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國旗
新時代,僅通過考試的成績來評價學生的能力和素養(yǎng),顯然背離了國家教育培養(yǎng)目標。小學教育教學管理工作應更加注重促進孩子們的個性化發(fā)展,以加強教師個性化教育理念培訓和開展培養(yǎng)學生個性化發(fā)展的活動為抓手,著力培養(yǎng)和提高孩子們的綜合素質,形成個性化的能力,進而達成素質教育總體目標。
一直以來,我們的教育都在按部就班地打造著守規(guī)矩又聽話的好學生,小學教育教學更是視“聽話”的孩子為好學生廣樹榜樣,孩子們在家長和老師的告誡下記住了“做一個聽話的好孩子”才有糖吃。于是,在家里家長包辦一切,在學校老師統(tǒng)統(tǒng)負責,孩子們就是機器,無需有個性,只要接愛灌輸即可。沒有個性,孩子們何以有創(chuàng)新精神,沒有孩子們獨立的個性發(fā)展,他們何以負重前行,國家發(fā)展,民族進步需要有“個性化”的教育助力孩子們個性化成長。下面結合小學教育教學管理工作促進孩子們個性化成長,談一幾點拙點,與同仁共勉。
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好心人”幫助未破繭的蝴蝶掙脫束縛,蝶兒因個體未受到“苦其心志,勞其筋骨”的個性化發(fā)展而體弱多病地活了一段時間,終因無法抵御大自然的選擇不久即死去了。“好心人”因為不懂得蝶兒需要個性化的發(fā)展才能鍛煉成才,以至于幫了倒忙。教師沒有不愛學生的,若仍然堅守傳統(tǒng)手把手教的教育理念,必將給學生“幫倒忙”,使得孩子們終將成為扶不起來的“阿斗”。小學教育教學管理者須深刻認識到孩子們個性化發(fā)展的重要性,通過加強教師培訓、形成制度等手段促進教師深刻理解和掌握“個性化”發(fā)展的理念,即放手讓孩們子自由的成長,教師只起引導者作用,將主要精力放在培養(yǎng)學生熱愛學習、愛熱生活、熱愛大自然、熱愛生命為主的人文素養(yǎng)上面,促進孩子們健康快樂成長。
1.1 加強教師的教育理念培訓。
當前,隨著基礎教育學校硬件現代化建設同步推進的教師教學理念現代化工作仍然步伐遲緩,年輕教師還稍好些,尤為年長的教師教學思維陳舊,要么照本宣科方法生硬,淺嘗輒止;要么滿堂灌輸生怕學生學得不夠深、不夠多;要么……以至于孩子們無法抵御社會的選擇,而老師呢?他們自感很冤枉地成了那位“好心人”。課堂上這樣的現象較為普遍,例如,公開課,教者精確設定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的時間,真可謂是環(huán)環(huán)相扣,步步閃亮。指名一位學生回答問題時,學生思維暫時“卡”了殼,教者便果斷“換人”,替換者的理想答案讓教者露出了滿意的笑容;又一環(huán)節(jié),學生集體思維“偏軌”,教者不等學生說明“偏軌”的道理便急不可耐地拋出了“標準答案”……小學生正處在學習興趣培養(yǎng)和學習方法引導的關鍵年齡階段,每個孩子的個性好比一片樹葉,不可能有一模一樣的兩片樹葉。因此,學校應著力加強教師教學理念的培訓,組織教師利用寒暑假或周末時間積極參加各種教育理念培訓班、邀請教育專家或知名教師來學校開展教育理念座談會、講示范課等、組織全體教師觀看最新的教育理念視頻講座,通過多措并舉加強教師的教育理念培訓,進而促進教師轉變教學觀念,促進孩子們個性化發(fā)展。
1.2 將學生個性化培養(yǎng)融入學校教學管理制度。
小學教育教學管理者肩負著統(tǒng)籌推進教師科學地教學和學生有效地學習的重任。教師能否以個性化的教學理念為指引,對學生開展個性的教學,需要學校以制度對教師的教學行為進行規(guī)范,指導教師的教學工作須圍繞促進學生個性化發(fā)展來實施課堂教學,通過教師放手讓孩子們動手自主學習,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去想象,敢于大膽的進行思維創(chuàng)新,進而有效促進孩子們的性化發(fā)展。
