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敏
摘 要 新課程改革實施以來,數學課堂教學呈現出許多令人欣喜的變化,教師理念的轉變,學生主體的凸顯,實踐活動的體現等,但也不同程度地出現了“數學味”缺失的現象。可喜的是,問題正在被校正,“數學課要有數學味”正在重新成為廣大數學教師的共識。然而,要讓數學課真正“富有數學味”,首先應從認識與實踐這兩個層面上找到“數學味”缺失的原因。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既保持現有課堂的教學特色,同時又凸顯數學課必要的“數學味”。
關鍵詞 數學課;數學味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9)13-0201-01
筆者以為,造成當前數學課堂教學“數學味”缺失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四個方面。
一、膨脹的目標使數學課缺失“數學味”
教學目標膨脹是當前許多數學課缺少“數學味”的一大原因。許多教師為了追求“課堂看點”,在例題與習題上大做文章,挖掘數學內容之外的東西,人為地添加許多非數學的教學目標。如,課堂上我們常常能看到許多生硬的愛國主義教育,牽強附會的愛心教育和貼標簽式的環保教育,等等。與其面面俱到、廣種薄收,不如突出重點、聚少成多,實實在在地追求一課一得,或一課二得、三得。也只有首先從教學目標的數量上“瘦身”,凸現數學教學內容,才能保證數學課特有教育功能的發揮,這樣的課堂,才有“數學味”可言。把數學課堂當成一個筐,什么東西都往里裝,結果只能使課堂無法承載太多的額外任務而變味。
當然,在數學課上滲透愛國主義教育、環保教育、體現人文關懷等都是必要的。但這些都必須是滲透的,是潛移默化的,是日積月累的,必須與學生的數學學習緊密聯系并有機結合的,而不能游離于數學學習之外。
二、過度包裝,非數學本質的東西充斥課堂
“數學味”缺失的課往往是包裝過度的課。過度的包裝容易使學生被非數學的課堂內容與非本質的外在形式所吸引。如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許多教師不惜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將數學內容包裝成圖文并茂、有聲有色的精美課件。然而,課件中耳熟能詳的旋律,活潑可愛的卡通形象,色彩斑斕的畫面,只是最大限度地滿足了學生的感官享受,有時并沒有真正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甚至還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使“數學思考”在課件的音響、色彩、圖影中被淡化。盡管這不是教師們的初衷,但學生感官所感受到的強刺激已經使這種“淡化”悄然成為事實。因此,作為輔助教學手段的多媒體課件,當以適用為標準,而不必追求形式上對學生的刺激。讓學生享受“感官的愉悅”絕不是數學教學的目的,數學課堂應努力追求讓學生沉醉于“思考的樂趣”。
三、《標準》理解不透,致使“數學味”缺失
《數學課程標準》是指導數學教學改革的綱領性文件。對于標準理念“失之毫厘”的誤讀必然導致教學實踐的“謬以千里”,導致數學課的“數學味”缺失。
如將“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誤讀成“數學教學是活動的教學”。錯誤地將“數學活動”等同于“一般的活動”,追求活動的多多益善。非數學的活動多了,學生肢體的活動代替了思維的活動,或畫或跳,課堂氣氛甚是熱鬧。但課堂中惟獨缺少“數學思考”所需要的獨立思考與靜心思考的時間和機會。而一節缺少“數學思考”的數學課,必定是“數學味”淡薄的課。
四、教師本體性知識的欠缺導致“數學味”缺失
部分教師對于數學學科的特點與本質缺乏深刻的認識。有的教師認為,小學數學知識“淺”,沒什么好講的,于是課堂上大量引進非數學的內容,在形式上大做文章;有的教師將數學教學僅僅看成是數學知識的傳授,就知識教知識,忽略了聯結這些知識的思想觀點及由此產生的解決問題的方法與策略,不重視引導學生領會數學的思想方法。
著名數學家李大潛院士一語中的地指出:“如果僅僅將數學作為知識來學習,而忽略了數學思想對學生的熏陶以及學生數學素質的提高,就失去了數學課程最本質的特點和要求,失去了開設數學課程的意義。”可見,數學的思想方法是構成數學課程“數學味”的核心要素。
那么,數學教學本身有哪些固有的育人功能呢?李院士有一段很精辟的概述:“認真、嚴格的數學學習和訓練,可以使學生樹立明確的數量觀念,凡事‘胸中有數;可以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思路清晰,條理分明;有助于培養學生認真細致、嚴謹踏實、一絲不茍的作風;可以使學生養成精益求精的風格;可以使學生增強拼搏精神和應變能力;可以調動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造力;可以使學生具有數學上的直覺和想像力等等。這些特有的素質和能力,是只有或主要通過數學的學習才能逐步培養形成的。”顯然,這些特有的素質與能力也是構成“數學味”的重要元素,是當下數學課堂教學應該認真挖掘和努力體現的。
總之,造成“數學味”缺失的根本原因在于教師自身數學專業知識的欠缺。因此,教師自覺加強數學專業知識的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數學素養,才是“數學味”重返數學課堂的關鍵所在。
參考文獻:
[1]楊白薇.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學習能力[J].新課程學習(上),2011(05).
[2]陸鈞.對小學數學教學中“情境創設”的幾點思考[A].江蘇省教育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理科專輯),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