檢測半徑可達200米,可持續監測車輛環境。利用這些數據,系統可以調整其駕駛策略,避免障礙物,從而在早期避免卷入前方道路上的危險情況。由于這種自動穿梭巴士將來主要用于城市環境,所以這個系統能夠有效保護行人和騎自行車人的安全。
同時,大陸集團的道路和駕駛員攝像頭新系統由車前攝像頭和安裝在車輛后視鏡上方擋風玻璃后側的內部攝像頭組成。車前攝像頭面向前方道路,負責為駕駛員輔助系統提供數據;內部攝像頭會監測車輛內部,時刻關注駕駛員的一舉一動。“搭載該類型系統是自動駕駛汽車上路行駛的基本前提。只有這樣,自動駕駛模式和手動駕駛模式才可以安全、可靠地相互切換,自動駕駛才可以真正地實現。”現場工程師這樣解答。
其次是無人駕駛汽車的大腦。比如具有預知的虛擬傳感器功能電子地平線(eHorizon)和預測性電子穩定控制系統(ESC)兩項技術:電子地平線是集成安全車聯網(Vehicle-to-X)通信的核心組件,用來處理車輛或其他信息源發送到大陸集團云平臺(Continental.cloud)上路況、降雨量、氣溫等數據;電子地平線系統會將評估后的數據傳回車輛,使得大陸集團研發的預測性電子穩定控制系統能夠發揮其作用。該系統可以將處理后的數據與實際駕駛情況進行比較,并在必要時向駕駛員發出警告。在配置支持的條件下,預測性ESC還可以自動地制動,以確保行車的安全性和穩定性。
第三是無人駕駛汽車的腳。要想讓無人駕駛汽車像個老司機開車,需要車與周圍的環境進行良好的溝通。大陸集團為汽車制造商開發的第一個全球5G解決方案已經在進行中。在這個新平臺上,大陸集團的聯網領域專家將第五代蜂窩式車聯網通信的特點與車輛和基礎設施之間進行直接數據交換的短距離無線電技術相結合。車輛之間的通信速度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快,干擾也更少。例如,他們可以互相警告轉彎后發生的事故或前方的交通堵塞。同時大陸集團還整合了以前單獨的功能,減輕了車輛的重量。這對提高車輛的環保性和道路安全性做出了重要貢獻。
眾所周知,無人駕駛真正實現商業運營,離不開基礎設施的支持。Elmar Degenhart博士強調:“市場迫切需要能讓駕駛員和車輛以及車輛之間通過云端實現無縫連接的解決方案。”在北美和亞洲的試點城市,大陸集團目前正在探索所有道路使用者之間互聯程度提高所帶來的可能性。“普通十字路口改造成為配備智能傳感器技術的高智能試驗場。裝有傳感器的路燈會與附近的車輛交換數據,從而保護行人和騎車的人。通過控制交通燈的信號變化,可以優化交通流量,減少十字路口的等待時間,甚至減少碳排放。”現場工程師這樣對《汽車觀察》記者說。
顛覆:高度集成的電驅動系統
Elmar Degenhart博士指出,“研發應用環保型驅動,更好地滿足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法規要求,成為大陸集團轉型過程中的當務之急。”
從內燃機到電驅動在Elmar Degenhart博士看來是汽車業內最具顛覆性的變革。“大陸集團的技術創新幾乎覆蓋了電驅動的方方面面。”大陸集團動力總成業務首席執行官Andreas Wolf表示,“在過去的幾十年里大陸集團已將電子專業知識發展成為公司的核心競爭力之一,尤其是在電驅動領域。事實證明,在出行領域,絕大多數的技術創新依賴于電子零部件,如今,電子零部件已經在我們的訂單中占據多數。對大陸集團而言,系統專業知識是一項無價的優勢。”
比如將在2019年下半年實現量產,并且是大陸集團推出的全世界第一款的高度集成高壓軸驅動系統。該系統免去了繁雜的電纜連接和連接器。“這一新型水冷驅動系統重80千克,具備120千瓦和150千瓦兩種性能等級。不同級別、不同概念的車輛都可以通過新型軸驅系統實現電氣化。今年年底,數款亞洲汽車制造商的緊湊型SUV和一款小型歐洲品牌汽車將搭載新型軸驅系統。”現場工程師補充說。再如,大陸集團還研發出了用于混動汽車的新技術。輸出功率達到30千瓦的48伏高功率技術讓混動汽車依靠電力進行遠距離駕駛成為可能。在這之前,只能使用高壓驅動系統才能實現—但不能使用48伏技術。 因此,汽車制造商現在可以在全球范圍內提供價格合理的新型混動汽車。
總之,大陸集團用確定的220個發展技術為其未來愿景提供支持。“2030年的城市,將是不同出行方式互聯的無縫駕乘出行模式,也將是新型、便捷、安全、高效的出行模式。” Elmar Degenhart博士這樣解讀大陸集團的技術圖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