(1)加強教師工作指導,協(xié)助班主任制定班級管理計劃。以人為本的新課程理念要求小學班主任教師對班級管理需更多的考慮學生的個性化成長。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的一言一行對學生的個性成長都具有重要的影響。學校應以制度的形式規(guī)范教師的教學,包括教學語言、方法和手段等,尤其要對班主任的班級管理工作進行指導,指導和協(xié)助班主任教師制定班級管理計劃,精心設計班級的各項活動,將寫作、繪畫、器樂、剪紙、書法、手工制作、舞蹈等具有個性化的素質培養(yǎng)納入班級活動計劃,并充分發(fā)揮班主任協(xié)調各學科教師的紐帶作用,由班主任征得課任教師的密切配合,從而達到全部教師按照學校的教學管理方針有效有序推進學生的個性化培養(yǎng),長抓不懈循序漸進促進工作實效的提升。通過對任課教師和班主任教師兩方面進行學生培養(yǎng)工作規(guī)范指導、監(jiān)督,促進全體教師按照既定的教學管理目標推進教育教學工作,并加強教師工作的創(chuàng)新指導,探尋更加適合學生個性個發(fā)展的教育教學方法,隨時對原教學計劃進行完善,進而全面提高學生的個性培養(yǎng)效益。
(2)完善教師考核和學生評價體系。傳統(tǒng)的小學教師考核制定多以班級或學生取得的成績來考核教師工作的成效,而對于學生的評價更是單純的“以分論英雄”。顯然在新時代背景下,傳統(tǒng)的教師考核制度已嚴重桎梏了教師的工作積極性,更加阻礙了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小學教育教學管理者應從學校長遠發(fā)展,教師和學生個性發(fā)展角度對學校的整體考核評價體系進行“現代化”更新完善,改變傳統(tǒng)教師的考核只由學校單一進行,學生評價只由所謂的主科分數決定的模式,而是將教師的考核變?yōu)閷W校和學生來進行,對學生的評價由“語數外”和“音體美”多方面來決定,這樣就較好地將學生的個性發(fā)展有效納入了考評體系,這也充分體現了素質教育理念。
推動和促進孩子們個性化發(fā)展需要取得家長的密切密合。小學教育教學管理工作應將引導家長放棄“唯分論英雄”的錯誤觀點納入進來,爭取家長配合學校側重培養(yǎng)學生的個性化,進而老師和家長共同引導孩子們盡情地做自己想做的,盡情地說自己想說的……盡情地成長為自己想要的。引導家長配合學校的教育教學,主要是想方設法提高家長對孩子們個性發(fā)展的認識,大部分家長能夠認識到孩子個性化發(fā)展的重要性,但不知如何引導,同時跟著“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風瘋狂地打造完美的“天才”。例如,雙休日,許多家長在“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一理念的驅使下,放下手頭上似乎也很重要的工作,領著年幼的孩子不停奔波,穿梭于各種補習班、興趣班……我們看到了一個個小“藝術家”誕生了,他們顯示出超越這個年齡的成熟和穩(wěn)重,登臺獻藝,穿著成人化的服裝、唱著成人的歌曲、做著成人化的動作……被冠以“神童”“天才”的美名。其實,這些“才藝”并不符合孩子們的個性,因為不喜歡,他們自然不想成為所謂的天才或神童,他們要的是盡情地發(fā)揮個性、展現個性,在發(fā)展個性中快樂成長。因此,學校和家長應共同努力,步調一致地依著學生的個性喜好,以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為宗旨,以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人文素養(yǎng)為著力點,促進孩子們在學校和家庭生活中個性化地發(fā)展。如,學校可以定期邀請家長到學校來一同參加特色校本活動,這樣家長可以被孩子們的另一種風采所感動,意識到不能只片面地注重分數,應與學校一同促進孩子的個性化發(fā)展。
總之,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說:教育是農業(yè),而不是工業(yè)。的確,每一個鮮活的個體都有著自己的特點,因此我們絕不能像工業(yè)那樣,一刀切地批量生產,迅速出爐。教育有著很長的周期性,再好的教育也不可能立竿見影,一蹴而就,我們要讓孩子們有自己的“行走姿態(tài)”,以包容的教育促進快孩子們快樂健康地成長。
(作者單位:福建省三明市寧化縣曹坊中心學校)